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苏省设施农业发展
2009-06-17金丽华姜永平
金丽华 姜永平
摘要发展设施农业是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分析了江苏省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拓宽投资渠道,合理调整、优化设施农业结构,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等4个方面对江苏省设施农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设施农业;现状;问题;建议;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F323.3;S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2-0238-03
设施农业是指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管理方法,将完全顺从和适应自然造化的传统农业生产过程,改造为能够逐步摆脱或完全摆脱自然束缚的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1]。设施农业作为一种高端的农业产业模式,不仅对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数量农业向质量农业转变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成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措施之一[2]。当前,传统农业生产面临着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增收日益艰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严峻形势,因此,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持续增收,是党和国家面临的新挑战,而设施农业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农业的地域性和季节性限制,加强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生产力,是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因此,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1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与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历史悠久,目前发现最早的关于温室雏形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汉代,及至清代末期,出现了以玻璃为透光材料的温室。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先后从前苏联、日本等地引进了保护地设施,同期国内也出现了传统的保护地设施,如风障、阳畦等,但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由于设施条件和技术手段较为落后,设施农业发展十分缓慢。
我国于1979~1994年先后从荷兰、日本、美国等地引进大型连栋温室21.2hm2,由于能耗过大、运行费用高、管理不善,仅个别勉强维持生产,绝大部分失败。21世纪初期,由于我国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设施农业的发展又掀起了新一轮热潮,以北京中以农场引进以色列大型塑料温室为标志,又开始了新一轮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连栋温室,与以前不同的是这次引进的不仅是温室的主体骨架,同时还引进了成套设备和栽培技术。
我国设施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到2000年,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10万公顷,按绝对面积计算为世界第一;在设施园艺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试验研究出比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部分研究成果已逐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但是,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虽然数量增长很快,但质量水平普遍较低,突出表现在新型覆盖材料的研制、节能大棚设计、大棚专用品种育种等方面严重滞后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
2江苏省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江苏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地处长江、淮河下游,东临黄海,西连安徽,北与山东接壤,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江苏属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3~16℃,比较适宜设施农业发展。江苏省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人口密度居全国之首,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人均耕地不足666.67m2,仅为646.67m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江苏省逐步出现了以竹木结构大棚为主体的简易型设施农业,主要进行反季节蔬菜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近年来,江苏省不断加大对于高效设施农业的财政扶持力度,仅2008年投入高效设施农业项目资金就达3.5亿元,2009年更是在2008年的基础上翻了1倍,达7.0亿元。政府的扶持极大调动了农民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积极性。截至2008年底,江苏省平均效益7.5万元/hm2的设施农业面积超过33.33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7.65%。
2.1设施农业区域特色日趋明显
