APP下载

事关宇宙发生与演化的理论

2009-06-20刘明武

中州学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五行八卦阴阳

摘 要:阴阳与五行,图书与八卦,本身到底有没有意义,到底解答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内地的学者一直争论到今天。幸运的是,彝族文化里也有阴阳、五行,也有图书、八卦,这些在彝族文化里,是解释宇宙起源与演化的基础理论,是解释时间与空间的基础理论。了解彝族文化对这些概念的解释,有助于重新认识中华文化的源头。

关键词:阴阳;五行;图书;八卦;宇宙;时空

中图分类号:B2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9)03—0144—07

一、阴阳:事关宇宙发生论的基础理论

1.文化的基本责任

解释宇宙起源,这是文化的基本责任。打开人类先贤留下的几部经典,迎面而来的问题竟是那样的一致:宇宙如何发生?

(1)神造宇宙。希伯来先贤留下的经典是《圣经》。《圣经》一开篇,迎面而来的是万能之神。万能之神解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创造宇宙。神用“要什么立刻就有什么”的指令,在六天时间内,创造了一个生气勃勃的现实世界。

(2)大梵生空。印度先贤留下的经典是《奥义书》。《奥义书》一开篇,出现的是一个宇宙精神大梵。大梵解答的第一个问题是天地万物的形成。这里的答案是:大梵生空,空生四大——地火水风,四大组成生气勃勃的万物。大梵用生生不息的方式,解答了现实世界的起源与演化。

(3)缘起性空。释迦牟尼觉悟在菩提树下,悟出的不是浩瀚如海的佛教经典,而是“缘起性空”四个字。释迦牟尼以空为本体,然后用因缘两种元素解答了万物的诞生与演化。因为内因,缘为外因。因缘和合,万物产生;因缘分离,万物毁灭。一切从空中来,一切还要归于空。

(4)道生天地。中华先贤留下的根本经典是《周易》。《周易》一开篇,出现的是纯阴与纯阳的乾卦与坤卦。阴阳交合,产生了天地;天地交合,产生了万物与男女。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用阴阳之道解释了天地的诞生与万物演化。一阴一阳是自根自本、自动永动、永不分离又永不重合的两种自然元素。中华先贤以自然之道为根本,解释了宇宙诞生与演化。

(5)气化宇宙。彝族先贤没有留下经典,留下的是口口相传的诗篇。在口口相传的诗篇里,其他民族文化解答的问题,这里一个不缺。例如宇宙发生论,例如天文历算,例如时间与空间,例如宇宙人生,例如工具制造,例如养生医病,例如五谷种植技术……口口相传的诗篇后来形成了一大批重要典籍,如《彝族源流》、《西南彝志》、《物始纪略》、《土

收稿日期:2009—02—20

作者简介:刘明武,男,珠海斯达公司总工程师。

鲁窦吉》、《宇宙人文论》……在这些重要典籍里,第一问题仍然是宇宙发生论。宇宙的发生,是清浊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宇宙起源于自根自本自动的、相互交织的清浊二气,这是彝族文化所解答的第一问题。

2.构筑宇宙发生论的几块基石

本文的主题是彝族文化,以下的议论集中在彝族文化上。

解释宇宙发生与演化,彝族文化是从清浊二气这里开始的。彝族先贤认为,太古之初,杳杳冥冥,什么有形之物都没有,只有动态的清浊二气。清浊二气不断交织变化,形成了哎哺;哎哺交织变化,形成了天地;天地之气交织变化,形成了万物。清浊二气——哎哺——天地——万物,彝族先贤用一条简洁的、自然演化的路线,解答了宇宙发生问题。解答宇宙的起源,彝族与汉族一样没有造神。

在彝族典籍中,部部都有关于天地起源的文章。本文将《物始纪略•第三集》开篇处的《天地的起源》一文介绍给读者:

天未产生时,清浊气已生。地未形成时,清浊气已出……清气青幽幽,清气徐徐升,浊气红彤彤,浊气沉沉降……清气易为哎,浊气易为哺……哎哺父母,不断变化后,黑空空之中,出现了苍天。黑洞洞之中,出现了大地。

