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不尽的古韵道不完的南屏
2009-06-17黄艳兰
黄艳兰
南屏位于安徽黟县县城西南4公里处,因村西南背倚南屏山而得名,明代已形成叶、程、李三大宗族齐聚分治的格局。全村只有1000多人,却有36眼井、72条巷、300多幢明清古民居。村中至今仍保存有相当规模的宗祠、支祠和家祠,被誉为“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
我在傍晚时分进入南屏,墙还是墙,陡峭的,高高的,青灰色,色彩斑驳,气韵委婉。脚下的坑洼青石板光洁如晶,被铺排得大大方方,明明净净。走在上面,脚步声特别清脆,在深深的巷子里面听起来别有一番味道。此时的南屏有些苍茫,多些寂静。冷的风与潮湿的空气在徽州的重山之间飘来荡去,凝结成浓重的雾色,修饰着黑瓦白墙。树木的枝丫在夕阳的照耀下,疏疏落落地分布在密密匝匝的房屋间隙,使古老的村落更增添了笔墨间的神韵。这时的南屏就像一位处事不惊的隐士,在皖南明媚的光线里奏动琴弦,伴随着几百年前遗留下来的细腻、精致与奢华,弹奏着它千百年不变的乐曲。 南屏村至今仍完好保存有明清古民居建筑近300幢,幢幢结构奇巧,营造别致,如冰凌阁、慎思堂、南薰别墅、倚南别墅、雕花厅、小洋楼、官厅等。高墙深巷,长短不一,拐弯抹角,纵横交错,游客进村,如入迷宫。屋檐是典型的徽派风格,云浪花卷美不胜收,在夕阳的映射下,更显出它的历史底蕴。
南屏最具特色的建筑应属祠堂群,“邑俗旧重宗法,姓各有祠,支分派别,复为支祠”。有属于全族所有的宗祠,也有属于某一分支所有的支祠,还有属于一家或几家所有的家祠。祠堂一般建造得高大、宽敞、华美、气派,与各宗族在祭祀上追求隆重的场面相适应,使人在它面前产生肃穆和敬畏之情。宗祠规模宏伟,家祠小巧玲珑,形成一个风格古雅、颇具神秘色彩的祠堂群。通过参加场面宏大、礼节繁多的仪式,可以增强族众对宗族的自豪感,祠堂实质上是一个家族精神教化的圣殿、家族精神维系的中枢。 叶氏宗祠序秩堂是一座占地2000平方米,歇山重檐、端庄轩敞的古祠。大门上端悬挂着“钦点翰林”、“钦赐翰林”、“钦取知县”的金字匾额,显示着先祖的勋业,也使子孙蒙受荣光。祠堂门前照壁矗立,门楼高大,一对一人多高的大石鼓雕刻得十分精致。四根大石柱托着额枋,上面雕刻着古鼎宝瓶类的祭器。序秩堂分上、中、下三厅,一进大门,就见有80根硕大的木柱支撑着这座宏伟的建筑,柱子上挂着“石林派衍家声远,武水澜回气象新”等木制对联。横枋上悬有“贡元”、“进士”、“经魁”和“松筠操节”、“津逮后生”等功名、褒奖之类的横匾,枋额上遍雕彩绘纹饰,木雕、石雕、砖雕遍雕花鸟走兽、人物典故,皆栩栩如生。下厅是吹奏鼓乐的地方,也可以搭台演戏;中厅为礼堂,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大厅;上厅为享堂,楼上放置本族的祖宗牌位。
序秩堂是张艺谋的电影《菊豆》的主要拍摄场地,至今仍保持着拍摄《菊豆》时的原貌。墙上张贴着《菊豆》剧照,祠堂中摆放着染布、晒布的台架、绞车、染池等,“老杨家染坊”的横匾也高悬在序秩堂大门上方,虽显得有点不伦不类,却成了游人欣赏的佳景。
第二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感受南屏的早晨。走上石桥,感觉眼前豁然开朗。好一片青山绿水,脚下流淌的小河两旁全是绿油油的田野,一片连着一片,直到远处的山脚下。我只知道自己身处于一个单调的世界:山是绿的,水是绿的,田是绿的,草也是绿的;风一吹,田里新插上的秧苗迎风轻摇,又是一片生机盎然……整天生活在城市里,向往的也许就是这片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用陶渊明的诗句来形容南屏生活的神韵是最恰当不过的。而当《菊豆》、《风月》、《卧虎藏龙》等影片在南屏开拍之后,那种悠然也成为了历史。古徽州的村落,一个村有一个村的个性,南屏也在名望陡升中保持着自己的性格气质。晨昏时,爬到村中的最高点——孝思楼上,放眼远山,与青山一起沐浴太阳的暖意,看着青紫色的薄雾在山峦间飘荡,听着远处田野的牧笛之声,近处母鸡带领小鸡在冬日里的稻田里“咯咯咯”地找食吃,就觉得自己已融入南屏田园牧歌般的悠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