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游戏里的育儿精华
2009-06-19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放风筝、过家家、抽陀螺、跳房子、捉迷藏、跳皮筋、踢毽子⋯⋯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曾给我们带来欢乐的传统游戏正在渐渐远离现在的孩子。但这些游戏是否留下了太多的回味和留恋,你是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亦能享受这些乐趣呢?
传统游戏大调查(本刊与新浪亲子中心联合进行)
1.你觉得传统游戏有价值吗?
有 94.4%
说不好 5.6%
没有 0%
2.你的孩子一般每周有多少游戏时间?
多于5小时 55.6%
没有计算过 33.3%
少于5小时 11.1%
3.你认为传统游戏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吗?
有 91.7%
比较难说,要看孩子的具体情况 8.3%
没有 0%
4.你觉得让现在的孩子玩传统游戏可行吗?
可行 82.8%
时代变了,传统游戏要有革新 14.3%
不可行 2.9%
5.你小时候玩过哪些传统游戏?
跳皮筋 97.2%
扔沙包 97.2%
过家家 91.7%
踢毽子 88.9%
跳房子 86.1%
棋类游戏 75.0%
放风筝 55.6%
七巧板 47.2%
其他 2.8%
6.现在,你的孩子一般玩什么?
没有固定形式 60.0%
看动漫 54.3%
玩拼图 45.7%
和家长去亲子乐园玩 45.7%
在家DIY 42.9%
网络游戏 17.1%
游戏机 17.1%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尽管时代发展了,出现了很多新的游戏形式,但传统游戏仍然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价值,绝大多数的家长也持有这样的看法。
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
传统游戏大多为集体游戏,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在游戏中,孩子需要学会与他人协商和沟通,无论这种沟通是以口头的形式,还是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有时,孩子甚至需要学会“察言观色”,推测他人可能的反应,领悟同伴的提示,相互配合才能最终成为游戏的赢家。所以经常玩这些游戏的孩子,往往特别机灵。
增强孩子的受挫能力
传统游戏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竞技性,这种良性的竞争培养了孩子的竞争意识,让孩子在竞争中尝到输赢的滋味,体会到输赢的不确定性——没有永远的胜者,所以不能骄傲,亦没有永远的败者,所以无需轻易放弃。这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孩子的受挫能力。现在的很多游戏更多地关注个体的纵向发展,无所谓输赢,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却让他们少了增强受挫能力的机会。所以,有必要让孩子玩玩传统游戏,让传统游戏与现在的游戏互为补充。
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
传统游戏多数为体育游戏,在户外开展。很多家长抱怨的孩子的体重问题、厌食问题,可能都与孩子缺乏运动有关。传统游戏大多需要一定的运动量,除了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还能消耗他们多余的精力。你会发现,玩得多的孩子吃得香、睡得好、动作协调、身体结实。这些其他体育活动或许可以做到,但游戏往往是自发的,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与自主性,你是愿意孩子在你的要求下机械地锻炼,还是让孩子自由地在阳光下舒展他的筋骨呢?
增强孩子的自控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对每个人的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它并非生来就有,是孩子在后天的环境中,随着认知的发展和教育的影响而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传统游戏大多为集体游戏,参与的人数也较多,受游戏人数和游戏设施的限制,某些游戏进行时会使得一部分孩子处于等待状态,其实等待的过程就是培养孩子自控能力的契机。
在成人社会中,等待和交替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之一,是一个人社会公德的体现。因此,在传统游戏中的“等待”使孩子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自觉自控,在不知不觉中促进了孩子自控能力的发展。
当然,传统游戏虽然有很多现代游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的孩子要全盘接受传统,毕竟时代不同了,很多条件不一样了,比如,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并且邻里之间较少交往,父母工作又忙。一方面,孩子缺乏可以一起游戏的同伴;另一方面,他们没有了解传统游戏玩法的渠道,都不知道该怎么玩。
怎样做才能既保留传统游戏里的精华,又符合现在的时代趋势呢?不妨大胆改良一下。
经典传统游戏“现代版”
