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语言艺术运用到每一堂课中
2009-06-18李玉宝
李玉宝
摘要: 本文提出,课堂语言需要讲求艺术,教师在从讲解知识点到提问,再到处理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都需要把语言拿捏得恰如其分,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语言艺术授课过程提问处理矛盾
“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课堂语言也不例外。“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语言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1],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有较高的艺术性。关于教师的语言艺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据课堂研究的‘互动分析论者统计,在传统的、比较正规的课堂中,平均有70%的时间是教师在讲话。”[2]然而,现今很多教师只注重教学方法的探讨和改进,忽视课堂教学语言的优化,出现了语音不准、繁冗拖沓、语焉不详、呆板无趣等语言大忌,更有甚者,有些教师由于不懂得很好地运用语言艺术,因此,造成了伤害学生自尊心,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等后果。
一、授课过程中的语言艺术
1.准确、简洁,通俗易懂。
准确是对教师课堂语言的最基本的要求。“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乎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3]不论哪一门课程,教师只有将知识点用准确而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倘若发音不准、语焉不详甚至逻辑混乱且前言不搭后语,学生听起来就会有困难,理解起来就会有偏差。而且,“授课效果的好坏,并不取决于教师的话讲的多少,而是看教师的语言是否直达目的,突出重点。泛泛而谈会使学生抓不住重点”。[4]言简意赅才是硬道理。
另外,教学语言应当避免刻意咬文嚼字,“通俗易懂”是口语区别于书面语的一个特点,也是教师语言应当遵循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绕开生僻字,不说半截话,多采用深入浅出、大家喜闻乐见的讲述方法,学生才听得懂、思得快。
2.生动活泼。
生动是第二层次的要求。具体来说,满足“形象而丰富,幽默而诙谐”这两个条件就能达到生动的要求。
形象活泼、丰富多彩不仅仅是对语文老师课堂语言的要求,各科任老师都应当向这个目标靠拢。比如,“物理老师可以由一队步兵正步过桥导致桥塌的故事来讲解‘共振的原理,化学老师可以由‘坟山鬼火来解释磷燃烧的道理”。[5]这种能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的修辞的运用也许只是你备课时候的灵感一闪,也许是你为了让课程变得富有趣味而刻意做出的努力,但毋庸置疑的是,它能使学生不再把记忆枯燥的知识点当成一种负担,而是欣然接受。
“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既能引起学生的兴奋状态,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又能在学生出现错误和不足行为时起到揭示、批评的效果”。[6]确实如此。幽默是智慧的闪现,笔者以为,教师如能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和疲劳,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自身魅力。当学生因你的幽默而喜欢你、爱戴你时,自然便喜欢上你的课,进而愿意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你所传授的知识了。
当然,生动活泼不是哗众取宠,不是为了迎合学生而随意幽默,更不能言语低俗轻佻,一切都应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而设置。
3.富有启发性。
课堂上时间毕竟有限,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点都传授给学生,关键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为他们解惑。倘若一股脑将知识全倒给学生,不仅学生消化不了,老师也有越俎代庖之嫌。所以,课堂语言关键还要有启发性,要在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启发式教育,要破除“满堂灌”的教学习惯,充分调动起学生认真思考的主动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4.有激情,有感情。
满足了以上三点的课堂语言,尽管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但并不能称之为成功的语言——真正有持久吸引力的语言必然是有情有义的语言。
“情自肺腑出,方能入肺腑”,倘若一个教师对所在的岗位不热爱,对所教的科目没感情,那么即使他的课再幽默风趣、再富有启发性也难以扣住学生的心弦。“不要吝啬你的微笑,电话的另一端可以感受得到”,同样,有激情、有感情的课堂语言学生也可以感受得到。因为当你登上讲台的那一刻,你的神态、你的表情、你的目光、你所有的行为举止都能反映出你对这堂课、对这些学生的态度,热爱还是漠然,一目了然。
