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探讨
2009-06-17李树荣
李树荣
摘要分析了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形势,提出做好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对策,以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做好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新形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2-0373-02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支持发展优势农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综合开发各项制度和长效机制,加强管理,创造性地做好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科学发展观为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指明了方向。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各项工作。要适应现代农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使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各类项目建设,宣传党对农业和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改善生产条件,为农民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通过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增收起到示范作用。
1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体制的转轨,改革的深化,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1)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经济行为必须遵循市场规则。而市场的多变性必然会引发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由此产生年度项目的计划性与市场的多变性难以完全同步,从而影响到项目效益。对此必须调整项目管理体制,以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要求。
(2)公共财政的影响。在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要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砍越位,补缺位,着重解决市场机制不能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农业综合开发必须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调整扶持方法和投资重点,加大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建设对公益性领域的投入,尽可能为农业发展提供较多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3)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农村税费改革使农民负担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减轻,增强了农民对农业投入的信心,给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但是由于农民收入水平还不高,客观上制约着农民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同时由于受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制约,现行农业综合开发中的农民筹资投劳任务难以足额完成,农民的投资主体地位难以实现。
(4)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建设,使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上农业生产力仍然落后,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仍旧不高,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靠天吃饭”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农业结构不优,比较效益低下,农民收入增长慢的矛盾在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日益凸现。因此,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任务相当艰巨,责任极其重大。
2做好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对策
实现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就必须正视目前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矛盾,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改革,开拓创新,不断否定自我,完善自我,更好地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开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新局面。
(1)突出开发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发挥有限农发资金的最大作用,提高项目质量和效益,必须突出开发重点,集中农发资金,把项目扶大、扶优、扶强。一是优化投资方向。开发理念要由项目建设向产业建设转变,由单一的治理措施,转变到按区域综合治理,“项目综合开发”和“产业综合开发”双轨运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综合开发。在选择项目上,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围绕主导产业安排项目,以选定的主导产业为目标,将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组装配套,按照“结构开发”模式,在进行土地治理的同时,组织引导项目区群众发展优势农产品,进行集中连片、持续长期地开发,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使之向产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使土地治理项目所形成的公共产品得到有效利用。二是突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重点。新阶段的农业综合开发应当把扶持的重点放到发展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上,要通过积极向上争取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支持产业带建设,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和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就华亭县而言,要重点围绕草畜、核桃、中药材三大产业基地,分步纳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立项开发。扶持环节上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推广、信息网络、质量标准监测体系、批发市场等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建设,大力扶持与农业产业、农民利益联系紧密的龙头企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和农村专业协会。
(2)强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开发效益。要将项目和资金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资金投入确定项目规模,按项目管理资金。总的方向和原则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要用市场化理念、工业化思维及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业综合开发的全程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一是按市场化原则,强化项目管理。要积极推行项目立项招标机制,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施工招标制、项目工程监理制、项目资金公示制,认真建好每一个项目。二是按照规范化要求,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全面规范县级报账制,堵死项目资金流向机关部门和建设单位的渠道,坚持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三专”制度,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三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督查检查制度。建立起内部检查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机制,并做到经常化和制度化,积极主动地邀请和接受审计、财政监督、上级业务部门和农民群众的监督检查。
(3)加快农发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竣工工程后续管理机制。农发竣工工程的后续管理,是巩固项目建设成果、提高农发投资综合效益的重要措施,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华亭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竣工项目建后管护的情况来看,虽然按照要求确定了管护主体,落实了管护责任,办理了移交手续,但管护方普遍存在接而不管、管而不严的问题,致使各项目区主要工程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维护管理的费用无从落实,管理难的问题非常突出,因此,切实加强农发竣工工程后续管理,使其长期发挥应有效益显得十分重要。一是完善农发项目后续管理制度,克服“重建轻管”的倾向,在明确划分管护主体、强化管护责任、落实管护制度方面,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使建后管护成为管护单位必须履行的职责和经常性的工作任务,以最大限度地延长项目工程的使用周期,真正做到长久发挥效益。二是加强农发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实现由责任管护向产权管理转变,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护有效的农发资产产权管理体制。通过对农发资产进行拍卖、承包、责任制管理等形式,明晰产权,落实管护主体,确保农发资产保值增效。三是建立农发竣工工程维护基金制度。在年度项目计划中,可允许列入维护费用,建立农发项目维护基金,保障农发项目工程的日常维护。
(4)转变作风,进一步加强农发机构队伍建设。加强农发机构队伍作风建设,事关农业综合开发机构形象和农发项目成效。为适应农业综合开发新形势、新要求,要把建立一支高素质、会管理、敢开拓的农业综合开发机构队伍作为完成农发工作目标任务的保证措施来抓,通过学习实践和开展“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奉献、优质服务”系列教育活动,提高整体素质,增强“动嘴动手动真情”的本领。一是树立开发为民的思想,进一步增强职工队伍的服务意识,更加明确服务的行业是农业、服务的领域是农村、服务的对象是农民,增强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和自觉性,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农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抓好职工学习培训,通过定期组织学习、开展业务培训交流和坚持自学相结合的办法,不断提升职工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为培育优良作风奠定良好基础。三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采取多种方式,深入基层、深入项目区、深入农民群众当中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国家农业方针政策、研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制度、研究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措施,了解群众所望所盼,不断优化和调整工作思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四是大力倡导实事求是、脚踏实际的工作作风,到实地、察实情、谋实招、求实效,把项目建设好、管理好、维护好。通过各方面的工作,努力为农业综合开发培养一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过硬队伍,推动农业综合开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3参考文献
[1] 王文童.农业综合开发要把握三个关系[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9(9):27-28.
[2] 回艮玉.推进农业综合开发迈上新台阶[J].中国乡镇企业,2009(7):12-15.
[3] 陈秋生.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服务农村发展改革[J].云南农村经济,2009(2):12-15.
[4] 李桂民.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08(7):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