全省各地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抓手,加大投资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大规模、高标准建设设施农业。各地在大力兴建设施农业的基础上,注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分类指导,使设施农业日趋呈现鲜明的区域特色:苏南地区单体投资规模大、标准高,溧水傅家边、江阴华西、太仓艳阳农庄、昆山张大千、溧阳天目湖等现代高科技示范园区投资兴建了一批现代化的智能温室,代表了国内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苏中地区精心打造现代农业园区,江都小纪、邗江沙头、泰兴新街、海门等新建了一批集中连片的高效设施农业典型;苏北地区成为全省设施农业的主要区域,其设施园艺占全省总规模的77.1%,其中日光温室99.8%集中在苏北5市。
2.2设施农业效益不断提高
江苏省目前设施蔬菜平均效益在7.5~12.0万元/hm2左右,是常规露地蔬菜的2.5~4.0倍;设施瓜果平均效益达9.0~18.0万元/hm2;设施花卉、苗木、食用菌平均效益均在15万元/hm2以上。南通市常乐镇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种植大棚草莓,由于成熟早、产量高、品质佳,平均效益在15万元/hm2以上;无锡金菇源现代企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400多万元,建成食用菌标准厂房,形成了每茬繁育金针菇、杏鲍菇、白灵菇等珍稀食用菌菌种50万袋的能力,平均每天生产白色金针菇1t多,年均产值逾达1 800万元/hm2;日本株式会社在无锡投资建设的向山兰园,培育各种兰花种苗,目前平均效益超过3 000万元/hm2,全部投产后效益将更高;昆山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区引进了55家内外资企业,建造了大量的玻璃房、大棚,种植新品近1 333.33hm2。以生产的组培蝴蝶兰为例,每年可提供市场500万株,每株卖60元,效益可观。
2.3设施功能不断拓展
各地许多设施农业企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积极开展农业科普教育,各种类型的农业采摘园、农业生态园、农业休闲园层出不穷,拓展了设施农业功能。无锡市绿羊温泉农场,在大力发展设施花卉、苗木的同时,积极开展农业观光旅游,使游客在感受田园风光的同时,又能品尝“绿羊清茶”、“绿羊鲜果”等园内自产的新鲜农产品;南通市桦神生态农庄集藏獒养殖、金龙鱼养殖、信鸽养殖、名贵苗木种植、餐饮等为一体,为游客提供观赏、垂钓、购物、餐饮服务;海门市桦邢柏村建设了马云山纪念馆,总体格局公园化、园林风景生态化,观光休闲的农民公园已具雏形,该馆建成后每年将为村里增加旅游收入20万元。
2.4经营方式不断创新
目前,设施农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投资方式:一是政府或集体投资建设,由企业或能人租赁经营,如南通观音无公害蔬菜园区;二是企业投资建设,企业自主经营,如阳光集团、红豆集团等投资的设施农业;三是合作经济组织投资建设和运作,如苏州相城区望亭镇新埂村组成的虞河蔬菜产销合作社,108户入股,307.8万股金,搭建钢管大棚10hm2;四是农民自己投资建设,主要以钢架大棚、竹木棚为主,水平相对较低,如常熟梅李设施蔬菜生产的大部分设施都是农民自己投资建设的。
2.5经营方式不断创新
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资金、农业产业化项目发展基金和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基金,全力培育各类市场主体,着力构建从“田头”到“码头”无缝对接的产销链。通过精心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经济合作组织、着力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的方式,较好地解决了产品销售问题。以南通的海门市为例,目前全市拥有经济合作组织238家,各类农民经纪人3.4万人。
3江苏省设施农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江苏省设施农业有了一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总体上仍属于起步发展阶段,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
3.1发展意识不够,科技水平低
第一,设施农业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科技含量高,风险大,劳动强度大。由于农民(包括部分投资者)存在怕风险、怕吃苦、思想观念守旧等陋习,对设施农业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造成目前设施农业发展缺乏后劲;第二,设施农业的科技水平和装备水平低下。目前江苏省设施农业还是以简易保护设施为主,环境控制水平低,如徐州蔬菜设施以竹木构架为主,中小拱棚占40%,环境控制技术、无土栽培技术、水肥调配技术以及专用品种选有、种苗开发、温室病虫害控制及污染治理等有待进一步加强,大棚内的烟粉虱防治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同时,由于受传统的耕作方式影响,农民习惯于稻麦和一些常规蔬菜、家禽的种养,对设施农业栽培技术、管理经验还很陌生,目前许多设施农业园区的技术工人主要来自山东、浙江等地,在品种选择上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品种“西洋化”、“外地化”的现象十分普遍,造成设施栽培的生产效率和利用率较低;第三,设施科技含量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江苏省部分地区处于沿江沿海,夏季台风灾害频繁,冬季雨雪等极端天气时有发生,往往会使大棚等设施出现倒塌、压垮和变形;第四,现有的农技服务体系薄弱,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不够,掌握设施栽培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不多,指导能力较差,尤其镇村级农技服务力量十分薄弱。
3.2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
目前,江苏省各地设施农业发展极不平衡,部分乡镇设施面积甚少。同时,设施农业生产集中度不高,比较零散,很难形成规模效益。由于设施农业一次性投入大,而当前设施农业发展主要依靠镇、村、农户的自有资金和贷款资金。但自有资金量十分有限,政府投入较少。贷款资金存在额度小、时间短、程序繁、利息高等缺陷。此外,发展设施农业还需要配套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镇、村及农户的资金都较薄弱,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以进一步给予补贴和支持。
3.3设施规模不大,龙头企业辐射力不足
截至2008年底,江苏省平均效益7.5万元/hm2以上的设施农业面积虽然已经超过33.33万公顷,但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仅为7.65%,这与省委省政府要求的25%仍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在各类设施中,以竹木中大棚为主的简易型设施尚有不小比例,设施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较低。另外,从整体上讲,从事设施农业生产与加工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加工开发、品牌销售、市场开拓不够,技术力量薄弱,生产设备落后,产品单一,经营效益差,市场竞争力和带动能力不强。仍有部分设施栽培农户为单户经营,难以在市场上形成整体效应,设施农业的高效益未能真正体现。
