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分型施治变应性鼻炎的探讨
2009-06-20路亮
路 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30
中医辨证分型施治
肺气虚型:临床表现遇风寒则喷嚏频作,鼻流清涕,得温症减,面色苍白、手足厥冷,心悸气短,自汗神疲,动则益甚,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鼻腔镜检可见黏膜苍白或淡红,多量浆液性分泌物。治则:疏散风寒,温肺固表。方药:黄芪30g,党参25g,白术20g,防风10g,荆芥10g,桔梗15g,细辛5g,辛夷15g,甘草15g。水煎服,3周为1疗程。便溏加薏仁、扁豆,畏寒肢冷加附子、炮姜,流黄浊涕加双花、连翘、黄芩。
肾阳虚型:临床表现清涕淋漓,鼻塞不闻香臭兼见畏寒肢冷,腰酸膝软,眩晕耳鸣,小便清冷,舌淡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鼻腔镜检:黏膜花白,涕稀量多。治法:温肾助阳,益精固摄。方药:熟地25g,山药20g,山萸肉15g,丹皮10g,云苓15g,附子15g,芡实20g,金樱子15g,苍耳子10g,辛夷10g,甘草15g。水煎服,3周为1疗程。表虚自汗加黄芪、白术、防风。
讨 论
本病是由于机体对于某些过敏源及各种物理化学刺激而产生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率较高,缠绵难愈。西医药治疗,多从避免接触致敏源,对症治疗和降低机体敏感性等多方面进行。但因众多吸入性致敏源广布于空气之中而无从避之。现虽有抗组织胺药物,皮质激素,局部血管舒缩剂,植物神经调节剂等诸多治法,大多只能缓解临床症状,使患者处于症状突来,消退亦快,反复发作,病程缠绵难愈的痛苦之中。
据其临床证象可属中医“鼻鼽”范畴,其发病者又多以体弱者多见,发病时多伴有明显的生理变化期,如:妇女的月经期、产后、青春期、更年期等机体异常反应性增高之时。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正虚”是本病的发病基础。本病可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发病两种,其常年性者,经年不愈,病程迁延,临床多见于肾阳虚者。肾阳为诸阳之根,温煦肺气则肺朝百脉。肾阳不足,不能温化水液,寒水上泛,精失摄纳,阴霾四布而清涕淋漓,鼻塞不闻香臭。故治以温补肾阳,益精固摄之法,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而其季节性者,包括血管舒缩性鼻炎,常因接触过敏源而发病,当属肺气虚证。肺主皮毛而开窍于鼻,鼻为肺气出入之门户。肺气虚则腠理疏松,卫外不固,稍有风寒则喷嚏频作,故当治以温肺固表,疏散风寒之法。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从改善病人体质,调整全身和局部的关系,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着眼,而设扶正祛邪之法,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故运用此法治疗,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而达到治疗疾病和减少复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