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终端写作六要
2009-06-18覃忠盛
覃忠盛
申论终端写作,是指“申而论之”的写作过程中,经过了审题、构思,明确了虚拟身份、论述主题、文章标题,拟定了写作提纲之后,直接落笔写作正文的最后环节。这是申论考试全程的“最后决战”。“引论—本论—结论”是议论文最基本、最通用的结构形式,申论写作是考场作文,讲究时效,考生又多是缺乏专门写作训练的学生,故采用此法比较稳妥,但必须掌握好相关要点。
一、引论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引出题旨
引论即文章的开头。引论的任务就是要把文章要论述的本质性、核心性问题“引”出来,即通常所说的“提出问题”,好让下面的本论部分进行分析论述,以“解决问题”。引论无论如何起势,目的都要迅速进入话题,准确展开论述。好的引论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切中要害,概括提示问题缘起;二是开门见山,直捷道出申论主题;三是新颖深刻,引人入胜;四是文字精要,简洁明了。例如《加强药品使用监测工作》一文的引论:“曾经是抗感冒良药的康泰克,如今却让人为之害上了一场‘大感冒。含PPA的药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政府禁止,公司撤药,患者拒绝,各部门也采取了相应措施。但有人指出,PPA对人体不利,药厂早知却不公开,试问公众健康权利谁来保障?社会呼吁加强药品使用的监测工作。”引论先以“抗感冒良药”却让社会“害上大感冒”的反常现象作为议论的缘起,然后揭示“药厂早知却不公开”的真象引人震惊,接着用一个反诘句过渡,直接将自己下文要申述的问题端上台面。简捷、切要、引人,采用了典型的“概述——过渡——论点”引论“三步法”,可谓精彩绝妙之笔。
二、本论要浓墨重彩、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本论是申论文章的主体,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证观点的核心部分,它要求论据充足,论证充分,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是体现考生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主要部分。
本论内容的展开通常有三种形式。第一是纵式,又称递进式或掘进式,即紧扣一个中心,层层分析、步步推进对问题进行论证;第二是横式,又称并列式,即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对问题进行论证,几方面之间是并列关系,没有主次或从属之分;第三种是合式,又称纵横交叉式,即根据实际论述的需要,将上述两种方式进行交叉并用,这是最适用最常见的形式。在考试中,应根据实际表达的需要,采用适当的展开方式。
要写好本论,应抓住两点:一是要有意采用“分兵合击”的方法,从各个不同的侧面进行分析论证,揭示本质,或采用“剥笋”法,由外到内,层层解剖,直切内核;二是要着意提炼层次主旨,以主旨句作为路标,引导分析途径,显示论证线索。一般来说,本论部分可安排3—5段,即3—5个分论点(或说方面、角度)去论证中心论点,每段首句应是该段概括提炼出来的主旨句,即分论点。这样写有两大好处:第一是对于创作者而言,提炼主旨句的过程就是确定本段论述方向和重点的过程,有了明确的论点定格,本段论证目标就会十分明确,由几个分论点引导本论写作,全篇就能紧紧扣住中心论点,这样的文章条理清晰,写得轻快;第二是对于阅卷者而言,看了首句就可明白本段分论点,综合几段首句,便可掌握全文中心论点,这样的文章眉目清秀,读得轻松。有的段首主旨句还采用了句式相同或相似的排比句,效果更佳,如《城市管理急需改进》一文本论中的四段主旨句分别为“城管观念要转变”;“城管面子要抹煞”;“城管方法要柔性”;“城管法规要宽容”。这四个句子,不仅显示了论证中心论点的四个不同角度,也显示了这四个分论点之间紧密贯通的内在联系。这样的结构形式,会倍增阅卷者好感,提高评分档次。在实际写作中,也可采用数字序号加上小标题的形式标明各段大意或分论点。
三、结论要响亮、强化、凝练、精要
结论就是文章的结尾,是对全文总内容、总论点的归结和升华。所谓“归结”,是对前文内容的再度提炼凝聚和鲜明重现;所谓“升华”,是将前文论点再度强化和提高,使之更富理性化,突现新境界。申论的收束讲究“豹尾”,要求响亮、有力,给人无穷的回味。申论的结尾,应体现作者的论述目的和意图,应为强化中心论点服务。好的申论结尾,应达到如此境界:或达到并作出一个明确结论;或归纳并强调某一鲜明观点;或停顿在一个正面而积极的基调上。采用哪种方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1000多字的申论文章,结论不允许拖长,一般提倡“一句收”,就是只用一句话煞尾。如《论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一文的结论:“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环境的保护,这就好像人的双腿一样,只有共同发展,共同努力,共同迈进,才能少跌跟斗,少走弯路,大步奔向美好未来。”这条结论就是一句话,先用两个分句来收束前文,然后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都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必须齐头并进才能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中心论点,有高度,有力量,精要而响亮。
