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跨越的理性思考

2009-06-20

中州学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开放型经济河南

梁 丹

摘 要: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目前还处于规模扩张阶段的前期,因此,河南不能再沿袭沿海地区的发展阶段推进模式,应直接由规模扩张前期,向以延长现代制造业的产业链并进一步拥有现代制造业核心技术为产业特征的产业升级阶段跨越。

关键词: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跨越

中图分类号:F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9)03—0072—03

在全国(以沿海地区为代表)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采取逐步推进模式的情况下,河南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和当前的国内外环境出发,采取跨越式推进模式应该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选择。但是,河南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目前处于哪个阶段?今后要向哪个阶段跨越?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日益加大,“防冷消滞、保暖促长”成为2009年河南经济工作总体要求之一的情况下,能否动摇河南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跨越的决心和信心等,对这些根本性问题

的阐释和分析目前还比较欠缺。本文力图对以上问题做出理性的分析。

一、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目前所处阶段分析

按照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内容和特点的不同,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已经历和即将经历的阶段可划分为规模扩张阶段、结构提升阶段和要素优化阶段。“规模扩张”主要表现为以GDP增长为特征的经济总量的扩大。在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期里,规模扩张主要是通过吸引外资投入和增加出口来实现;“结构提升”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而且主要是通过本土资本投入和本土企业来实现;“要素优化”主要表现为由本土企业和国民拥有创新能力、专利品牌、知识产权、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经营网络等现代主导性生产要素,通过新的要素投入带动经济增长。(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划分及各阶段产业特征如表1所示)。

分析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目前所处阶段,应主要依据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指标状况、产业和产品结构状况、对外开放主体的行为模式以及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特征来判断。

首先,依据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状况分析,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现阶段的规模扩张特征十分明显。由于起步晚、基数小、产业竞争力不强等原因,河南进出口和利用外资总规模较小,在全国的排序靠后(如2007年河南进出口总额在全国排第16位,其中出口排全国第15位,进口排全国第18位),但近年来增长较快。河南2008年进出口额是2001年的6.2倍,增幅最高年份达47.2%,年均增幅在30%以上,2008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规模是2001年的8.8倍,增幅最高年份达65.9%。2002—2007年五年间河南累计实际利用外商投资占全省利用外商投资总和的60%,年均增长43%。河南2008年实际利用外省资金达1849.2亿元,是2003年的6.2倍。另据河南省相关年份统计公报披露的统计资料,河南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10.11亿元,是2001年(1627.76亿元)的4.9倍;河南2007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508.27亿元,是2001年(2251.19亿元)的3.3倍;河南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8947.17亿元,是2001年(3620.62亿元)的5.23倍。从以上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情况可以做出基本判断,目前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规模扩张特征是比较明显的。

其次,依据产业、产品结构状况分析,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现阶段的劳动、资源密集特征比较突出。河南的资源性产品如铝锭、铅锭、铜及铜材、铝及铝材等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和出口规模长期以来一直比较大。2007年,全省出口超3000万美元的39种商品中,有13种属资源类产品,10种属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只有11种。2007年,全省出口额排在前3位的产品依次是钢材、人发制品、铜及铜材,人发制品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钢材、铜及铜材则属于典型的资源密集型产品。2007年河南电解铝产量31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5.7%,居全国第一位。河南食品工业的经济总量排全省各工业部门之首,在全国排第三位、中西部地区第一位。河南省委、省政府连续四个五年国民经济规划把食品工业作为支柱产业,食品工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成为河南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2007年,全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分别为18.23亿美元、17.96亿美元,占全省总出口的比例分别为21.72%、21.39%,远低于全国57.57%、28.56%的平均水平。

再次,依据对外开放主体的行为模式分析,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现阶段以学习、吸收、模仿为主的特征仍然十分突出。长期以来,河南企业对引进技术一直比较重视,但目前整体上还停留在引进、学习、吸收、模仿为主的阶段,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培育,从而多数企业都陷入了重复引进的怪圈。究其原因主要是全社会对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重视不够,企业的研发投入也严重不足。2006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费用只占营业收入的0.62%,全国平均水平为0.76%。同年,河南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2424%,全国平均水平为39%。2007年,全省科研费用占GDP的比例为0.69%,也远远低于全国1.4%的平均水平。

最后,现代制造业发展水平低。河南已经是工业大省了,但仍然是以传统工业为主,现代制造业发展水平很低。制造业的产业链由7大块组成——制造、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制造属于硬的生产环节,其他都是软的环节。在这个产业链的分工中,目前河南还处在最低端加工制造环节,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主要特征的。

由以上方面的特征判断,目前河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还处于规模扩张的前期阶段。

二、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推进目标的选择

河南要实现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尽快缩短与沿海地区的差距,必须从实际出发,审时度势,客观分析形势,对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推进目标做出科学选择。

1.河南不能再沿袭沿海地区的发展模式

河南应直接由规模扩张前期,向以延长现代制造业的产业链并进一步拥有现代制造业核心技术为产业特征的产业升级阶段跨越。沿海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先行者,在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上采取逐步推进的模式是正确的,但河南没必要再沿袭沿海地区的模式,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是地理位置限制。为了扩大加工贸易发展规模,河南曾经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加工贸易发展水平并未有很大提高,主要就是因为地理位置的限制。河南不能再把发展一般加工制造业当成阶段推进目标,应直接把延长产业链,进一步拥有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作为目标,这有利于克服地理位置的制约。

