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的环境因素分析与对策
2009-06-17刘艳
刘 艳
摘要: 由于独立学院的特殊性,独立学院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教育,必须考虑影响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要通过辅导员引导学生认识环境的重要性;学校要通过引进市场化就业指导机制,创设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学校教学机构应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为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学校环境;学校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外宣传,实施校企合作机制,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关键词: 独立学院就业指导环境
独立学院经过9年的跨越式发展,全国已有300多所,但目前伴随而带来的“有业不就”、“无业可就”、“就业歧视”等就业问题,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挑战。笔者于广州市一所独立学院从事学生管理工作,深刻体会到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特殊的教育方式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教育中,我们必须考虑影响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善于利用环境,找到工作的切入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指导。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环境因素分析
(一)环境因素之一——家庭因素。
每个人出生后首先受到父母的影响,罗恩认为,早期经验所发展的适应模式对其日后职业选择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一个人早期所受的教育方式,影响其追求的职业类型和在所选择领域中可能达到的水平。家庭环境是个人出生后面临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的社会地位、父母的工作态度、价值观、心理气氛等都会对子女的职业产生影响。父母常常不自觉地将自身有关职业的社会文化准则和价值观渗透到子女的头脑中,使子女形成关于不同的职业看。比如生活在父母支持的、能够有较多自主权的家庭孩子,能够对环境主动控制,容易形成积极的就业动机;相反则不利于形成积极的就业动机。
(二)环境因素之二——学校教育。
学校是另一个对人影响至深的大环境,学校在社会人力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的教育体制、教育组织方式、课程设置,以及教师的威信和教学水平都会影响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行为。各级各类学校应根据培养目标所设置的课程、组织的活动及开展的教育等,为未来的劳动者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预先的准备。通常来说,开放性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独立性,这也正是未来劳动应具备的素质。教师通过自身富有形象性、感染性的言行,在把知识技能传给下一代的同时,也把自己关于职业的观念传给下一代。
(三)环境因素之三——社会环境。
宏观社会环境对就业行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不仅给就业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对传统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大学生应及时了解、把握这些信息,力求在不断变化的职业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另外,社会文化心理环境也在不同程度上对人的就业行为产生影响,劳动者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群体对一个人在思想、态度和信仰上给予影响,是劳动者作出就业决策的比较物和参照物;尤其是当个人对职业信息模糊、情绪焦虑不安时,群体成员的职业目标就对求职者的职业选择产生更大的影响。
二、独立学院学生所生存的环境现状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环境分析。
笔者曾在自己所负责的专业班级中进行过问卷调查与访谈,从中得到的信息,反应出环境因素在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中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从问卷统计数据看,学生家长的职业中比例最大的是个体从业者,约占30%,其次是自由职业者、企业管理人员、企业工作人员,以及政府工作人员。在问及“在你求职中,你认为能提供最大帮助的是谁”时,有超过80%的学生选择了“亲属或朋友”。另外,独立学院一般学费昂贵,非一般家庭能承担得起,这也反映出学生所在家庭的社会地位。从笔者与学生座谈来看,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比如,有的学生会讲到父母艰难的打拼才成就当前的家庭业绩,而由此父母也会教育子女独立、坚强,这些给自己很大的影响;但同时他们又承认,自己的职业开始必须由父母及家庭所拥有的社会关系来帮助。
(二)独立学院学生所处的教育体制。
独立学院是由各母体大学申报,吸收优质社会资源组建而成的,但大多沿袭了母体大学的管理体制,照抄照搬母体大学教学大纲、教材、教学管理模式。课程设置基本上按照母体院校设置,教学内容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相悖于独立学院“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办学目标;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由少部分专职专任教师和聘任的兼职教师组成,专职专任教师主要来源于刚毕业的研究生,其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都没达到应有的要求,而兼职教师主要是来自其母体高校教师、母体高校离退休教师、其他高校教师、少部分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然而,由于独立学院生源及其培养目标区别于其他高校,大多数教师对学生的特点及学院的培养目标缺乏了解,如此在教学中就出现与目标、与学生脱钩的现象,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独立学院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独立学院学生与其他高校学生面临的社会大环境是相同的,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中国的高等教育自1999年以来扩招至今,高校毕业生规模扩大了5倍之多,这导致很多拥有高学历的替代低学历的去次一等的岗位就业,对独立学院毕业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更重要的环境影响表现在2008年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导致全国经济不景气,尤其珠三角地区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更为严重,这无疑给本来就非常困难的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加之独立学院初步发展,社会对独立学院有认识偏见,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三、重视环境,营造环境,促进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
(一)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要重点加强社会认知的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进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一般为自我认知教育、职业认知教育、社会认知教育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独立学院因其学生的特殊性,要在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做充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社会认知教育,并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1.善于通过辅导员加强社会认知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环境的重要性。
目前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一般由辅导员兼任,辅导员与学生接触频繁,他们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学生的能力,是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最直接的老师,因此通过辅导员加强社会认知教育具有较大的可行性。辅导员要做个“有心人”,在日常学生政治教育管理,尤其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中,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家庭环境信息;辅导员还要有社会敏感性,将国家、地区每年的就业现状及就业政策及时传达给学生。辅导员要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生存的环境特点,要求学生认识到环境对自己就业的影响,尽可能地搜索自己的家庭、亲戚、朋友等社会资本社会关系。
2.通过引进市场化就业指导机制,创设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市场化就业指导机制是指利用人才中介公司召开职业咨询会、职业道德宣讲会及职业指导会,开展毕业生应聘技能训练等。这样可以依托专业化的机构,将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人才交流市场和职业培训机构的部分功能融合,进行社会化的运作,建立起一套针对大学生的从学校到职业的转变方案。另外,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也要围绕就业指导工作,努力营造氛围,通过开展模拟招聘会、求职技能大赛、求职简历设计比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就业指导的过程中,提升就业竞争力。
(二)学校教学机构应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切实加强就业工作的“专业化”建设。
“三本”教育,人才培养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独立学院的教学内容建设应致力于培养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应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把就业工作与专业设置结合起来;专业理论教学过程要大力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强化实习环节,重视社会实践,要坚持与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抓好毕业生实习环节相结合,为就业工作创造条件,让毕业生在社会实践中找到就业的结合点和突破口。
师资力量方面要针对独立学院办学目标,加强师资力量培训,强化专业实践锻炼。学校应鼓励中青年教师到相关公司、厂矿或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践基地进行锻炼和培训;有计划地选送专业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参加实践锻炼和专业技能培训,并结合专业进行技术开发,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增强教师的实践、科研经验。
(三)学校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外宣传,实施校企合作机制,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针对目前独立学院在社会影响力不够,导致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歧视等问题,独立学院在创立品牌特色的同时,要加大自身的对外宣传力度。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应该既具有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技术技能。作为学校要向用人单位、向家长学生、向全社会广为宣传这种优势,让全社会知晓并形成共识。
参考文献:
[1]陈晓云.就业行为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刘福荣,高洪志,李晓峰.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思考[J].北方经贸,2009,(1).
[3]周小灵,唐建阳.独立学院本科生就业问题的教育学思考[J].企业家天地,2009,(1).
[4]徐锋.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