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基于问题学习理论研究

2009-06-17孙海平

文教资料 2009年36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学习者案例

孙海平

摘要: 传统教学由于机械灌输、教师主宰、主体缺失、知能脱节等诸多弊端,越来越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正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建构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组织教学的方式。它克服了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弊端,强调以问题为主线展开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问题”中求知,在“主动”中发展,在“协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实现知识学习与问题解决的统一。

关键词: 基于问题学习定义与特征教育价值

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 Based-Learning,简称PBL)是在传统课堂教学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背景下提出的。它克服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弊端,强调以问题为主线展开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问题学习让学生在“问题”中求知,在“主动”中发展,在“协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

一、PBL的定义与特征

(一)PBL的定义

PBL最初由Barrows提出,他对PBL的描述为:“PBL既是一种课程,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课程,它包括精心的选择与设计问题并要求学习者进行批判性思考,熟练解决问题,获得自主学习策略与团队协作技能;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学习者要具备使用系统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以及处理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的本领。”[1]分析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归纳出:首先,它是一种通过问题解决来达到学习目的的方式,Barrows强调以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中心组织课程教学,异于传统教学方式;其次,他强调锻炼学习者自主学习策略与小组学习的技能。

(二)PBL的特征

1.PBL始于问题

以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并作为学习的驱动力:以问题为基础组织教学,问题是教学的起点,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进一步的学习。这些问题并不是对技能的检测,而是辅助技能的发展。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基于问题学习的最终目的。

问题是基于真实情境的、劣构的:PBL将学习所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学习的主客体所共同营造的具体情境中。这种问题情境为使学生今后的迁移性学习获得实际成效而准备了三种条件:一是学生先前学习并建构的知识被激活;二是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能获得许多应用知识的机会;三是学生当前新知识建构的背景与他们以后实际运用知识的背景会非常接近。与此同时,问题又是劣构的,这意味着问题不只是一个答案或者一种解决方法、途径,且随着对问题理解的进一步加深,问题的解决方法可能也会随之改变。学习者正是在体验这些劣构性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2.PBL注重学习者的主体性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不再单纯是由教师讲授知识,而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时刻处于主动地位,而且被赋予越来越多的责任[2](responsibility),他们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独立性变得越来越强。基于问题的学习塑造了独立的学习者,使他们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3.PBL是一个多向互动的过程

基于问题学习的互动观是建立在对现有教学互动观反思的基础上的,是对现代教学互动观的一种发展。基于问题学习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从现代教育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教学中的互动方式大致呈现为四种类型:一是单向型,视教学为教师把信息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是信息发出者,学生是信息接受者;二是双向型,视教学为师生之间相互作用获得信息的过程,强调双边互动,及时反馈;三是多向型,视教学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多边互动,共同掌握知识;四是成员型,视教学为师生平等参与和互动的过程,强调教师作为小组中的普通一员与其他成员共同活动,不再充当惟一的信息源。在基于问题学习中,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其间必然涉及上述四种信息互动过程和模式,缺一不可,而且基于问题学习把互动的中心更多地聚焦在了生生之间的活动的拓展上。

4.PBL支持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

1956年Bloom在《教育目标分类》一书中提出,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可以分为6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对知识的了解、理解和应用属于基本认知能力,包括了解定义、记忆事实、解决给定问题,而分析、综合和评价属于高级认知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与决策能力甚至创新思维相联系。

在PBL中,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在认知水平上属于分析、综合、评价的层次,它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属于高级认知能力的锻炼。

二、PBL与其他教学方式的比较

(一)PBL与传统讲授式教学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过程获取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师凭借既定步骤的教学活动直接教授学生学习一些预设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处于权威地位,学生仅是被动的接受者,未能真正地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简言之,传统教学采用的是一种“由外向内”的灌输。

而基于问题学习则是学生在老师的协助下,亲自探索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围绕解决焦点而主动探究。教师通过引导、建议等方法,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等高层次思维能力。简言之,基于问题学习采用的是一种“由内向外”的探究。

我们利用表1将PBL与传统讲授式教学作一比较[3]。

表1PBL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比较

(二)PBL与基于项目学习

基于问题学习和基于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所描述的都是一定的教学方法。他们各自定义的范围和概念都有很大相似之处,都可以缩写为PBL,人们很容易把这两个概念混淆起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两者的异同进行适当的阐述。

基于项目学习的典型特征就是,学习是以开发最终作品或“手工作品”为出发点的。基于问题学习始于问题,通过该问题的研究能够提升学习者面对实际情境中相关问题的解决能力。通常,问题是一种“劣构性”问题,并且是对复杂的现实情境的一种概括和提炼。

