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加强人文教育关键在提高教师人文素质

2009-06-20王耀臣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人格魅力

摘要: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经得到社会有志之士的普遍认可。文章讨论了高职教师的人文素质对高职院校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提升教师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高职人文教育;教师人文素质;人格魅力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5-0195-02

人类的教育活动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培养具有完美的灵魂和完整的精神世界的“完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一个广义界说。”但长期以来中国的职业教育给自己的定位仅仅是“饭碗教育”。注重可操作训练,忽视人文文化和情感的熏陶。从未有过勇气高声言称自己也承担着继承和开创人类文化的使命,也肩负着提升社会文明和国民素质的责任。很多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人文学科受到挤压,课程越来越少,人文课程的开设,除了“两课”外几乎是空白。过弱的文化熏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主义倾向,过强的共性要求,培养了不少只懂科学技术而缺乏人文素养的灵魂苍白的“空心人”。这种“空心人”相对于拥有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完人”而言,只能算是“半人”。“空心人”虽然掌握了丰富的科学技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变化能够做出比较准确的事实判断,但是,他们不能对周围的一切乃至自己的行为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他们缺少终极关怀,不能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近几年,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培育其人文精神已得到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重视,解决高职人文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一、教师的人文素质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塑造学生的心灵。在高职学校推行人文教育,其进程与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尤其是教师的人文素养。因此,造就一支贯通文理、知识渊博、内涵丰富的教师队伍,是从根本上改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薄弱的关键。陶行知说过:“在教师的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陈省身也说:“要成为一流的人才,就要在一流的环境里,跟一流的导师在一起。”一方面,教师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的影响深远。另一方面,如果教师缺乏人文意识,学生便不会在他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而人文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师是人文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我国师范院校长期以训练专才为首要任务的体制培养了大量对人文教育极其缺乏认识的师资,如今加强人文教育又要依赖他们来改变产生他们自身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模式,把本属变革的对象当做变革的动力,其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在以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这一矛盾显得更为突出。据调查发现只有20%的高职教师对人文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如此老师、如此教育,怎么可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命个体的发展。教师人文情怀的干瘪,知识底蕴的虚空,个性语言的萎缩,是不可能感染学生的人文情怀的。高职要加强人文教育,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关键。教师理念的更新,个性的张扬,人文精神的丰厚,才是学生自主发展、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最大保证。人文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师德高尚,业务能力较强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人才,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高职加强人文教育,人文社科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历史原因,高职院校人文社科教师相对稀缺。因此,以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工科教师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打造出一支文、理、工融通的复合型教师团队,这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理工科教师要转变人文教育是人文学科教师职责的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好理工科课的同时,把人文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教师首先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处理好与他人、自然、社会的关系。既要把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把行为规范、做人的准则教给学生;既要善于做“经师”,还要善于做“人师”,使学生既有学问,又有德性。人文学科教师和理工科教师要形成合力,强化育人意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点和特长,将人文教育与理工科教育融为一体,并指导学生善于运用哲学的方法论、认识论从事自然科学的学习和研究,促进其科学的世界观和发展观的形成。曾有一位大学教师讲过,第一流的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解除疑惑,更重要的是用他们的精神、态度、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使他们在无形中受到熏陶。

高职教师不仅是校园文化的教育设计者,其本身文化素养所体现出来的师德、学识水平、人格魅力,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教师的选用及培养中,高人文素养正日益得到社会的重视。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教师要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经师易做,人师难当”,只有高素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提高高职教师的人文素质,既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根本基础,也是提高整个学校文化品位的基本保障。

二、提高高职教师人文素质的途径

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是解决高职人文教育存在问题的关键所在。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会有高素质的学生群体。那么如何在具体的实践中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以解决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呢?

首先,学校应把提高教师人文素质作为师资培养的重要内容,列入培训计划。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分析本学校教师人文素质状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人文教育研讨班和人文知识讲座,不断扩展和充实工科类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知识。

其次,适时开展人文问题研讨会、举办人文教育经验交流会,以求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取得共识,从而推动人文教育长期有效地进行。

再次,学校还应制定教师守则和师德规范,激励教师形成高尚的师德、良好的教风和文明的仪表,使教师在向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在理想、信念、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等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

参考文献

[1]丹在.高职院校呼唤人文素质教育[J].大学时代(B版),2006,(1).

[2]吴宗保.实施素质教育对高职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1,(3).

作者简介:王耀臣(1962- ),男,山东海阳人,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高校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人格魅力
关于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浅议学校管理艺术与校长的人格魅力关系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影响
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