1.放风筝
改良策略 在现在的居住条件下,要挑选一个开阔的场地放飞风筝比较不容易。那么我们就不要将眼光仅仅停留在一个“放”字上,可以向前拓展或向后延伸游戏环节。
向前拓展:做风筝
玩法 你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发展水平,让他选择性地参与制作风筝的过程,比如你的孩子刚满3岁,你可以让他在你做好的风筝上进行涂色游戏。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有5岁了,那就可以大胆地让他帮你做剪裁、粘贴等工作,还可以听听他的想法,设计他喜欢的图案。向后延伸:动脑筋,让风筝飞得更高玩法 除了最传统的放风筝方法,你还可以启发孩子,让他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让风筝飞得更高?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试试吧。比如,将风筝做得小一点,用氢气球将风筝带起来;比如,借鉴做纸飞机的方式,改变风筝的外形,让风筝飞得更高。
小提示:
可以将做风筝改为做纸飞机,取材简单,对场地的要求也较低,孩子放飞自己做成的纸飞机,一定很开心。
2.七巧板
改良策略 七巧板的重点在于造型,因此你可以就地取材,选用新的游戏材料,只要保留这个游戏的精髓就可以了。
玩法 晚饭后,爸爸妈妈可以在客厅里和孩子一起玩“布艺七巧板”。“布艺七巧板”就是用家里的沙发靠枕、椅子的坐垫或者圆形抱枕等布艺用品,放在地板上或者床上,让孩子随意挪动,进行造型。靠枕、坐垫、抱枕等布艺用品的形状、颜色都不一样,与七巧板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比单纯的拼凑板块更有趣。小提示:“布艺七巧板”对于三四岁的孩子而言,可以发展空间知觉与颜色知觉,而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就可以激发他的想象力。
3.过家家
改良策略 一群小朋友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扮演一个大家庭,每个孩子有自己的角色,其实培养了孩子社会交往的能力。但是,现在的孩子很难找到小伙伴热热闹闹地玩,那就改变游戏的地点。玩法 带孩子到小区里去玩一玩,总是在家怎么能结交到小伙伴呢?家里有车的话,还可以招呼小朋友一起玩模拟开车游戏。一个孩子当司机,其他孩子扮乘客,家长扮售票员,可轮流变换角色。“××到了,有谁要下车?”“请乘客们拉好扶手哦”和同龄的伙伴在一起,孩子既能玩得开心,又能锻炼社会交往能力。
小提示:
孩子最喜欢玩与他们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游戏。在游戏中,他们一方面可以通过模仿成人获得满足感,另一方面可以借由扮演角色来宣泄情绪,尤其是玩看病游戏,通过扮演医生来释放他们对打针吃药的恐惧感。
主题游戏:动物之家
1.给动物宝宝找家
“春天来了,我们来给动物宝宝们造个家吧。可是,动物宝宝们的家很奇特,都是用报纸做的。”目标 让孩子学习认识图形、培养孩子的对应能力。准备 用废旧的报纸剪出各种形状的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形状的多少根据孩子已经认识的数量来设置,每种形状两个,大小要足够双脚踩上去),各种动物玩偶若干(个数与图形数量相同) 。
玩法
家长边剪边说:“三角形的是河马的家,圆形是小熊的家,梯形是长颈鹿的家,长方形是小狗的家”然后将图形铺在一块面积较大的地板上,拿出小动物后,说:“天黑了,动物宝宝们要回家了,我们来把它们送回去吧。”将动物玩偶一个一个地交给孩子,让孩子送它们回家,等孩子放好一个动物的时候,问:“小熊宝宝(根据孩子拿的玩偶决定)的家是什么形状的啊?”帮助孩子认识图形,直到孩子将玩偶全部送回家。
小提示:
不要苛求孩子全都送对,刚开始时,孩子只要知道那是什么形状就要表扬。
2.拜访动物宝宝的家动物宝宝们都送回家啦,它们生活得怎么样?我们去拜访拜访它们吧!看看它们都在做什么(将动物玩偶移到图形的边缘,留出地方让孩子跳上去)?
目标 锻炼孩子下肢的力量和身体的平衡能力。
玩法
将图形随意平铺在一块面积较大的地板上,妈妈和孩子并排站立,说:“我们现在去拜访各个动物宝宝吧。”爸爸做裁判,发令:“我数123,我说哪个形状,你们就跳到那个图形上面,看谁跳得最准?然后告诉我这是谁的家?”家长要有耐心,如果孩子认不出爸爸所说的图形,妈妈可以先跳上去,让孩子认识之后,再寻找相同的图形跳上去。输了的一方,要表演一个节目,真是开心一刻啊。
小提示:
在孩子熟悉所有图形之后,可以要求孩子单脚跳上图形,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如果孩子对图形很熟悉,可以增加些难度,比如:“先跳去小熊的圆形家,然后去河马的三角形家。”“再跳3步,到长颈鹿的梯形家。”
3.我们来造新家
我们去看了动物宝宝,可是它们家里都只有一个人,好孤单啊!我们能不能帮它们造一个大大的房子,然后大家都住在一起,一起游戏多好啊!
目标 将各种图形进行组合,搭建出新的图形,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
玩法
爸爸妈妈可以先做示范,将长方形和三角形组合在一起,搭成房子的形状。然后引导孩子自己动手,随意拼搭纸片,创造出各种房子。对孩子的成果要及时肯定,遇到困难时,试着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小提示:
可以事先准备若干小一些的图形,在孩子搭建好大房子之后,将小图形放在大房子上,完善房屋的结构,比如窗户、房间、门等。
该活动还可以延伸为美术活动,可以鼓励孩子在搭建好的房子上画出窗、门,或者粉刷外墙——进行填色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