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9-06-20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三连音想象创新能力

邢 静

摘要:音乐教育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走进音乐去探寻,去创造,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给学生自由空间。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培养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碰撞创新火花;运用合理的评价手段,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字:创新;氛围;潜能;音乐课

现在的学生是未来的创造者,他们创新能力的高低将影响着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能否位于科学技术的制高点。作为创造性最强的学科之一,音乐在人的发展和个性特征形成方面表现的最大优势就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音乐教育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走进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并发展自身的想象力、审美力和创新意识。

那么,在音乐教学中怎样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我在教学中做了几点尝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给学生自由空间,营造创新氛围

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创设新的氛围,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中,拥有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可以驰骋想象。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在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师生的态度、情感是伴随在知识信息的传递、接收、反馈过程中的,它是影响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动机,启发其创造性想象的有利因素。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心理趋向。如在上欣赏课《粱祝》时,让学生自己设计舞蹈“同窗共读”“哭灵”“化蝶”等精彩段落。随着那催人泪下的音乐,表演者进人角色,其他学生也慢慢地融入其中,在音乐中产生了情感共鸣。通过表演,真正做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的空间,培养其想象和创新意识。

二、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培养创新意识

孔子曰:“疑,思之始,学之端。”它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层层的设疑提问,不断地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培养其创新能力的一把金钥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紧扣一个“疑”字,适时布疑,巧妙质疑,灵活释疑,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思维共鸣。如在学生听了河北民歌《茉莉花》和江苏民歌《茉莉花》后,引导学生对这两首民歌进行比较。它们的音乐风格及其情感表达有什么区别,联系民歌的风格说一说南北方人的性格有什么区别。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的问题越多,问题就越辩越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碰撞创新火花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的源泉。”老师在教学中可以用优美动听、自然流畅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语调向学生描绘乐曲中的情景,使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乐曲的情境中穿梭、寻找,渐入佳境,触景生情,由情引思,引发想象。

如在欣赏贝多芬的《月光曲》时,我为他们描绘了一段诗一般的语言意境: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荡漾的海面上,霎时间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青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学生被我描绘的情景感染,思维迅速被调动起来,这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并展开联想。听完后,同学们都急切地要告诉大家自己所想的。有的说:“淡淡的月光洒在我身上,静谧的夜晚让我置身于美妙的音乐中,我几乎忘了自己的存在,只有悠扬的音乐。”有的说“我的心情如水如月般安静地流淌,振开透明的双翼无声的滑翔”等。这些是多么丰富而富有意义的想象啊!在这样的欣赏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一定能有效地激发起创造欲望,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运用合理的评价手段,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学习必然导致学习结果的多样性。因此,在评价学生时,必须是多角度的,不仅要评价思维学习的结果,而且还要注重评价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欣赏他们创造的结果。让学生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如在欣赏课中对学生听后感的发言,教师不能用简单的“对”或“错”给予评价,而应该对他们踊跃发言予以肯定和赞扬。因为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最活跃,最能体现他的创新思想,教师如果简单的否定学生的“劳动成果”,就等于扼杀了他们创新思想的萌芽。如学生刚接触到三连音节奏时,有同学问我:“老师,说‘音特网,三个字时的节奏是三连音吗?”我不失时机地鼓励他:“是的,你把日常生活和节奏联系起来,思路很好!”并及时引导大家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三连音节奏词?”随后便出现了“电灯泡”“VCD”“双人床”等许多三连音节奏词。此时我从学生的脸上看到了自豪和喜悦。由此可见只要运用了恰当的评价手段,就可以不断激励学生探索创新。

猜你喜欢

三连音想象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快乐的想象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论“三连音”节奏型在朱良镇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运用特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进行识谱教学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三拍子与三连音的联系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