四、字数要合理分配、科学控制
申论文章的字数是有明确规定的,在命题中表述的模式大体如“不超过……字”、“不少于……字”、“……字左右”;2008年国考题规定“总字数1000—1200字”;2009年国考题规定“1000—1200字”。申论写作必须遵守命题规定的字数限制,越接近上限字数越好,误差上、下不能超出10%。写少了,没能把问题论述得更充分,不仅浪费了篇幅,还会给阅卷者造成一个已经理穷词绝、不能写够1200字的感觉,就会影响评分。写多了也不行,评分标准规定不能超过总字数的10%,超过了这个标准,说明考生缺乏控制能力,扣分是必然的。鉴于这种状况,要把文章写好,行文中合理分配字数就显得十分必要。
申论文章同样要求“凤头”、“豹尾”、“猪肚”,如前文所述,文章开头的引论只需把要申述的问题简捷明快地提引出来,达到“凤头”即可;收尾的结论也只需将全文概括、强化、升华,崭露“豹尾”便行。故头、尾两部分均应尽量精简,合占全文的1/3字数便可,将2/3的字数留给本论,以成“猪肚”。更确切地说,1200字的文章,引论不应超过200字,结论不应超过150字,将800字留给本论,用3—5个分论点进行论述,每个分论点200字左右,应当可以把问题说清。这样的字数分配应该说是比较科学的。
行文过程中的“限字”还得讲究技巧。首先要书写工整,字体大小均匀,每行长短平齐,这样就可使每行字数基本一致,计数时只数行不数字便可,以免浪费时间,影响思路。如每行30字,7行就是210字,引论不能超过7行,这就做到了很好的控制;其次是当文章写到一半的时候,就需要来一次字数估量,适当增、减下文内容,当文章写到3/4的时候,要进行第二次字数估量,将文章字数较为准确地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五、书写要认真、工整、规范
申论文章的思想内容是凭借考生的书写文字来表达的,字迹是考生向阅卷者传递信息的直接媒介,是阅卷者接受信息、形成感受的唯一依据,所以,考生对这个媒介的准确性必须引起重视。申论写作是考试,重在表意效果,并不强求字要写得多么漂亮,但必须写得工整、规范,让人一眼就能认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而从多年的申论试卷看,注重写好字的考生并不多,大多是狂潦乱草字迹难认,或多笔少画不规范,或笔画笔顺凌乱不规矩,写成了错别字,这样的字根本就不能正确表达作者的意思,再好的内容也等于没有,有的甚至形成了反义。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是说文章的思想、风格是作者思想风格的准确再现。其实要说:“字如其人。”也并无不当。故很多阅卷者将书写不认真、不工整、不规范视为思想散漫、作风马虎,缺乏公务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处以扣分。这是书写不认真、不工整、不规范的另一个致命弊端。
六、标点符号、行款格式要正确、规范
标点符号、行款格式也和文字一样具有表意作用,用不好就会损伤文意。但纵观多年的考卷,就十分令人伤感,有的文章从头至尾就是一段,连首行起始也不会空两字,引论、本论、结论三大层次都无法辨认;有的文章标点符号不是一“顿”到底,就是一“逗”到底,文末的句号也不会放,连句子都无法辨别。这不仅影响了文章的表达,更暴露了作者文化素质之低劣。连基本的标点符号、行款格式都不懂的人,又如何能当公务员?文面就是“门面”,直接决定评卷者的“印象分”和“情感分”,一篇标点正确、行款得当、字迹工整、文面清秀的文章,体现作者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思想作风、优良的文化素养,会得到评卷者的好感和认可,评以高分;如果看到的是一篇字迹潦草、行款不整、标点错乱、错字连篇、无法认读的文章,评卷者就会反感和厌烦,常常压个低分就翻了过去,根本不去认真评读。不少评卷者坦言:内容大体类似的文章,往往以文面感觉定高低。这是考生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文所谈,终究不过是“纸上”谈考而已,考生要想写出高质量的申论文章,还须加强考前训练,只有“劳于平日”,方能“逸于考场”。
参考文献:
[1]张喜洋.“申论”布局:贵在有序[J].应用写作,2006,(9):48.
[2]李士谦.谈谈完成申论写作题的整体设计[J].应用写作,2007,(6):51.
[3]韩大伟.申论“议论”部分写作指要[J].应用写作,2006,(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