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县退耕还林探讨
2009-06-17张红芳刘学青
张红芳 刘学青
摘要论述了岐山县退耕还林工程现状以及取得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今后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岐山县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进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退耕还林,现状;成效;问题;对策;陕西岐山
中图分类号F326.22;X1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2-0204-0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环境改善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自岐山县被确定为退耕还林县以来,该县抢抓机遇,认真规划,科学落实,通过大力宣传,使退耕还林这项工程深入民心。
1退耕还林工程现状
岐山县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北枕天山,南接秦岭,地貌呈“两山夹一川,两水分三塬”之势,中为广阔的平原,渭河、渭水穿境而过,独有的自然条件造成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全县总人口47.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4万人,总面积856km2,现有耕地面积3.51万hm2。自实施退耕还林以来,1999年完成经济耕地326.67hm2、荒山166.67hm2,涉及农户2 205户。2002年经济退耕地1 333.33hm2、荒山1 333.33 hm2,涉及农户7 389户。到2008年共完成退耕地2 880hm2、荒山4 900 hm2,其中经济林445.44hm2、生态林7 134.56 hm2,涉及14个乡镇,98个行政村,发动农户13 425户。由于近几年山区农民畜牧业发展较为迅速,对浅山区林灌破坏较为严重,禁止打猎以后,野生动物对浅山区林灌破坏非常大,山地的特点是地广、地薄,加之野生动物破坏,农民收入较少,大部分山地在陡坡上水土流失极为严重,耕种困难,基础设施差,农业生产一直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窘境。
2退耕还林取得的成效
退耕还林实施以来,岐山县取得的成效非常显著,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全面提高。第一,生态效益显著。经过几年努力,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任务7 580hm2,其中退耕还林地2 880hm2、荒山造林4 700hm2,使全县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20.7%提高到31.6%,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现象,使林业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有效保护了土壤植被,使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和完善。森林所具有的调节气温、增加降雨、涵养水源等作用已逐步体现,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第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由于国家大量投入,退耕还林不仅带动了林木种苗产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优势产业转换传统产业,建立有地方特色、有市场前景的资源基地,同时带动林果业、畜牧业、森林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此外,国家对退耕还林及其优惠的钱粮补助政策,为广大农民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来源,增加了劳务输出。第三,后续产业初具规模。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全县坚持退耕还林与后续产业发展相结合,选择有地方特色、生态经济价值高的兼用树种为农民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县发展花椒树733.33hm2、仁用杏30hm2、核桃480 hm2、柿子树47hm2。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1 480元提高到2008年的4 200元。
3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全县退耕还林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解决。第一,宣传力度不到位,个别乡镇没有做好充分的宣传,对退耕还林的重要性宣传力度不够,乡镇干部对退耕还林政策理解存在片面性,从而导致农民重造林轻管护,甚至对整改发现的问题,不予重视,一拖再拖,延误补植、补造的黄金季节,严重影响了退耕还林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第二,管护抚育工作普遍较差。一些小班抚育管理差,树下杂草丛生,苗木成活率、保存率低,补植任务重。既提高劳动成本,又达不到绿化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第三,退耕还林配套措施不到位。在退耕还林区实行封山禁牧,应全面实行圈养,保护退耕还林成果。推行沼气池建设,从根本上达到节约能源、保护退耕林的目的。农村能源建设是新农村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措施,发展农村节能节煤节柴灶、太阳能、沼气池、小水电等项目,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目前工程区仅有沼气池399个,节柴节煤灶1万多个,太阳能安装使用很少,这些环保型能源建设利用尚在起步阶段,需要大力宣传和项目支撑,以扩大发展。
4岐山县发展退耕还林的对策
退耕还林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涉及农、林、水、果、畜牧等多个部门和单位,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认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0年来,广大农民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以前的单一农耕生产到现在的多种产业并举,充分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利用报刊、杂志和电视等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定期开展农民培训和检查验收工作,做到层层保质量,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严抓管理,对于不符合退耕还林政策的工程均要返工,重新施工。要在巩固好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调整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后续产业,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真正解决退耕农民的长远生计,使他们早日走上富裕的道路。第二,在退耕还林的乡镇、村、组布局上要考虑城镇周围、公路两旁的退耕还林绿化美化,建好绿化通道,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和绿化美化功能,做好农民增收、就业的后序工作。第三,退耕还林与发展后续产业相结合。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是退耕还林工程的继续和延伸,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在规划中要坚持科学原则,突出地方特色,应种植经济价值高的乡土树种,如苹果、核桃、柿子、仁用杏、花椒等,在林间套种药材、豆类等低杆作物。充分尊重基层意见,使广大群众享受退耕还林的成果,要以增加农民群众收入为目的,大力发展后续产业,切实解决退耕户的长远生计问题。第四,发展沼气建设。在退耕还林多的乡镇,加大资金倾斜力度,争取退耕户家家有沼气,防止林木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5参考文献
[1] 郭伟,丁舒,铁立伟.东北林区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技术问题浅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6):186-188.
[2] 赵平.浅谈门源县泉口镇退耕还林工作现状[J].中国西部科技,2009, 8(19):52-53.
[3] 刘晓峰,雷晓萍.宁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大意义及配套措施[J].宁夏农林科技,2009(3):40-42.
[4] 韩琳,李明军.甘南高原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与经营模式探索[J].中国科技博览,2009(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