彝族文化里的这一解释,极其近似于《周易•序卦》里的“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哎哺,相当于《周易》里的阴阳、乾坤。哎哺出现之后,彝族先贤以这两种永不重合、永不分离的元素解释了一系列重大问题:

第一,解释了天地的诞生。天地万物的演化是哎哺两种元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非一个人格神的贡献。

第二,解释了现实世界的主要组成。哎变为火,哺变为水,水火相互作用,又形成了木、山、风、金、石、土。水、火、木、山、风、金、石、土组成了整个现实世界与人体。哎哺,被彝族先贤解释为万物之父母,万物之核心,万物之基本。

五行、八卦,是在这一阶段抽象而成的。

第三,解释了动力的基本形式。哎哺本身带有两种力量,所以可以解释升降、沉浮,可以解释交合、变化。

第四,解释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永不分离、永不混淆的成对元素。天地、日月、水火、父母、雌雄、气血,这些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永不分离、永不混淆的两个元素,都可以纳入哎哺的范畴之中。

第五,彝族先贤以哎哺为基础,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彝族的河图、洛书、五行、八卦、干支,这些基本要素犹如几块稳固的基石,构筑起了彝族文化中的宇宙发生论。

二、五行:事关时间与空间的基础理论

彝族五行,一为铁木水火土,一为铜木水火土,后统一为金木水火土。

彝族先贤用五行解释了天地之后的两大问题——时间与空间。

1.五行解释空间

彝族先贤留下了古文“说五行方位”一篇,这篇文章被云南白族学者王正坤先生收录在其大作《彝医揽要》一书之中。五行,首先是解释空间的。五行解释了空间中的东西南北中。东西南北中五方,这是彝族文化所解释的空间五方。金木水火土,这是彝族文化所抽象出的五行。五行管五方:木主管东方,火主管南方,土主管中央,金主管西方,水主管北方。一行管一方,这是彝族文化所解释的五行与五方。同时,五行也解释了天上的星宿,地上的江河,以及一切生命。

2.五行解释时间

彝族同胞保留了中原大地业已失传了的一种历法——五行十月太阳历。

十月太阳历中一年分五季,五季以金木水火土命名。一年之中木一季,火一季,土一季,金一季,水一季。一季72天,五季360天,其余5—6天,用于过大小年。五季的顺序,即五行相生之序。

五行,在这里是解释时间的,解释的是一年中的金木水火土五季。

3.五行解释五色、五物、五方

贵州彝族学者王子国先生所保存、翻译的《土鲁窦吉》有两篇关于五行的诗歌:《五行富贵根》、《论五行》。这里的五行,一可以解释五物,二可以解释五色,三可以解释五方。

其一,五行分五物——金、木、水、火、土;五行分五色——木青,火赤,土黄,金白,水黑;五行主五方——木主东,金主西,火主南,水主北,土主中央。

其二,五行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用相生来表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互制约,用相克来表达——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其三,五行与天干之间有一个配合问题——木配甲乙,火配丙丁,土配戊己,金配庚辛,水配壬癸。

五行的每一行皆分阴分阳,十月太阳历告诉世人,木火土金水五季,每季两个月,一年十个月,一、三、五、七、九奇数月为阳,二、四、六、八、十偶数月为阴。阴阳五行的统一,首先体现在历法之中。

三、图书:事关两种太阳历的简图

王子国先生在《土鲁窦吉》一书的前言中介绍,洛书在彝族先贤这里被称为“龙书”,龙书是表达十月太阳历的;河图在彝族先贤这里被称为“阴阳联姻”,阴阳联姻是表达十二月历的。

表达历法,是洛书、河图的共同点。但在彝族文化里,洛书、河图之间存在着四大不同点:

其一,洛书表达的是十月历,河图表达的是十二月历。

其二,十月历是纯太阳历,十二月历时间长度虽然仍以太阳回归年长度为基准,但参照了北斗星的因素,实际上是太阳历为主的阴阳合历。

其三,洛书,其哲理依据是“一分为三,合三为一”;其数理依据是合十合体,十进制中的退位规律;五行生克,表达的相生相合。河图,其哲理依据是“一分为二,合二为一”;其数理依据是奇偶两数的并列,十进制中的进位规律;五行生克,表达的相逢相克。

