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的探讨

2009-06-17杨爱丽王晶晶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9期
关键词:建设

杨爱丽 王晶晶

[摘要]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建设是推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生质的飞跃的根本途径。本文重点阐述了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的重要意义,并从团队组成、团队建设的基础、科学的业绩考核与激励机制的建立三方面阐述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组建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创新型科研团队 建设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且跨多个学科门类的专业。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食品突发性事件的频繁爆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专业的发展与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我国各大工、农、医、师等院校均开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但由于各院校筹建的基础及师资力量的参差不平,专业发展呈现不均衡的局面。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计划”,该计划旨在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群体力量,以提升高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和竞争实力,以推动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许多高校以此为发展的契机,纷纷组建科研团队进行科技创新。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科研创新绝不是某个个体独立能够实现的,因此,只有加强科研团队建设,重视团队的力量,通过分工协作,既保持了稳定的方向,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才能推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发生质的飞跃。

所谓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是指学院根据合理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专长特点等有利于创新成果产生的因素,以优秀学术带头人为领导,几位极具潜力的教师为得力助手,若干即能互补的教师为副手,以共同意愿、合共目标及共赢为基础组成的学术组织。该组织以科研创新为目的,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各方向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建设是高校的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的一个基本单元,其在整合资源,推动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整合人、才、物资源,挖掘专业的内在潜力,提升专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1.各学科组之间交叉融合,形成以老带新,以点到线,以线带面的新局面

在许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都是近几年来才设置的新兴专业。一方面,新专业难免出现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乏科研经验,国家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少,科研启动资金贫乏等科研力量薄弱,后劲不足的现象。在这种院校中,科研模式往往是“个体户模式”,即学院的科研主要依赖于个别资深的学者手中,他们往往具备鲜明的专业发展方向,拥有较为雄厚的科研力量,具备专门的实验室和较为完备的实验仪器设备,是学院发展的中心力量。但这种模式是最简单的科研模式,在人员组成及科研规模相对具有局限性,往往只涉及到相关专业方向的个别教师,学院的资源利用率较低,因此,严重限制了科研的创新性。另外,由于个人精力有限,难以得到长足发展,只能是短期行为。不能在全院上下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并且缺乏继承性。从大范围来看,这就需要整合全院的现有人、才、物资源,根据本专业各方向的优势、劣势,教师的专业特长、职称、年龄结构,本区域的区域性特点,国家的政策导向及未来本专业的发展趋势,组建不同的科研团队,形成以老带新的科研局面,挖掘学院的内在潜力,提升学院的综合竞争实力,打造品牌效应。

另一方面,对于年轻教师学者而言,其在国内的知名度普遍很低,影响力十分有限,一旦这批优秀的老教授退休后,学院的科研优势将不在,从而出现学院出现了人才断层的局面。因此更应打破仅局限在本组内进行学术交流和课题沟通的现象。各学科组之间应该尽最大可能交叉、交流。这样才能以老带新,以点到线,以线带面,在各组学科带头人的的带领下,占领国内科研的制高点。努力提升年轻学者的知名度。使创新型科研团队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学科带头人等国家级层次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

2.组建创新型科研团队,使其成为学校科研水平提升的突破口及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有效载体。

(1)在一些较早设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老牌院校中,虽然科研成果进展明显,但也出现了科研方向分散、承担课题小、水平级别低、重复研究多等现象。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科研工作缺乏纵深发展,研究工作档次不高。通过组建科研团队,明确学校重点扶持的优势科研方向和优先支持的新兴科研方向,找准切入点,能充分发挥其在科研创新的引领作用。可围绕现已具有较好学术基础的学科带头人的科研方向进行扩充、提升和整合,确保在较高层面上开展研究,培育科研特色,通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若干个国内外知名、具有自身特色与优势的研究方向,以此为辐射源,带动学专业各方向的发展。

(2)学科带头人的产生需要学校的精心培育,而创新团队是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有效载体。通过组建科研团队,扶植有科研潜力的中青年骨干作为带头人进行培养,或以团队为载体引进高层次的旗帜性人才,以他们为核心,组织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学术新秀等构成创新团队,进行联合科技攻关。在承担重大课题、产生重大成果的过程中,既“打造”了学科带头人,也锻炼了科研队伍,并有利于知名学科专业的形成。比如华南理工在制糖工程方向独占鳌头,而云南农业大学在蜂学方向独树一帜,建有专门的“蜂学研究所”。

(二)引领区域性技术创新活动,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组建创新性科研团队加快专业发展的步伐,其最终目标是服务于社会,而只有在本领域不断获得突破性的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实现大学与地方区域经济互动,才能更好的服务满足于社会。因此创新团队研究方向的确定应立足于区域发展的需求,体现本土化的特征。创新团队要在区域性技术创新体系中发挥骨干作用,跟踪学术前沿,成为知识创新和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注重科技成果的技术转化,帮助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提升地方经济的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特色的形成。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组建的关键因素

(一)团队组成

创新型科研团队是“共同愿景型”与“知识互补型”的综合体。具有相对集中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学术问题,以及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一般由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基础人才和辅助人员组成。其中学科带头人是科研团队的灵魂,是引领学科发展方向的领军人物;学术带头人是仅次于学科带头人的高层次人才,是领军人物的接班人,在学科带头人的指导下带动所在研究方向的发展;基础人才是科研团队的生力军,是保持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力量;辅助人员是科研团队正常运行的保障力量。

(二)团队建设的基础

团队建设通常以重点专业方向、科技平台(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为依托。在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设备的购置和管理方面,统筹安排,构建校级大型科学仪器平台,提高资金和设备使用效益。把有限的力量集中用在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基地上,通过创新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公开竞聘和淘汰管理,建立符合专业发展定位和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在省市乃至全国具有竞争优势的科研团队。

(三)科学的创新团队业绩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的建立

1.坚持责、权、利平衡的原则,实行分级考核、多次分配。把考察的重点放在原创性、标志性成果上,低水平、重复性的研究将不再计入团队业绩之内。学院可根据承诺目标、项目完成的进度,发表论文的数量及质量等具体量化指标对科研团队及其组员进行整体考核和分配。科研团队内部实行自主考核和再次分配;在对科研团队进行考核的过程中,以重点发展、扶持的学科和业绩突出的科研团队重点投放,建设成效不理想的学科和业绩平平的科研团队限制投放,建设成效差的学科和无所进展的科研团队缩减投放,直至终止投放或解散该团队。

2.根据马斯洛的五个层次需求原理,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不断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要。因此,激励机制的建立要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需要以及同一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来建立激励机制。另外,还要根据不同的任务来确立激励机制。物质性的激励要量化、可操作,如增加岗位津贴的发放,按申请项目的等级,按比例给与奖金奖励,对于职称晋升的教师实行优惠政策等。激励机制在强化物质激励的同时,还要重视精神激励,注重对团队成员的培训和能力开发,使团队成员具有满足感。同时,通过赋予其更多的责任,个人能力得到提升,从而达到个人与团队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潘泳,何丽梅.关于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

[2]王楚鸿,陈兆平,安宁.高校科研力量分散化问题的思考[J].高校探索,2003,(4):32-34.

[3]杨炳君,姜雪.高等学校科研团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仓4新研究[J].

猜你喜欢

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数字电视分前端建设随谈
野三化冶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