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像山印象

2009-06-17牛艺璇

丝绸之路 2009年9期
关键词:甘谷姜维伏羲

牛艺璇

横空出世几度秋,陇原东望意悠悠。

几度烟云眉前过,一窗雪雨梦中收。

菩提无树月尚好,明镜非台影未休。

惟有大像千古秀,欸乃声中看轻舟。

这是邑人牛勃所作的《大像山传奇》。而今,当我虔诚地参拜完每个殿宇、每尊佛像即将离开时,竟有了万分的不舍。吟诵之间,那种对于高山与佛学的景仰已不可遏止地奔涌而出。汽车渐行渐远,山的体态也在薄薄的暮色中变得模糊起来,而那些诉说历史痕迹的建筑、碑刻已然烙在了我的心底。

那是一种有关崇敬与信仰的印象。

作为陇上名山古刹,大像山的山门自然给人一种浑厚古朴的感觉,高大巍峨,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极尽工巧之能事。山门正上方是原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题的三个镏金大字“大像山”,丰满厚重,雄健有力,充分地张扬了大像山氤氲的古朴与厚重的文化气息。

山门的气势雄伟,给人一种美感愉悦与震撼,但在大像山上,那些并不起眼的侧门和偏门往往更具审美价值。太昊宫左甬道处有一小门,可通山上,上有名士宋梓篆书额题“别开壹径”,侧门甬道额篆书“旁通”二字,前人认为,此处的文笔皆为全山额题之冠冕。“旁通”二字实指此门可直通山上,虚指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一画开天,通《易》知变,举一反三,游人拜谒完伏羲,顿时醍醐灌顶,旁通八极。过了文昌宫,自东门出而出,额为大篆“即上台”,实指出了此门要立刻登台阶,虚则言谓从此门而出,思想觉悟便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一额三字,言实言虚,可谓寓意深远,妙不可言。至于关圣殿,自后门出,门额题词为“眼界宽”,此处眼界开阔,临风眺望,渭水如带,田畴似锦,堤柳成阴,百里无碍,甘谷城的大好风光尽收眼底。而此中的寓意便是通过游人对汉寿亭侯关云长封金挂印故事的理解,劝导人们不可太过执著于世俗,而应该追求大忠大勇、大义冲天,让思想和心灵抵达更为深沉与睿智的境界。

殿

在构成名山古刹的重要元素中,殿是不可或缺的,它总是一座山或一座寺庙的灵魂。大像山的殿,也正是大像山的魂。

山麓伊始,沿青石阶而上,奇崛孤骛的险要之处,是接引佛殿的所在。虽曰为殿,但其中仅可容纳七八人。接引佛殿北面壁立千仞,悬崖如切,南面深壑无底,山风袭人,东西皆为刀刃般孤悬一线,其险要之美、隽秀之美、孤独之美彼此相融合,共同构成了这座小殿独特的审美价值。再由鲁班殿前望文昌阁,后临悬崖,宫殿门皆北向,整个建筑结构灵巧,玲珑剔透,独具匠心,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建筑技艺。大殿为八角攒尖顶,平面四脊。内顶有八角形木雕莲花藻井,正殿享堂皆为土木结构,大门为砖石结构,外观精巧大方。门洞为正八边形,前后各有阳刻的砖雕额题,正曰“规矩门”,背曰“艺型”,题字丰润而真力弥满,隐含“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之意。大门外阶前崖有一小平台,坐柏树下可细观殿宇前景,静听崖下松涛。出了鲁班殿,沿栈道东行,于玉皇阁左上,见西方三圣殿,临崖有小阁道可达,但阁道极窄,仅容一人通过,为整个大像山最为险要之处。其殿为大庑顶,鸱吻雕甍,四根廊柱上各有对联。入得殿中,正对的便是金身塑像的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皆踩莲台,面目慈祥安然。此处亦为大像山的至高之处,殿阶下有长台砖栏,可远眺渭川风光,近瞰山前古寺及崖上景致,时有山风拂面,风铃摇曳,仿似梵音升起,有如天籁。

大像山的碑刻不多,并且多半已经字迹漶漫,不仔细审视是很难辨别句读的。但就是这些早已漶漫的文字,却在大像山走过千百年的沧桑后给我们一种惊喜,一种有关生命执著的震撼。将这些碑刻堆砌起来,构成的不仅是大像山的现在,而且是一部有关大像山丰满而生动的历史。

羲皇故里碑是为了纪念一画开天的人文始祖伏羲而筑的。《易·系辞下》有云:“古者包牺氏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赐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伏羲风姓,据考证,今甘谷县白家湾乡古风台为其诞生之地,太昊山、伏羲泉以及民间所使用的八卦鸡罩都顽强地保持着上古的质朴与真实,印证着伏羲淡漠而真实的足迹。亦有姜维祠碑(姜维,冀县人,甘谷古称冀城)。公元228年,诸葛亮兵出祁山以伐魏,得姜维。然后有云:“吾自出茅庐以来,便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今得伯约,得一凤也。”对于姜维的赞美之情跃然纸上。诸葛亮仙逝后,姜维未敢忘却他临终前“继吾之志”的重托,直至形势所迫,伪降钟会,已然蒙辱含垢,伺机东山再起。直至后来,密谋被泄,看着蜂拥而至的魏军,姜维仰天长叹:“吾计不成,乃天命也!”从容拔剑,自刎殉国。历史的残酷造就了姜维伟大光辉的形象,他虽有远志,但在大厦将倾时,却也无力遏止历史的前行,真乃时也,命也!

大像山得名于大佛石像,而这座石像则是渭河流域惟一的一尊唐代大佛。古人有云:“群峭碧摩天,巍峨大像悬。”说明甘谷大佛依崖而建,高悬于山巅,远处眺望,极为壮观,难怪“悬崖大像”被列为甘谷八景之一。

大佛为释迦牟尼造像,两耳垂肩,腮部饱满,鼻高而直,唇润而厚,上唇有短须。其面目庄严,两眼平视,目视着渭水东去以及整个甘谷城的繁荣富强,静穆而安详。大佛左手抚膝,右手上举,施拔济众生印,善跏趺坐于须弥座上,赤足踏仰莲台,栩栩如生。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兴盛,全国范围内的名山胜地凿窟造像之风大盛,大像山石窟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农历四月初八为佛祖释迦牟尼诞生之日,俗称“浴佛节”,甘谷当地称为“四月八”,其时,观光拜谒者摩肩接踵,人山人海。高深的佛学内涵,深厚的历史积淀,共同构成了大像山厚重的文化底蕴。大像山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将更加熠熠夺目。

猜你喜欢

甘谷姜维伏羲
绿水青山 朗朗乾坤
甘肃甘谷毛家坪遗址沟西墓地2012~2014年发掘简报
How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伏羲创八卦
拉丁美洲音乐
酒窝
姜维国画作品选
伏羲宝宝的成长日记
甘谷大象山石窟文物的化学保护及展望
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及其在甘谷驿采油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