其四,十月太阳历,以五行定五季,以天干定月序,以奇偶分阴阳。十月太阳历,一月36天,一月两个节气,18天一个节气,一年20个节气。

十二月历,以春夏秋冬分四季,以地支定十二月。一年十二月,一月两个节气,15天一个节气,一年24个节气。

关于图书的两种历,笔者此处只对两者之间的差别进行介绍。详细的介绍,在拙作《河图、洛书中的两种太阳历》中进行,本文不赘。

四、八卦:表达四时八节、四面八方的简图

彝族文化里有八卦。八卦的彝文名字分别是:哎哺、且舍、鲁朵、哈哼,对应于《周易》中的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彝族八卦,目的很明确,就是表达四时八节、四面八方的。

《彝医揽要》一书中,收录的彝古文(汉译文)中有两篇是关于八卦的,篇名分别是《说八卦》与《说八卦与五行》。摘录如下,供读者鉴赏:

《说八卦》

……清气、浊气形成了明朗的天空,它的根源出自哎哺。在那个时候,宇宙有了四方,就好决定了八角(八卦)。哎为父,哺为母,实勺(彝族先贤)时才清楚,加上鲁、朵、哈、哼、和且、舍,就成了八角……宇宙的四方,生成了八角,观察宇宙间,还有变化的,有五行掌管,有公母(阴阳)归属。

《说八卦与五行》

……宇宙形成了,天象明亮了,八角决定了,各管一方位,各有其根源:金木水火土,充满宇宙间。哎变化生火,南方属于火。哺变化生水,北方属于水。且变化生木,东方属于木。舍变化生金,西方属于金。鲁变化生山,朵变化生土,哈变化生禾(风),哼变化生石。这宇宙八方,统属于五行。土地的产生,生命的来源,与五行有关。

《土鲁窦吉》一书中有三篇关于八卦的诗歌,篇名分别为《八卦定八名》、《论宇宙四面变八方》、《立九宫定八卦》,这里摘录《论宇宙四面变八方》一段,供读者鉴赏:

……元气相交织,产生了宇宙。日月相运行,青天明朗朗。天地形成后,哎哺齐出现。季夏的时候,遍地生金银。宇宙四方变,四方变八面。

《彝医揽要》与《土鲁窦吉》这两部彝族典籍共同告诉世人,八卦一可以表达空间——四面八方;二可以表达时间——四时八节;三可以归属于金木水火土五行;四可以归纳于一阴一阳;五可以表达一个有父母有子女的完美家庭。但它首先表达的是时间与空间。

彝族文化中的八卦只有一个,没有先后天之分,这就决定了彝族八卦肯定要与《周易》中两个八卦有所差异。彝汉文化里的八卦差异,需要专题讨论,本文不做展开,这里仅介绍两个不同:

其一,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例如,相当于乾坤的哎哺,在卦外表达的是天地,在卦内表达的却是水火——哎火哺水,其他六卦所表达的内容也不同于《周易》八卦。

其二,表达的方位有所不同。彝族八卦,除了哎哺表达是南北与乾坤两卦相同外,其他六卦所表达的方位也不同于《周易》八卦。

五、干支:时空的抽象

彝族文化有天干,也有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是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戊未申酉戍亥,这是十二地支。

1.天干与时空

在十月太阳历中,十天干可以表达十个月的顺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月,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历属时间,天干用于历,表达的是时间。

在图书之中,十天干可以表达东西南北中五方——甲乙表东方,丙丁表南方,戊己表中央,庚辛表西方,壬癸表北方。五方属空间,天干用于图书,表达的是空间。

十天干一可以表达时间,二可以表达空间。时间与空间,均可以抽象在简洁的十天干之中。

2.地支与时空

一天的时间长度可以划分为十二等分,十二辰是也。一年的时间长度可以划分为十二等分,十二月是也。十二地支既可以表达十二时辰,也可以表达十二月。辰与月,属于时间,所以,历中的十二地支,表达的是时间。

