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部分疑难解析
2009-06-19邵桂雪
邵桂雪
1.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空间分布不平衡。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多,并且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而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少于南方,且季节变化大,河流径流主要以洪水形式出现,季节变化大。
(2)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半岛是我国人口密集、耕地比重高、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工农业生产需水量大,水资源需求远大于供给,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近年来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蒸发量加大,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引发了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社会问题,以及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化。
(3)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导致主要生态环境问题:①河道断流。由于过度引水,再加上近些年来连续干旱,降水缺少,黄河从20世纪90年代出现连年断流。海河断流形式比黄河更加严重,由于河道干涸断流,出现河道河口淤积退化、湿地消失等严重生态问题。②地下水超采。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出现地面沉降、地下水漏斗现象。③水质污染。据资料统计,黄淮海三流域,河道污染非常严重。
(4)北方地区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措施:针对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可采用表1的措施解决。
2.南水北调工程为什么首先实施东线方案?
在南水北调工程方案中,教材简单介绍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工程的基本特点,通过“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绘出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的位置和起止点,但并没有详细叙述三线工程所经过的地区以及调水目的。针对该疑点,可引导学生查阅更详细的“中国地形图”查找三线工程所经过的地形区,列表(表2)比较三线工程方案。
3.南水北调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①增加供水区城市的生活和工业用水,改善卫生条件,有利于城市建设;增加农林牧业灌溉用水,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改污水灌溉为清水灌溉,减轻耕地污染及对农副产品的危害。②减少对地下水的超采,并可结合灌溉和季节性人工回灌,补充地下水,改善水文水质条件,缓解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趋势和漏斗面积进一步扩大,控制地面沉降造成对建筑物的危害。③促进污水治理。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将促进水源区和输水沿线的污水综合整治工程,形成“治理、截污、导流、回用、整治”一体化的治污工程体系。④改善丹江口水库周围的小气候,使库区云量、雨量增多,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变小。⑤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西北地区由于过度引水导致绿洲生态环境恶化,西线调水实施后,可改善生态环境,恢复绿洲植被、减缓绿洲沙化。⑥有利于输水沿线的水生生物的生长。调水后,通过合理调度,可向干涸的洼、淀、河、渠、湿地补水,增强沿线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恢复生机,促进水产和水生生物资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