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考前复习浅议
2009-06-20周子乐
周子乐
摘要:选择有效地复习方法,对提高复习效果。取得理想成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高考冲刺阶段,更要指导好学生的复习,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知识和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高。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点考前复习的方法,希望各位老师和学生有所启发。
关键词:高三物理;考前复习;方法
选择有效地复习方法,对提高复习效果。取得理想成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高考冲刺阶段。更要指导好学生的复习。使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在知识和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高。笔者根据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关于考前复习的几点建议,希望对各位老师和学生有所启发。
一、加强基础知识复习
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复习。随着第一轮复习的结束。各种模拟考试接踵而至,二轮综合练习题整本、整套地发到学生手中,很容易使学生钻进题海中整天做题,结果出现题不会做或一做就出错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势必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要加强基础知识复习。具体做法是:1,查漏补缺。根据第一轮复习情况和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查找知识漏洞,对掌握不准确的知识要加强复习。并通过练习进行巩固。2,构建知识网络。搞清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某一物理量为主线把各部分知识进行分块整理,便于掌握和记忆。3,加强重点知识的复习。根据高考的特点,力学和电磁学知识仍然是考试的重点。二轮复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加强这部分基础知识的复习,并通过练习达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的效果。
二、注重物理方法的总结
注重物理方法的总结。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例题指导学生总结和体会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有:理想模型法、类比法、等效法、逆向思维法、数学法、图像法、迁移法等,复习过程中可通过具体内容总结各部分知识的研究方法。如可总结高中物理当中有关的理想模型,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质点、弹簧振子、理想气体、点电荷、理想电表等:通过合力和分力的关系、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等效的关系、交流电有效值的定义、交直流热效应相等的观点,引导学生理解等效的观点并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通过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与下落过程、和汽车的加速与刹车的过程、光的反射和折射光路可逆及动势能转化等例子使学生理解物理过程的可逆性和分析物理问题的多维性:通过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物理临界值问题的分析方法及三角、几何知识在分析物理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技巧:通过运动图像、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图像、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图像、振动和波动图像及交流电的图像等,使学生掌握用图像表示物理规律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画出图像,并能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从图像中找出解题所需的信息:通过地球上物体重力的计算方法,可以推想到其他行星上的物体重力计算方法、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分析方法,可以推想到行星绕恒星运动的分析方法及其他行星上的卫星运动的分析方法,使学生其有用所学知识分析新问题的能力。总之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总结物理中常用的方法,提高复习效果。
三、要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解题能力包括审题能力、构建物理模型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计算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例题和练习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学会分析思考。练习审题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题从题中找出对解题有用的信息,搞清题中所给的物理过程,搞清各物理过程的特点,找出表示各过程的初状态和末状态的物理量,挖掘题中所给出的隐含条件,确立解决问题方法。要注意有关临界问题和极值问题的临界条件,认真分析题中所给出的光滑表面、恰好、最大或最小等关键词语的意义。构建物理模型是指根据物理过程的特点把题中的信息和相应的物理规律相联系。找出解题的根据。表达能力指的是用简练的文字语言和数学语言表达出解题的过程,要求语言要简练、有条理,能够说明因果关系,能够体现解题的思路。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体现在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的速度,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限时练习、常用值的计算分析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速度。学生解题能力是语文知识、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复习过程中要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四、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对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到先易后难。先基础后综合,不要好高骛远。要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对每次做错的问题要认真分析,特别是因为马虎而做错的问题要做上特殊标记引起注意,克服马虎习惯。要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先自己思考。想不通时再查资料,实在不能解决时再请老师指导。老师不要越俎代庖,要起到引导作用和点拨的作用,促使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针对有些学生心理素质差,禁不起打击和失败的情况,老师要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认识到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会有许多挫折和失败。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结果而在于为了结果而奋斗的过程。不可能每个人都考上清华和北大,但是我们必须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且要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只要我们努力了我们就不会后悔。为了以后的成功。今天我们必须付出艰辛和汗水,要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通过介绍一些成功人士所经受的挫折和失败,教育学生要有信心。克服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失败,争取最后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