站在大地上任何一点,向四周观察,周围即是360琽的地平大圆。地平大圆可以划出十二等分,这十二等分可以用十二地支来表达。子在北而午在南,子午线表达的是南北线。卯在东而酉在西,卯酉线表达的是东西线。子午卯酉,表达的东西南北的十字坐标。地平大圆属于空间,大圆中的十二地支,表达的是空间。

赤道大圆、黄道大圆均可以划为十二等分,这里的十二等分均可以用十二地支来表达。这里的十二地支,表达仍然是空间。

十二地支一可以表达时间,二可以表达空间。时间与空间,均可以抽象在简洁的十二地支之中。

3.两部典籍中的干支

《彝医揽要》中有彝古文《说十二尼能》一篇,彝文中的“尼”指家养动物,彝文中的“能”指野生动物,十二尼能即六种家养动物(马、羊、鸡、狗、猪、牛)与六种野生动物(虎、兔、龙、蛇、猴、鼠)。十二尼能,相当于汉族的十二属相。

十二尼能,在时间中分管一天的十二辰,一年中的十二月。鼠主子时子月,牛主丑时丑月,虎主寅时寅月,兔主卯时卯月,龙主辰时辰月,蛇主巳时巳月,马主午时午月,羊主未时未月,猴主申时申月,鸡主酉时酉月,狗主戍时戍,猪主亥时亥月。

十二尼能,在空间中分管十二方位。鼠马兔鸡(子午卯酉)分管东西南北宇宙四维,狗龙牛羊(戍辰丑未)分管东西南北宇宙四隅。

十二尼能分公分母,十二尼能的阴阳属性出现在此处。公母阴阳对应于奇偶之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的数理属性亦出现在此处。

十二尼能在空间中分列五方,五方归属于五行,十二尼能的五行属性出现在此处。

《土鲁窦吉》中有四篇关于干支的诗篇,篇名分别是《论甲干的产生》、《论十二地支》、《起甲干》、《十二属相》。

十天干分五组主管东西南北中五方,十天干分五组分属金木水火土五行。这里的干支,其基础意义仍然在时间空间之内。

六、宇宙演化的九大特点与人文的创造

1.九大特点

对宇宙发生与演化的解释,彝族文化有九大特点:

(1)以气为开端。宇宙起源,开端于气,这是彝族文化解释宇宙发生论的基点。

开端之端,没有万能之神,有的是清浊二气,气是自根自本、自生自有、自动恒动的自然物,而非神秘之物。崇尚自然,这是源头彝族文化的特色,也是彝族文化与希伯来文化的基本差别。

(2)动力自生。动,需要动力。动力源于自身,而非外在之物,例如上帝。清气本身具有动力,浊气本身亦具有动力。两种力,大小均衡,保证着清浊二气的升降交织,圆周循环,以及运动的平衡。清气推动浊气,浊气亦推动清气。运动的原动力,是清浊二气的自生之力。

(3)永恒之动。气化宇宙,化在动态之中。动态中形成的一切,形成之后继续运动。大到宇宙,小到人体,盖莫例外。动态之动从生生之源开始,延续在生生之物之中。动,与生俱来,延续于永恒。天地万物,日月星辰,无一不动,无时不动。

(4)圆周循环。动,必须遵循一定的轨道。清浊二气的运动轨迹,是圆周之圆。一是圆周之圆,二是无限循环,是清浊二气的运动特征。凡是以清浊二气为母源的生生之物,其运动轨迹均与母源相关。日月星辰的运动,均为圆周之圆,无限循环。