4江苏省设施农业发展建议
江苏省政府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以设施园艺业、规模畜牧业和特色水产业为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体制机制,扩大设施农业规模,强化科技支撑服务,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不断提升设施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努力把江苏省打造成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强省。
4.1继续坚持多措并举,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和“机制市场化、形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程序规范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土地向农业园区和种养大户集中,切实为设施农业发展拓展空间。
2009年,江苏省土地流转比例目标为25%,因此应当在继续发展和完善“龙头指导型”、“委托经营型”、“入股分红型”等土地流转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挖掘潜力,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在流转确有困难的地区,应采取示范辐射、大户带动、以地换地等做法,引导农民流转,在切实保障农民承包经营权的同时,有效推进设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4.2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
设施农业的发展,涉及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诸多要素,最终都可归结为货币化的资金供给问题。因此,今后应当在坚持“政府引导、三资开发、农民参与”方针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财政扶持为导向、招商项目为引领、社会资本为主体”的设施农业融资机制和融资模式。各级政府首先要坚决做到“存量调整、增量倾斜、使用集中”,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打造好设施农业的基础,特别要按照规划的要求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设施农业发展氛围。其次,要引导龙头企业建立设施农业基地或跨行业投入。第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大规模种养业,推动设施农业利用外资的进程。第四,要鼓励民间资本投向设施农业,并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直接参与设施农业投资。
4.3合理调整、优化设施农业结构
根据当地资源状况、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能力,合理调整、优化设施农业布局,科学确定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发展种类,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首先,大力发展特色果品生产,目前,江苏省生产的草莓、葡萄、西甜瓜等产品不仅在上海等大中型城市的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而且生产技术相对成熟、效益高,今后应当在稳定现有面积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其规模。其次,稳定传统蔬菜面积,稳步发展名、特、软(不易保藏运输)、鲜的绿色安全蔬菜。随着设施农业在国内各地的快速发展,传统茄果类等蔬菜的设施栽培已遍地开花,近几年市场行情表明,种植传统蔬菜的增值潜力十分有限,而田宏志等[4]也认为我国超时令、反季节蔬菜的设施生产不宜盲目扩张,但考虑到居民对反季节蔬菜的需求仍然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还有生产的必要性。现在人们越来越追求安全、卫生、优质的绿色蔬菜。根据对上海等大城市的调查,一些鲜见的绿色农产品(如牛蒡、芦笋、生菜等),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第三,积极发展高价值的花卉苗木生产。目前江苏省的设施花卉苗木种植面积不足设施面积的3%,而60%以上的设施用来生产黄瓜、西红柿、茄子等少数几个品种的蔬菜,这种重菜轻花的种植结构与设施农业效益低下不无关系,因此今后应当积极扩大花卉苗木的种植比重。
4.4加大科技攻关力度
设施农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迫切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对当前限制设施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攻关。第一,江苏多数地区地处沿江、沿海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多台风,冬季低温寡照,对设施农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应着力在设施构造、设施技术标准、设施施工规范等方面加强研究,力争尽早研发出适宜各地区发展的设施类型。第二,加强设施专用型新品种的选育,加快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力度。第三,加速设施农业生产标准的制订和示范工作。第四,制订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以充实完善设施农技服务队伍。
5参考文献
[1] 张益新.解读设施农业[J].江苏农村经济,2000(3):32-34.
[2] 于水.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8(6):9-14.
[3] 朱东恺,潘玉巧.和谐社会建设中工程移民问题研究的若干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23-26.
[4] 田志宏,祝华君.我国设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向分析—以蔬菜、花卉生产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3(5):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