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免疫接种护理方法刍议
2009-06-18张桂琦
张桂琦
[摘要] 对适龄儿童进行计划免疫是我国一项增强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为加强儿童免疫接种的安全性,本文首先对疫苗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几种儿童接种疫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儿童疫苗接种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 儿童;疫苗;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R186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5(a)-222-02
通过接种疫苗,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建立牢固的防御传染病的免疫屏障,是公认的投入少、效益大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也是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最有效手段。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相继实现了儿童免疫接种率省、县、乡达到85%的目标,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2000年,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我国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的目标。从2007年起,卫生部将进一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范围,在现行全国范围使用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并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在流行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和钩端螺旋体疫苗接种。随着国家推行扩大免疫规划,显著增加了疫苗接种种类和针次,因疫苗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增多之势,例如,2008年11月27日北京一名女童因注射甲肝疫苗而导致死亡,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儿童接种疫苗安全的关注。从护理角度出发,广大医护工作人员应该做些什么,是每一位从事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工作人员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1 正确认识疫苗
疫苗是将人工培养的微生物(细菌或病毒)本身,或其组成物及其产物,接种到人身上,以预防该种微生物所致传染病的生物制品。疫苗按其性质又可分为活疫苗、灭活疫苗、组分疫苗和类毒素4类。活疫苗是用减弱了致病力的微生物制成的,接种后在体内繁殖,但不引起疾病;灭活疫苗是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死的微生物制成的,故又称死疫苗;组分疫苗是由所提取微生物的蛋白质或多糖组分制成的;类毒素则是将微生物的毒素性产物经甲醛解毒而制成的。不论哪一种疫苗,它所含有的免疫有效成分被称做抗原,接种疫苗后,抗原能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力。
主要供儿童用的疫苗有乙型脑炎疫苗、甲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等。疫苗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幼儿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并与相应的细菌、病毒及其产生的毒素结合,使其失去致病能力。抗体在体内维持的时间越长,预防传染病的时间也越长。由于一种疫苗只能与一种细菌或病毒产生结合作用,所以一种疫苗只对一种传染病有预防作用。尽管疫苗已经过杀灭或减毒处理,但是仍保存着一定的毒性,且疫苗在制作过程中难免会混有一些杂质,尤其是异体蛋白质(细菌、病毒和毒素也是异体蛋白质),进入人体后可引起过敏反应。
2 儿童免疫接种后常见的不良反应
2.1 局部红、肿、热、痛
儿童接种注射类疫苗后,注射部位出现短暂的红、肿、热、痛的局部炎性反应是很常见的,几乎每种经注射接种的疫苗都可能引起这种局部反应。比较明显的如破伤风疫苗等,还可能同时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注射部位有瘙痒感等反应。这些局部反应一般都比较轻微,大多在两三天后消退,属于接种疫苗的正常反应。还有一点必须注意,注射处红肿越严重,产生的抗体并不一定越多,抗体在体内维持的时间也不一定越长;而局部无红肿反应也不一定等于不产生抗体。所以,不能根据注射处有无红肿来判定预防接种的效果。
2.2 发热
接种疫苗后最常见的全身反应是发热。比较容易引起发热的疫苗有百白破、麻疹、流感、脑膜炎、甲肝等疫苗,其中,以婴儿3 个月时首次接种的百白破三联疫苗所引起的发热较为明显。这种发热一般在接种疫苗后24 h内出现,发热的同时还常常伴有乏力、嗜睡、烦躁和周身不适等全身反应,少数婴儿还可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婴儿的体温都在38.5℃以下,持续时间1~2 d,很少超过3 d。
2.3 皮疹
皮疹也是常见的接种疫苗后的全身反应之一。如接种麻疹活疫苗后会出现类似麻疹样的皮疹,接种水痘疫苗后也可能在接种后的1 个月内出现类似水痘的皮疹。这是因为这些疫苗本身是减毒的活疫苗,接种以后可以引起类似相应疾病的轻度感染。脑膜炎疫苗、甲肝疫苗等也有可能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的皮疹,但常常是一过性的。
3 原因分析
3.1 疫苗保管和使用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
3.1.1 体质过敏。对注射的疫苗本身或其中的添加物所含成分不适应,所以局部有反应,通常在注射后1 d内即会有红肿及发热的现象,2~3 d消退。
3.1.2 细菌性发炎。因针头或皮肤消毒不完全,或是疫苗本身储存过程被细菌污染,会在注射的部位引起发炎现象,局部化脓、蜂窝组织炎甚至引起全身化脓感染等。
3.1.3 如果注射后过度搓揉注射部位,则药剂在皮下或肌肉内会扩散开,造成疫苗接触面增加而引起强烈的局部反应。
3.1.4 疫苗储存、运输存在不符合要求的现象,冰箱温度记录不及时、不准确,难以保证疫苗的质量。
3.2 技术操作过程中存在误差
3.2.1 接种现场混乱、卫生条件差、接种人员技术不熟练、免疫程序不正规、注射器具被污染等,易造成误差和发生异常反应,引起医疗纠纷。
3.2.2 接种对象选择不当,如慢性肾炎,会因注射白百破混合制剂引起复发。
3.2.3 接种部位的错误,如三角肌外下缘皮下注射部位过低,近肘关节处可使局部反应加重,甚至个别会引起桡神经损伤等。
3.2.4 疫苗剂量掌握不准确,疫苗接种途径出现错误,如皮内注射的卡介苗误注皮下而引起不良反应;将伤寒三联疫苗注入皮下过深达肌层,可引起发热。
4 儿童免疫接种的护理方法
①在接种疫苗后的24 h内,有些儿童的体温会轻度上升,这时应让儿童多喝白开水,以促进其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和体温的降低,通常不需要做其他处理,一般在第2天就可以恢复正常。但如果儿童有高热或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②让儿童多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或者过度劳累,并且要注意保暖。因为接种疫苗会引起人体生理状态的暂时改变,可促使某些已经潜在的疾病发作,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③给儿童穿衣服或者脱衣服时,要注意保护其注射部位,避免磨破、擦伤,造成该部位的继发性感染。④儿童在接种卡介苗后,2~3周内局部会出现红肿硬结,随后逐渐软化成白色小脓疱。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儿童注射部位周围皮肤的清洁,给其穿干净、松软的衣服,避免抓挠注射部位,必要时可将注射部位用纱布包上,1~2周后该部位即可结痂,愈合后会留下永久性的圆形瘢痕。如注射部位反应严重形成脓肿,也不要切开排脓,否则会使切口难以愈合。⑤给小儿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时,可用凉开水将其溶解成糊状后服下,或者用凉开水直接吞服。在儿童服药后1 h内不要给其吃过热的东西或喝热水,以免降低疫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h.gov.cn,2008.
[2]周怡,席瑜钦.儿童疫苗的现状、问题及研究进展[J].中国处方药,2005,(2):34-38.
[3]李雪清.儿童免疫接种的护理[J].中日友好医疗学报,2007,21(6):375.
(收稿日期:200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