(5)周期有定。圆周循环,有一个周期问题。以阴阳循环周期为例来说明问题。阴阳循环,小周期为周日,这有日往月来为例。大周期为周岁,这有寒往暑来为例。日往月来,一日一循环,其所以然因为人人都看得到,所以人人都明白。寒往暑来,一岁一循环,这背后的原因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的。彝族先贤,在天文观测中发现,太阳视运动是有严密规律的,南至于南回归线,北至于北回归线。太阳视运动从南回归线到北回归线,需要半年时间(180余天),这半年天气一天天变热,热气为阳,所以这半年定为阳半年。太阳视运动从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需要半年时间(180余天),这半年天气一天天变冷变寒,寒气为阴,所以这半年定为阴半年。寒暑的交替,阴阳的转换,根本原因在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视运动。明白了太阳视运动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来,才会真正明白寒往暑来的奥秘,才会真正明白“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所以然。

(6)平衡之平。清浊二气是“一比一”的平衡关系。这一平衡关系,从源头开始,延续于所有生生之物之中。先有清浊二气的平衡,后有天地万物、日月星辰的平衡。平衡状态是不允许破坏的。稍有偏颇,既形不成平衡的宇宙,也形不成宇宙间的万物。平衡状态一旦被打破,人体中会出现疾病,天体中会出现自然灾害。

(7)一分为二、合二为一。清浊二气,既不重合,也不分离;开始这样,中间这样,永远这样;其基本状态始终是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由清浊二气产生的哎哺、阴阳、乾坤、雌雄、天地、男女,均保持了母源的这种状态——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

相辅相成的两种元素的基本状态是一分为二、合二为一。以此坐标加以引申,可以轻易地发现,相辅相成的多种元素之间的基本状态应该是一分为x、合x为一。例如天地人之间的状态,应该是一分为三、合三为一。例如五行之间的状态,应该是一分为五、合五为一。

(8)时空一体。四季春夏秋冬,四方东西南北,四方四时统一在了历法之中。太阳、北斗星在天上,四季变化在地表。太阳沿黄道一周365.25度,历中365.25天。北斗星斗柄东西南北旋转一周,地表春夏秋冬循环一个周期。空间论周论度,时间论岁论年论天,时间与空间在历中一体循环。

(9)相生相克。时间是变化的,空间是变化的,时空是变化的,而且时空是一体变化的。

变化中自然产生出了此消彼长、此损彼益、此生彼死的现象。例如,阴阳之间有阴尽阳来、阳尽阴来的消长;昼夜寒暑之间有此消彼长的交替;万物之间有损益、枯荣、生死的变化……这些此消彼长、此损彼益、此生彼死的现象,被彝族先贤总结为五行生克。一年可以分金木水火土五季,金木水火土五季对应东西南北中五方。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时间、空间以及时空中的万物,都可以用生克规律来表达。宇宙的变化,被五行生克抽象得简易而通达。

2.四大步骤

在解释宇宙的发生与演化的步骤上,彝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相似,而不同于希伯来文化。

(1)源头的两个“不一样”。宇宙的发生与演化,《圣经》是按照一个星期的顺序解释的。例如“第一天怎样”“第二天怎样”“第三天怎样”……“第六天怎样”。上帝在六天时间内创造出了这个宇宙,休息一天。“星期”的概念,在上帝的创造与休息中形成。

彝族文化解释宇宙的发生与演化,是按照“第一步怎样”“第二步怎样”解释的。例如,第一步先有清浊二气,第二步出现的是哎哺,第三步出现的是天地,然后出现的四方四时、八节八方……

(2)宇宙演化的四大步骤。清浊二气为宇宙演化的第一步,哎哺的出现为宇宙演化的第二步,天地的出现为宇宙演化的第三步,四面八方、四时八节的出现为宇宙演化的第四步,四步生生,形成了完整的宇宙。

宇宙有形,哎哺无形。哎哺,可以借助《周易•系辞上》的“太极生两仪”之论来理解。

哎哺之后,出现的是天地。彝族文化以天地为宇宙演化的第三步。这里,仍然在《周易•系辞上》的“太极生两仪”的范围之内。

四面八方、四时八节为宇宙演化的第三成果。四时四方构成了“十”字坐标,八方八节构成了“米”字坐标。这里,相当于《周易•系辞上》的四象与八卦——“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四时之中又划出了一个长夏,四方之中又划出了中央之中。此处抽象出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每一行主管一时一方。时间、空间、五行,在此处合理地融合在了一起。

