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与教育管理的创新探索

2009-06-17

文教资料 2009年36期
关键词:艺术类情感心理

沈 丹

摘要: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是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特殊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影响,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因此,充分认识和把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的特点是实现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探索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教育管理创新探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艺术类大学生教育也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是我们当前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过程中面对的一个重要的特殊群体,充分认识和把握他们的思想行为特点,对于顺利开展和增强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

1.政治意识淡薄,理想信念模糊。

不少艺术类大学生对于政治理论的学习不够重视,对于政治参与意识不强,对于社会意识形态缺乏正确认识,他们觉得政治都是空谈,没有现实意义,花时间学习反而会占用专业学习的时间。因此,他们政治参与热情普遍较低,对国事、天下事漠不关心,入团入党消极被动。此外,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存在理想与信念标准模糊,认为艺术无国界,甚至用西方自由主义的思想来看待事物,分析问题。他们思想活泼但缺乏深度,冲动有余却理性不足;目标远大但好高骛远,规划很多却缺乏自律;热衷自我,理想信念偏离正常轨道。

2.自我意识强烈,集体意识淡薄。

一些艺术类大学生喜欢追求独特的个性,喜欢标新立异,希望与众不同,有的甚至认为追求个性、放荡不羁才能激发灵感、富于创意创新。他们幻想自己能够主宰决定自己的一切,自己独立走自己的路。他们的自我意识强,自我中心倾向明显,对教师的督导、高校制度规章方案抵触,行为上随性散漫。因此,一般来说,艺术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观念趋弱化。

3.专业功底扎实,文化基础较差。

艺术类大学生基本上都是从小就有对专业的爱好和兴趣,较早开始专业学习,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专业学习上。对专业的过于偏重,造成了他们对人文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的忽视。大多数艺术类大学生对于人文理论知识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觉得这些课程占用了他们大量专业学习的时间,这对专业发展不利,导致有的学生经常缺课、逃课。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造成了艺术类大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的不良后果,这也导致艺术类大学生的知识面较窄,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深度准度不够,辩证思想较弱。

4.物质消费提高,吃苦精神不足。

艺术类大学生因其专业特殊性,在学费、购买学习用品等方面的花费较大。有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彰显个性的需要,把大量时间花在逛街、购物、谈恋爱上,虚荣心强,喜欢攀比,有的甚至追求高消费。这些物质消费并没有积极进取向上的正效应,反而对一些学生造成了忽视精神追求的负效应。在他们身上已经看不到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怕吃苦、怕受累,功利思想严重,不愿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不愿到基层去。

5.情感丰富随意,心理素质不高。

艺术类大学生具有聪明、自信、活泼等特点,但他们同时存在着缺乏责任感、感恩心、自大自私、对物不爱惜、对己不克制、对事不努力等缺点。他们的情感情绪较为丰富,充满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情感情绪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较感性,容易冲动急躁,缺乏理性,不尊重客观现实。他们在学业、就业、人际关系、恋爱、家庭等方面遭受挫折时容易产生极端情绪,甚至可能引发一定的心理问题,如心理失衡、心情郁闷、压抑不安、经济焦虑、学习焦虑、对艺术的偏颇理解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如不进行适当调节,一旦伴以其他外界因素(如学习压力加大、情感物质等),将会诱发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二、艺术类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方法途径

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我们必须加强和改进教育管理工作,在思想观念、内容要求、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探索。

1.教育与管理工作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增强教育与管理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首先,要促使教育与管理的思想观念与内容要求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培养学生树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智能素养;其次,要促使教育与管理的方式的隐性教育效果;再次,要促使教育与管理的模式由平面模式向主体模式转变,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达到教师、职工和学生骨干人人育人,学生在入学、学习、专业各个阶段和在课堂、宿舍、网络、课外活动中,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最后,要促使教育与管理由单一的严格管理向因人而异的疏导为主转变,做到了解学生思想行为方式、把握学生心态、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切忌局限于一种方法,努力区分不同的对象和层次,避免千篇一律、千人一律,同时针对某些学生的不良习气,对他们进行强化管理、严格管理。

2.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完善学生的道德人格。

良好的人文素质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专业素质的重要基础,它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素质,是大学生活跃思维、完善人格、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目前,一些艺术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够,严重影响着他们健全道德人格的形成。因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文化修养,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迫切任务。根据艺术类大学生的现实状况,我们不仅要开设《中国语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常规课程,而且要适量增设美学、文学、社会学、宗教学、艺术哲学等课程。与此同时,还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人文讲座、自然科学讲座、文学评论、影视论坛、文艺汇演、作品展示、体育竞赛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锻炼学生的吃苦精神,完善学生的人格,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和道德人格的完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社会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只有牢固树立素质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开展工作,才能培养德艺双馨的社会有用人才。

3.推进学生的情感感化教育,提升学生的艺术禀赋和艺术品格。

艺术教育的灵魂是尊重学生并提升学生的艺术品格。推进学生的情感感化教育,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动力,影响其艺术品格的形成。情感是一个人对事物的一种心理体验与态度,它包括思想境界、知识涵养、心理品格、情绪感觉等内容。情感的丰富程度和正确引导同情商、智商密切相关。艺术类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与创作中更应注重情感的体验和宣泄,对于他们应该更加注重情感感化教育。情感感化教育是通过情感的交流,在学生心里达到“理”的疏导。情感与“理”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情感是交流的手段,“理”的疏导是交流的目的。情感感化教育就是要使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彼此之间产生相融和心灵共鸣,通过情感变化教育完成道理的疏导和思想行为的转化。针对艺术类大学生情感丰富,自我意识和自尊心较强,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真实思想这些特点,教育和管理者要经常关心和帮助学生,通过情感沟通,引导学生从理智上升华理想信念,从情感上升华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鼓励学生用健康稳定和谐高尚的情感去诠释自己的艺术理想,锤炼自己的艺术品格。教育者还要积极参与各类学生活动,深入到宿舍班级与学生交流,细致认真地了解情况,摸清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关爱。这样,点点滴滴的情感融通,可以形成强大的亲和力,赢得学生的信任,取得较好的教育与管理效果。

4.开展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

艺术类大学生大多存在较强的功利心理、依赖心理和自大心理,不太关心集体,集体观念较欠缺,团队意识淡薄,承受挫折能力不强,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在对事物的看法上,艺术类大学生情感体验细腻,对人对物较敏感,更易以偏概全和钻牛角尖,相当一部分学生热衷于网上交友和聊天,甚至上网成瘾、游戏成瘾。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这些问题,我们要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端正不良心态,正确认识自我。心理咨询包括团体咨询和个体咨询。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情绪情感一旦遇到各种压力、事故和挫折,易产生悲观、焦虑、抑郁等不良心态,如不及时疏导,就会导致心理失衡,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新生入学时,就要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平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学生保持沟通联系,引导他们用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咨询,扩大心理咨询面,为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利用网站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确保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白瑾.谈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艺术探索,2003.

[2]李开沛.试述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及其培养[J].吉首大学学板(社会科学版),2002.

[3]郝丽红.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因素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6.

[4]张信群.高等艺术类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探索[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

猜你喜欢

艺术类情感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心理感受
情感
艺术类专访心得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情感移植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