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2009-06-18胡瑞红
胡瑞红
[摘要]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对3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采取术前、术中、术后观察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措施。结果:36例患者中,34例治愈,肺复张时间最长为7 d,最短为3 d,无并发症发生,2例经置管10 d后无效转外科治疗,穿刺点均无出血、感染,无血性引流物,无皮下气肿发生。结论:该方法安全、方便,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中心静脉导管;胸腔行闭式引流;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5(a)-153-02
自发性气胸是常见的呼吸科急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成逐渐上升趋势[1]。传统胸腔穿刺术大多需要多次穿刺,患者痛苦大,损伤机会多,抽气过快、过多,易导致急性肺水肿或肺组织损伤等并发症,我院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行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取得较满意治疗效果。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7年10月,我科收治气胸36例,男29例,女7例,年龄18~72岁。其中,原发性气胸8例,继发性气胸28例,肺组织压缩30%~90%。
2 方法
2.1一般治疗
给予抗感染,吸氧,加强营养支持,对症治疗。
2.2方法
患者取端坐位,采用14#或16#AROWw美国进口中心静脉导管,于患侧第2肋间锁骨中线为穿刺点,对于局限性气胸患者根据胸部CR片选择穿刺点,常规消毒穿刺点皮肤,带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用5 ml注射器抽取0.2%利多卡因5 ml逐层麻醉后穿刺,回抽得气体后固定穿刺针,把导丝从穿刺针尾部孔口置入15~20 cm,固定导丝退出穿刺针,然后将导管沿导丝置入胸腔约5 cm,退出导丝,再次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后,用无菌敷贴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导管外接三通管,三通管接水封引流瓶,见到水封瓶中有气体逸出即可。
3 护理
3.1 术前准备
术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减少患者心理顾虑,消除恐惧感,取得患者合作。检查患者的血压、脉搏与心率、呼吸以及精神状况并做好记录。嘱咐患者穿刺时,尽量不要咳嗽、深呼气和移动体位,以免损伤胸膜。
3.2 术中配合
护士应了解操作步骤和顺序,使穿刺工作顺利进行。术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要注意询问患者有无异常的感觉,如患者有任何不适,应减慢或立即停止抽气,让患者平卧,密切观察血压,防止休克。对心肺功能较差者,必要时心电监护,做好心肺复苏准备。
3.3术后护理
3.3.1嘱患者注意休息,保持舒适的卧位。一般采取半坐卧位,鼓励患者轻轻翻身活动,做深呼吸运动,适当咳嗽,以加速胸腔内气体排出、使肺尽早复张。如插管局部疼痛、不敢吸气,多由于插管位置不适所致,可轻轻转动插管,改变位置即可。
3.3.2预防穿刺部位感染,因穿刺造成胸腔与外界相通,易发生感染,应随时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是否有发红、肿胀,有无渗血或液体流出等异常情况。穿刺点及周围的皮肤每日用0.5%碘伏消毒数次。无菌敷贴可72 h更换1次。
3.3.3密切观察水封瓶情况,保持引流通畅,并注意引流管内是否有血性液体流出。水封瓶压力管中水柱的波动情况表示胸腔压力的高低,并提示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管通畅时,可见到玻璃管中的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若无波动,可让患者做深呼吸或咳嗽;若仍无波动,表示引流管不通,应检查原因及时处理。引流不畅需要挤压时,防止引流瓶内液体反流入胸腔内。每日遵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更换1次引流瓶。
3.3.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体温升高、寒战、胸痛加重、白细胞增高,常提示并发胸膜炎或脓气胸,应及时留取痰液标本。如果发现呼吸困难加重、皮肤发绀、大汗、四肢冷、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等休克症状,应立即进行抢救。
3.3.5拔管。选择合适时机拔除引流管十分重要。置管后患者呼吸困难消失,患侧呼吸音恢复,引流管不再有气泡逸出,表示大部分气体已排出,肺已复张,可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观察24~36 h,经胸部X线检查确定肺已完全复张,无气胸复发现象,即可拔除导管[2]。
4 出院指导
据报道首次气胸后有20%~30%的患者在2年内复发,而第2次发生气胸者中再次发生气胸的比例更高[3]。因此出院后告知患者防止呼吸道感染,尽量避免屏气用力、提取重物、剧烈咳嗽、打喷嚏或大笑,应保持大便通畅等,对于预防气胸复发有积极的意义。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若有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5 讨论
经临床验证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其具有以下优点:操作简单,局部刺激小,创伤小,出血少。置管后避免了重复穿刺,对于气胸面积大或者反复发生气胸者,可随时用注射器抽气,加速肺复张。不受体位限制,夜间休息佳,在夹闭导管后,可脱离引流瓶活动,便于到放射科复查胸部CR等检查。由于其管腔细,使胸气引流缓慢,避免了因快速抽气而导致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115.
[2]曾俊群,张国良,丁东杰.自发性气胸162例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16(5):314.
[3]穆魁津,何权瀛.胸膜疾病[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203.
(收稿日期:200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