一天的时间长度可以划分为十二时辰,一年的时间长度可以划分为十二月。十二时辰、十二月均可以用抽象的十二地支来表达。地平大圆可以划分为十二等分,黄道大圆可以划分为十二等分,空间中的十二等分同样可以用抽象的十二地支来表达。表达更为详细的时间与空间,十二地支出现在了这里。

至此,彝族文化完成了宇宙发生论的完整解释。

3.从天文到人文的转化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贲•彖传》这一论断,一先一后谈到了两种文——天文与人文。这一论断清晰地告诉后人,天文与人文之间存在着源流式的有机联系。日月变化属于天文变化,历法中的季节变化,属于人文变化。从天文到人文,首先出现的是历法。

(1)表达历法的三幅图。在西方,天文学被称为众学科中的“首先”之学;在中国,天文学被称为众学科中的“带头”之学;在笔者这里,天文学被称为人类先贤所研究的“第一”学。笔者认为,天文学为人类先贤所研究的第一学,历法则是人类先贤所创造出的第一法。天文观测,是文字出现之前的活动。历法的出现,也是文字之前的成果。有文字,历法是用文字表达的;文字之前,历法则是用抽象符号表达的。为表达太阳历、太阴历与阴阳合历,彝族先贤创造出来三幅图——龙书图、阴阳联姻图、罡煞图。龙书相同于汉族的洛书,阴阳联姻图相同于汉族的河图,罡煞图汉族文化里没有。

《土鲁窦吉》告诉世人,洛书表达的十月太阳历,罡煞图表达的是以北斗星斗柄变化周期为依据的太阴历,而河图表达的则是以太阳回归年定岁、以月亮圆缺定月的阴阳合历。

(2)阴阳、五行、八卦、干支。为表达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彝族先贤在清浊二气的基础上创造了阴阳、五行、八卦、干支。

最初的阴阳、五行、八卦、干支,全部赋存在了表达历法的洛书、河图之中。

表达图书的是白圈与黑点。白圈为阳,黑点为阴,阴阳出现于此。

四方与中央分别由一行来主持,五行出现于此。

四方之间还有四隅,四时之中还有八节,表达四时八节、四面八方的八卦出现于此。

时间可以划为十二等分,空间可以划为十二等分,表达时间空间的十二地支出现于此。

抽象之图,妙不可言,一可以尽书不能尽的言,二可以尽言不能尽的意。彝族文化里的三幅图具有无限的容量,可以容纳天文历法,可以容纳时间空间,可以容纳阴阳、五行、八卦、干支,还可以容纳“一分为二、合二为一”与“一分为三、合三为一”的哲理,还可以容纳奇偶之数的奇妙变化……

彝族先贤所进行的人文创造,可以用五个词语来形容——简洁、深邃、博大、常新、永恒。

七、一盘珍珠与一条珍珠项链:彝汉源头文化的异同

在彝汉源头文化中稍加对比,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着极其相似的共同点,同时,也会发现两者之间也有着极其明显的不同点。

1.共同点

彝汉源头文化的相同,同在三大地方:

其一,开端之同。宇宙开端,开在清浊二气这里。同以清浊二气解释宇宙起源,这是彝汉源头文化的根本之同。清气化为天,浊气化为地,气化宇宙之说在汉族文化里比比皆是:盘古开天的神话中有,《道德经》中有,《黄帝内经》中有,《列子》中有,《庄子》中有,《淮南子》中有,张衡的《灵宪》中有……开端之同,是彝汉两族文化的第一同,也是根本之同。

其二,方法之同。描述宇宙的诞生与演化,彝汉两族文化使用了共同方法——生生不息的方法。在宇宙的开端处,在宇宙演化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人格神的指令,出现的是有序的、一步又一步的、自然而然的“生而又生”。方法之同,彝汉源头文化的第二共同点。

