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援建柬首相府遭遇尴尬
2009-06-17
本报赴柬埔寨特派记者 任建民
中国为柬埔寨援建的首相府办公大楼最近在柬遭遇尴尬。由于对建筑的风格和装修不太满意,柬埔寨首相洪森下令在旁边另建一座新首相府,原定的竣工仪式也被取消。《环球时报》赴柬埔寨特派记者日前探访了这座办公大楼。
《环球时报》记者看到,这座大楼主要供首相、副首相以及政府办公委员会的主管及工作人员使用,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7层,楼高40米。拥有可容纳350人的圆形会议厅、可容纳200人的会议厅以及大小会议室12个。工程原计划19个月完成,实际用了22个月,于2009年2月建成。工程设计单位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工程建设负责人、云南建工集团驻柬埔寨办事处总经理施文明介绍说,大楼竣工后,洪森用了两天时间仔细参观大楼的各部分。3月12日,洪森突然宣布,由于大楼没有接见外宾的地方,也没有开会的地方,因此决定在旁边另建一栋新的办公大楼,工期15个月。原计划邀请中国政府官员前来参加的大楼竣工仪式也被取消,“等新大楼完工后一并举办”。施文明告诉记者,洪森的决定很仓促,他下令拆除旁边的国家药厂,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搬空,然后就开始打地基,“当时甚至连图纸都没有”。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洪森另建办公大楼的原因之一是对大楼的整体设计风格不满意。大楼外形为长方形,中间嵌进去一个金字塔形的会议厅。一些柬埔寨官员在参观后感觉对这个风格不是很喜欢。但中方在施工前,已将图纸交给柬方审验并签字认可。其次是对大楼的局部设计不满意。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大楼已交付使用,柬方仍在对大楼进行整修,包括重新建造大门、重新绘制门厅壁画等。中方设计建造的大门,是小吴哥风格的。小吴哥是吴哥寺,大吴哥是吴哥城。柬方认为,大门不能设计成小吴哥风格。
对于大楼的功能设置,洪森也不很满意。记者参观了大楼内的圆形会议厅,感觉很像小型影院,前面是主席台,下面是听众座椅。这种会议厅风格柬方不太适应。此外,普通工作人员的办公间被设计成开放式大平台,也让柬方感到不习惯,他们又自行分隔成小间。有关人员表示,这些问题,也许是设计方与使用方事先沟通不足造成的。
记者参观了为洪森本人设计的办公室。该办公室面积400多平方米,地面是复合地板,墙壁贴上了壁纸。但据称洪森对这种装修不满意,因为柬埔寨木材丰富,高档办公室的地面和墙壁的装修一般都用实木。由于洪森拒绝搬入,该办公室已改由副首相棉森婉使用。副首相的首席秘书索他瑞向记者表示,大楼整体非常好,“但也有局部质量不好,比如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漏水”。另外,大楼前的停车场,中方设计为碎石地面,但柬方认为应设计成水泥地面。
首相府办公大楼位于金边市最繁华的俄罗斯大道上。《环球时报》记者看到,中国援建大楼周边的工地围栏仍没有拆除,而新建的办公大楼正在一点点长高。有学者认为,中国作为援助柬埔寨的主要国家之一,近年来对柬投入巨资,在公路、桥梁、议会大楼、陆军学院等基础设施方面,有许多已完工或在建的援建工程,都得到了包括洪森在内的柬埔寨上上下下的肯定。此次事件的主要责任不在中方,但无论中方还是柬方都要从中吸取教训:由于各国文化不同,双方在援建工程中一定要及时沟通,避免好事最后成了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