其次,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变化,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根本不同。河南发展一般加工制造业,扩大产品出口面对的国际市场环境已与20世纪80、90年代不同。从国际上看,在20世纪80、90年代,沿海地区一般加工制造业产品出口面对的国际市场环境是比较宽松的,现在由于沿海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大规模出口对世界市场形成了压力,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都在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入,特别是一般加工制造业产品出口面对的市场壁垒较多。从国内看,20世纪80、90年代初沿海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面对的主要困难是缺少资金和市场,而目前国内市场已初步形成,资金短缺也不再是主要矛盾。这些差异决定了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已不同于当时的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当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要引进资金和技术,发展加工贸易,用一般加工制造业产品拓展国际市场,即所谓的“两头在外”。河南目前可行的、可持续的选择则是要尽可能以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以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高的产品,同时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贸易依存度偏低是制约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也是河南现阶段整个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产业竞争力水平的真实反映。提高河南的贸易依存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会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从相当长一个时期看,河南从国内外市场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认可比沿海地区较低的贸易依存度,充分利用好国内市场尤其是省内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再次,我国的发展观和对外开放战略都发生了根本转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河南以往存在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资源和环境不相协调的现象已经比较严重,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重视,靠大量消耗资源,严重危害环境支撑经济增长的做法已经难以为继。同时,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已由以我为主、规模扩张、粗放低效转向追求互利共赢,由于国家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调整,发展一般加工制造业面临着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出口限制与禁止等多种制约,因此,跨过一般加工制造业充分发展的阶段,直接由规模扩张前期进入产业升级阶段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三、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跨越应注意的问题

从当前的国内外环境和河南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实现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的跨越并非易事,以下两个问题必须加以注意。

1.增强“快半拍”的魄力和能力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河南一些部门特别是外经贸管理部门相继出现了一些“快半拍”的尝试,如率先取消一般利用外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环节,合同章程实行备案制;率先降低了企业通过登记备案制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条件和门槛。实践证明“快半拍”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要实现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的跨越,有关的管理部门和企业都应该进一步增强“快半拍”的魄力和能力。

对政府部门而言,“快半拍”的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要从实现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跨越的需要出发对整体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做出调整,在一些具体工作方面争取实现突破。如在提高引进技术的水平,形成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机制,强化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化能力方面实现突破;真正形成园区的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使其成为带动全省扩大利用外资和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平台。二是提升制定政策、运用政策的能力。包括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使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成为河南新的出口增长点;完善政策措施,建立起全省出口品牌的储备、推进和辅导工作机制,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出口。

对企业而言,在人才培育和引进、技术进步、产品升级、市场拓展等方面都要有超前眼光,早做准备,从而抢占先机。

2.不能因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偏离方向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欧美发达国家进口需求减少,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更加严重影响,从而对我国的出口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在短期内发生急剧变化,宏观调控的任务在几个月之内就由防止经济过热转为防止经济衰退,就是这种压力的反映。2008年12月初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河南省委八届九次全会也把“防冷消滞、保暖促长”纳入2009年全省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河南的一些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对继续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的决心已经有所动摇。他们认为,“保暖促长”使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性、紧迫性都减轻了,讲产业结构调整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讲了,甚至环保、土地使用管理、项目审批、节能等项工作也都可以适当放松一些。果真如此,河南开放型发展阶段推进目标就难以如期实现。对此,笔者有两点看法。

首先,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毕竟是阶段性的,我们不能因此而动摇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长远目标。实现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推进目标的关键是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河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忽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河南经济发展就失去了“好”这个前提。在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不能为了“保暖促长”而“饥不择食”甚至“饮鸩止渴”,更不能把“保暖促长”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立起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保增长”要坚持推进结构升级,实现保持增长速度和提高质量效益相统一,要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只有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中央提出的“保增长”的初衷。河南省委八届九次全会也明确界定了“保增长”与结构转型的关系,即“在增长中加快转型,在转型中加快增长”。

其次,把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作为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推进的契机,宁肯降低增长速度也不能错过结构性调整的机遇。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河南如果把经济发展倒退到过去的路径上去,下大力气“保增长”,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很可能会有一些效果,如GDP增速下滑的幅度会小一些,进出口规模不会萎缩得太多等,但与此同时,副作用也会十分严重。特别是,河南的进出口额等外经贸指标在全国的排序本来就不很靠前,为阻滞位次继续下滑而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放弃对谋求长远发展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追求也是非常愚蠢的。分析造成一些企业当前困难的根本原因,我们就会发现,对那些产品结构老化,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而言,产品滞销是早晚的事儿,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只不过是将这个时刻提前了。我们应该做的,不是用老办法去挽救这些已经进入穷途末路的企业,使它们继续靠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以价格优势得以苟延残喘,而是要积极利用这次金融危机对出口企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带来的外部压力,抓紧时间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培育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争取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真正化“危”为“机”。

参考文献

[1]张幼文.对外开放的科学发展与发展阶段[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6,(9).

[2]李清树.努力实现河南对外开放工作的新突破[J].学习论坛,2007,(4).

[3]徐光春.坚持科学发展 积极应对挑战 努力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J].河南省委八届九次全会文件之二.

责任编辑:伊 人

猜你喜欢

开放型经济河南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出彩河南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
浅析赣江新区给南昌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