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当学生也从感情上认同你,知道你爱他们,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好,那么哪怕你的课堂语言在其他方面稍显逊色,也能博得学生的喜爱。
二、提问的语言艺术
很多老师抱怨学生上课死气沉沉,思考、回答问题不积极,其实这除了跟老师“满堂灌”的讲课习惯有关之外,还与老师提问的语言艺术有关。
学生为什么不愿回答问题?理由不外乎以下几点:确实不知道答案;懒得思考;觉得问题太简单不屑作答;怕说错了同学笑话,老师批评。确实不知道答案和懒于思考的,我们可以采取多帮助、多鼓励的原则,让其逐渐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觉得问题简单而懒于回答的情况出现概率较低,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老师对问题的设置有问题;大多数学生是第四种情况,想回答而不敢回答,这就需要老师运用语言艺术消除其胆怯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大胆发言。提问的语言艺术包括以下两点:
1.主动放低自己的姿态。
很多老师严厉有余而亲切不足,喜欢用不苟言笑来增强自己的震慑力,殊不知这虽然达到了让学生望而生畏的目的,但同时也造成他们畏惧的心理,反映在回答问题上,就是不敢发言。因而教师应该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保持一种亲和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消除戒备心理,变得敢说话,想说话。
2.时常对学生的回答报以肯定。
批评多、表扬少是中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有的特性,在这点上,我认为我们应积极向美国学习——不论学生的回答多么不准确,甚至幼稚可笑,都应尽量从他的回答中找到值得肯定的地方予以表扬:称赞其思考问题的思路,表扬其回答问题的条理,赞许其富有创造力的奇思妙想,肯定其踊跃发言的精神……只要怀有鼓励的情绪,学生总有一个亮点值得你去发现,哪怕学生的答案确实找不到值得表扬的理由,也请给他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赏的微笑,或者一个肯定的点头。
三、处理矛盾的语言艺术
相处久了,师生之间也难免会有摩擦,会产生矛盾。但只要教师懂得批评的艺术,就能将这种矛盾最小化。
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我点名批评了他。没想到十几分钟后,他又趴在课桌上,于是我又一次点了他的名字。许是觉得一堂课两次被老师点名太没面子,这位学生站起来一推门走出了教室。学生甩门而去,我怎会不尴尬?接下来该对剩下的几十名学生说点什么呢?是当做没看见继续上课,还是狠狠地把他批评一顿?
但我发现,这位学生拉门的动作是猛烈而迅速的,这说明他确实很生气,可关门却又是尽量地轻,至少没有摔出声响。于是我说:“首先我向××同学表示歉意,尽管他上课睡觉不对,但我不顾及他的面子点名批评了他两次也有失妥当。以后我尽量采取点名表扬,不记名批评的方式(同学笑)。其次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同学开门是很用力的,但关门又是那么地轻柔,这是否可以理解为他在走出门的那一刻就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太过冲动?最后我想说的是,老师批评你,说明老师想对你负责,希望你学好,同学朋友之间也是一样,自己有什么缺点,犯了什么错,有人说你是好事,他们是为你好,不论他们的方式方法是否得当,你都应该心怀感激才对。”
第二天,这位学生在我的课上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还自己制作了一份礼物送给我,这是我始料不及的。
所以,只要语言运用得恰当,足以化干戈为玉帛,“甚至在面临‘山穷水尽的关头,也可急中生智地顺水推舟化险为夷”。[7]关键在于教师要从心底尊重学生,爱学生,要学会放下自己的面子,要让他们意识到你跟他的关系是帮助和被帮助的关系,而非敌对关系。
四、结语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是一门艺术,教师驾驭语言的能力越高,学生的注意力越集中,学习兴趣越浓,学习效果越好,因此,课堂语言艺术必须引起每一位教师的重视。
参考文献::
[1]http://www.zxjy.gov.cn/zxjy/kechengaige/ArticleShow.asp?ArticleID=5200.
[2]http://www.fxzx.fx.edu.sh.cn/jyky/open.asp?articleID=2450
& classid=352.
[3]http://bbs.eduol.cn/dispost.asp?postid=305067&BoardID;=88&Page;=29.
[4]http://www.xsyyxx.com/Article/JSYD/JXFS/200812/100.html.
[5]http://www.pep.com.cn/kcs/kcyj/ztyj/ktjx/200604/t20060420_ 252654.htm.
[6]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f439b010008og.Html.
[7]http://blog.stnn.cc/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aspx?cBlogLog=100225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