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急腹症误诊为阑尾炎25例临床分析
2009-06-18陈鹏秦毅民
陈 鹏 秦毅民
[关键词] 妇科急腹症;阑尾炎;误诊;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5(c)-108-01
在临床工作中,普外科常常会出现将妇科疾病误诊为阑尾炎的病例[1-2],往往打开腹腔后,腹腔内出现不凝血或阑尾炎本身炎症表现不重的情况,感到非常被动,且因切口问题为妇科处理制造了一定的麻烦,本文收集我院1998年4月~2008年4月妇科疾病误诊为阑尾炎并施行手术的患者25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1998年4月~2008年4月妇科疾病误诊为阑尾炎并施行手术的患者25例,年龄19~45岁,平均34岁;未婚5例,离异7例,已婚13例。临床表现:均以突然出现腹痛就诊,其中,转移性右下腹痛14例,发热8例(体温38.5℃以上),均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月经史正常,右下腹压痛或双下腹压痛以右下腹明显,有不同程度的反跳痛及肌紧张。患者既往有慢性阑尾炎病史3例,有慢性盆腔炎或附件炎病史3例,有人工流产史2例。所有病例的血常规检查均提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
2 结果
25例患者术后诊断:输卵管妊娠破裂8例,卵巢黄体破裂6例,卵巢囊肿蒂扭转5例,盆腔炎或附件炎4例,急性化脓性输卵管炎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2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3 讨论
临床将妇科急腹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病例甚为多见,尽管各类医学杂志对此多有分析和讨论,但这种误诊并没有减少。笔者结合本组病例进行综合性分析,提出误诊原因与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结25例误诊病例的表现为:月经不规律,说不清楚,既往有盆腔炎或附件炎病史,年轻未婚女性隐瞒性生活史,有痛经史,既往月经期时有发热,局限性腹膜炎表现,腹痛出现在排卵期,即两次月经中间,怀孕但无明显闭经史,腹膜炎表现以压痛,反跳痛明显,而肌紧张不明显。
分析误诊原因:①因为阑尾位于下腹部,位置不甚固定,解剖位置与妇科器官位置相差无几,且阑尾炎的临床诊断无特异的检查方法,急性炎症表现期往往只能凭临床经验定论。②对以右下腹痛为临床表现的妇科急腹症这一病理过程认识不足,有些妇科疾病在发病的过程中,以右下腹痛为首发表现,而类似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症状,导致误诊。③外科医生询问月经史时往往不够详细,对月经过期较为重视,而忽视了月经正常或未停经的妇科急腹症[3]。有很多输卵管妊娠的患者在其月经期时亦表现有不规律经血,患者误以为是正常月经,便无停经史陈述。④经产妇采取节育措施后,输卵管复通或瘘管形成,部分通畅或通而不畅,易造成输卵管妊娠[4]。询问其病史有转移性右下腹痛的特点,与阑尾炎相似,当腹膜炎局限于右下腹时,外科医生过于自信或经验不足,未及时请妇科会诊,忽略了妊娠反应到局部疼痛的过程。⑤个别输卵管妊娠患者临床表现特殊,往往术中见腹腔内出血量不超过500 ml,无失血性休克表现,妇科会诊排除妇科疾病或超声检查示子宫附件无异常。⑥缺乏循证医学的思维方式。因阑尾炎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容易诊断典型的阑尾炎,以“经验”诊断先入为主,忽视该疾病诊断所必须的证据收集。尤其是年轻的外科医生,缺乏循证思维的同时,尚存在临床经验不足,考虑范围不够广泛,询问病史不够全面,疏漏了重要的病史及体征,而导致误诊。
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①对女性急腹症,在作出急性阑尾炎诊断之前,一定要与妇科疾病鉴别,切忌草草而断。②重视女性患者的月经史,不但是月经过期者,也不可忽视月经正常者。③对可疑患者应与妇科共同商讨,以求术前确诊。④经多科会诊及辅助检查仍未确诊,病情危重且有剖腹探查指征者方可手术,若需急诊手术抢救,可与妇科医生协作手术。⑤有失血表现且隐瞒病史者,应耐心询问,同时可做辅助检查等协助诊断,以免误诊失去最佳抢救时机。⑥以循证思维替代经验为主的传统思维,仔细认真,完善各项检查。
总之,在临床工作中,对中青年女性患者的不典型阑尾炎的诊断,不应过于自信,轻易下诊断。育龄期妇女急腹症的主诉常具有较强的定位意义,特别要收集与妇女生殖系统相关的病史,如月经史、婚育史及性生活史等[5]。妇科会诊及超声检查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降低误诊率,提高诊断和治疗效率,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张莉亚,张正君,刘文军.妇科急腹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27例临床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3):383.
[2]李家清.妇科急腹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7,20(2):92.
[3]邵艳霞,柳荣军.卵巢破裂误诊为阑尾炎5例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1996,9(6):266.
[4]王瑞华.宫外孕502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6,16(12):100.
[5]孟庆义,钱远宁.关于急诊医学概念与模式的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12):918-919.
(收稿日期:2008-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