其三,内容之同。洛书、河图、八卦、阴阳、五行、干支,这些基本要素,在彝汉源头的文化中一样不缺,一致之处十有八九。内容之同,是彝汉源头文化的第三共同点。

2.不同点

一盘珍珠与一串珍珠项链,是彝汉文化源头处的显著差异。阴阳、五行、图书、八卦、干支,组成源头文化的这些基本元素彝汉两族文化里完全相同,但是,在汉族文化里,这些基本元素犹如一颗颗珍珠,散落在不同的经典之中,例如《周易》谈阴阳不谈五行,《尚书》谈五行不谈阴阳;《周易》里有图书有八卦,但《周易》并没有解释图书与八卦的关系,以至于这个问题几千年来一直都是问题。再例如,《周易》里只有零星的天干,而没有对干支做出系统的解释。《尚书》、《周礼》、《诗经》这些中华元典均没有对干支与时空的对应关系做出完整而系统的解释。总之,中华元典对阴阳、五行、图书、八卦,缺少一气呵成的解释。

而在彝族文化里,阴阳、五行、图书、八卦、干支出现时却犹如一条项链,完整而系统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清浊二气演化出了哎哺(阴阳),哎哺演化出了天地,天地演化出了四时五行,四时五行可以通过图书、八卦、干支来表达,这些基本元素,彝族文化做出了一气呵成的解释。

阴阳、五行、图书、八卦、干支这些基本元素,奠定了彝族各个学科的理论基础,例如天文历法、医学、哲学、算学……这里再回顾一下十月太阳历,可以马上从中领略到基本元素在具体学科中项链一样的完美性:十月太阳历以五行论季;以阴阳论奇数月偶数月;以十天干论月序;以十二地支论日——十二日为一旬,三旬一个月,三十旬一年。《土鲁窦吉》指出,十月太阳历起初是用洛书表达的,与洛书相合的是先天八卦。请看,阴阳、五行、图书、八卦、干支是不是犹如一条项链,完整地出现在了天文历法之中?!同理,在彝族医学中,这些基本元素,也是像项链一样完整出现的。

八、简短的结束语

彝族与汉族,属于两个民族。两个民族源头文化上的相似性,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早期的中华大地上,在最初的先贤那里,两个民族一定有过相当长的融合期,否则,无法解释源头文化的相似性。身为汉族的笔者,有这样一个认识:民族之大,不应该仅仅体现在数量与规模上,还应该体现在胸怀上,即伟大的民族一定要有伟大的胸怀。以敬慎的态度对待兄弟民族的文化,这就是伟大的胸怀。在文化源头处,兄弟民族对汉族文化是有贡献的。除了彝族文化,笔者还在《管子》一书中发现了三处对蚩尤的正面评价,其中一处说是“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这里天道即历法,具体是五行十月历。《史记》中的黄帝与蚩尤,是争斗关系。《管子》中的黄帝与蚩尤,是合作关系。今天的苗族,仍然尊蚩尤为祖先。这说明黄帝在进行人文创建时,汲取了兄弟民族的智慧。

文化源头的先贤是善于创造的先贤,他们创造出了光照千秋的文化,他们创造出了让世界敬仰的文明。借助兄弟民族的经典,弄清汉族源头文化的问题,进而找出中华先贤创造文化与创造文明的思维方式与方法,然后损益之、继承之、发扬之,最终在先贤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领先于世界的辉煌,这是笔者研究文化的最大愿望。

参考文献

[1]圣经[M].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印发,1996.

[2]五十奥义书[M].徐梵澄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3]全国政协宗教委员会.中国宗教六讲[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

[4]张苍邓.九章算术 周髀算经[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5]王正坤.彝医揽要[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6]土鲁窦吉[M].王子国译.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

[7]物始纪略[M].贵州省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译.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

[8]李维宝,等.云南少数民族历法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

[9]司马迁.史记[M].北京:台海出版社,1997.

[10]董仲舒.春秋繁露[M].北京:中华书局,1992.

[11]班固.汉书[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12]彭文.百子全书[M].长沙:岳麓书社,1993.

责任编辑:涵 含

猜你喜欢

五行八卦阴阳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伏羲创八卦
服药先分阴阳
Yin and Yang: Finding Balance and Understanding
把算美丽肌肤的“五行”风水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论朝医体质学的阴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