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双语教学设计策略

2009-06-18盛明兰

计算机教育 2009年12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盛明兰

摘要:本文利用建构主义理论,结合双语教学的特点,给出了双语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笔者希望通过这些基本的策略,可以设计出较为合理的双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建构主义;双语教学;教学模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双语教学是在教育部2001年第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颁布后在全国高校逐渐展开的。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双语教学似乎停留在某个层次上。究其原因有很多,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模式的建立、考核体系的构建、教学质量的评价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国内的双语教学还没有一个完整、甚至是基本的理论作为基础。虽然也有学者提到了二语习得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但仅仅是在某个学科的双语教学的应用,还不能形成一整套用于指导双语教学的理论,笔者尝试性地给出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双语教学设计的策略。

2建构主义理论

2.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为结构主义,它是由瑞士学者让•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来的。皮亚杰认为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能动的对环境的适应。学习者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进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这个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将受到外部环境刺激所得到的信息(知识)整合到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就会引起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认知个体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逐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

由于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认知个体主动的建构,不是被动的接受和吸收。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情境是指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联系的活动情境或问题情境,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起到重要作用。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对于学习者的许多开放着的知识结构链而言,都是要能让其中最适合追加新知识单元的链活动起来,这样才能确保新的知识单元被建构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一个新的开放的知识结构。

“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2.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和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改变脱离实际情况的书本化教学;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指导者;强调学习的合作性和情景性,提倡合作学习主动性和交互学习。

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发生的。学什么与怎样学是学习过程的两个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方面,因此,认知不仅仅在个人内部,而且是整个情境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建构主义承认教和学的矛盾统一体。

知识是通过社会磋商和对理解发生的评估而展开的。这就要求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通过“会话”和“合作学习”在与社会的磋商中,不断地调节和反省自己的认知行为,最终达到意义的构建。

认知冲突或疑惑是学习的刺激,并决定着学习的实质和组织。这就强调了学习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创新性思维和能力是在外部条件的激发下被释放和发掘出来的。

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3建构主义理论下双语教学的设计策略

基于建构主义的理论指导,笔者试探性地给出双语教学设计的策略。

3.1双主策略

教学模式的设计既要能发扬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双主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有两个主要目的,其一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构建专业知识,其二是在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这就要求在双语教学模式的设计中,摈弃以往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要使得主体(学习者)在教学参与中建构知识,主体参与既是学生的全员参与,也是学生自始至终的参与,不仅要从行为上直接参与,更应该从情感、心理、思维上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潜质、主动精神和保持学习兴趣。而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意味着鼓励学生使用积极的方法(实验、具体问题解决)创造知识、进行反思,从而达到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目的。教师要确保自己理解学生原有的概念,并且引导学生建构新的知识。

在这种指导意义下的双语课程应以选修课为主,且每门课程人数不超过30人,课程的内容应新颖,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动手实验。同时,课程可以用最基本的外语表达让学生理解,或借助于动手实验理解所学学科知识。课堂教学应采用师生互动、小组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和探索学习的教学方式,旨在建立一种师生课堂互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给学生创造一个进行研究讨论式学习的机会,也体现出双主教学模式。

3.2协作学习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应以合作学习为主,教学的目的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并要扩展每个学习者的知识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促进。这一理念非常鲜明地告诉我们,现代教学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讲到底的单向的信息传递,而应是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交流与多向交流活动,应该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在各种信息的反馈中,循序渐进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洞察力和分析力,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形成共享的学习成果。同时,合作学习也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能力。

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人们对于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他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学习者通过社会“协商”和时间的磨合达成共识,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商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建构主义理论的四大要素之一就是“会话”,而双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外语的应用。由此看求,在双语教学中强调“协作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是协作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达到对意义的建构。

在双语教学中要体现“协作学习”,必须设计有利于“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案例研究(Case Study in Science)学习、指导式的教学(Teacher_Directed Instruction)都是不错的选择。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