就实施过程来讲,基于问题学习和基于项目学习采用两种不同模式:[4]

1.基于项目学习采用的是生成模式

它首先要求学习者明确创造的目的和最终产品的形式,而这种产品可能是有形的物质形态,也可能是一种无形的精神产品,比如恢复一种惯性的秩序或创造一种新秩序,形成一种新理论或突破一种传统认识,从而使社会生活更便利;然后要求学习者为学习流程制定计划,针对该项目学生开展的相应探究活动,通过在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项目中所出现的问题,完成作品的制作,最后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反思和评价。

2.基于问题学习采用的是探究模式

首先,学生基于问题,将先前所学知识与问题联系起来。其次,在“母题”的基础上产生一些次级问题或附加性的问题,学生弄清楚哪些是他们还不懂的问题,还需要获得哪些信息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学生做好获取信息的计划,并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最终解决问题。虽然基于问题学习依赖于问题的驱动,但是它更注重于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清晰地界定问题,形成假设并解决问题。

实际上,基于项目学习和基于问题学习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在实际学习活动中,通常会将这两种方法互补地结合起来使用。两者的联系就是问题是项目组织的核心,一方面项目是从一个清楚的、特定的问题或许多问题开始的,另一方面在基于项目学习中学生被要求具备问题解答的技能以完成他们的项目。

(三)PBL与基于案例学习

基于案例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起源于德国的“范例教学”流派,瓦根舍因极力倡导这种教与学的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每个案例都同时反映学科的整体与学习者的整体。案例教学是开放性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案例的讲解,使学习者能够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通过特殊了解一般,从而达到加强学习的迁移效应。

1.两者的共同之处

两者均运用基于事实、问题为中心的材料。在PBL中,这些材料被作为问题来描述,而在案例法中,它们被当作案例来对待。两者都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问题的框定能力和问题的解决能力。

2.两者的不同之处

(1)两者在内容表达上不同。在PBL中先有问题后开展学习。而如果内容在案例法中出现,则是理论或者概念性的资料呈现在先,学生被期望将这些概念应用于已选定的案例,因为这样便于用先前引入的概念性材料来分析问题。

(2)学生评价的性质不同

PBL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而且集中在学生在其未来专业角色中将要面临的方方面面的表现上。他们实际上是在一种逼真的(或人为创设)情境下实施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体验与他们所偏爱的行动方针相关联的结果。而在案例法中,学生一般要准备一份有关如何应付情境的书面陈述、分析与推理。他们通常不会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付诸行动,也不会体验到与实践方案相关联的结果,教师也只是评价学生的分析和解决方案而已。

两种教学方法的异同可利用表2进行区分:

表2PBL与基于案例学习比较

三、PBL的教育价值

从上述对PBL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给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的发展创设了宽松的环境。在一定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探究、相互协作,最终达到知识获得、能力提高的目的。通过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各教学要素发生了变化,如图1。

我们在以上图形中列出了教学过程中的三个主体要素,从以上对教学要素的描述中,我们看到,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来说,在PBL中已经实现了三个本质的转变。

(一)教材——问题

实现了以教材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学习到以问题为中心的主动探究式学习的转变。

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开展一般是以教材为中心,在教师的详细讲解下,学生严格按照教材章节目的内容编排循序渐进地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优点之一就是学习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强,但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学生只能进行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而基于问题学习以问题为起点,学生以问题解决为内驱力,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

(二)学生——问题解决者

实现了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到主动的问题解决者的转变。

在PBL中,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生真正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自己主动地搜集信息或实验操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学习者由传统讲授式教学中被动学习的学生转变成为一个真正的问题解决者。

(三)教师——指导者

实现了教师由教学的控制地位到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地位的转变。

传统讲授式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动的地位,是教学的权威,孜孜不倦地为学生传播知识。而在基于问题学习中,教师已从课堂讲授转变到从多方面支持学习者的探究,包括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指导学习者学习的内容和方向等,因此对教师的称谓自然也逐渐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指导者。

注释:

①马红亮,杨冬.网络环境下PBL的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2,(3):17-21.

②Cordeiro&Campbell;,1995;Gallagher,Sher,Stepien&Workman;,1995;West&Watson;,1996.

③Katz&Chard.http;://www.fed.cuhk.edu.hk/~asp/Essay/ProjectLearn/,1985.

④刘景福.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2.5.

参考文献:

[1]马红亮,杨冬.网络环境下PBL的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2,(3):17-21.

[2]Cordeiro&Campbell;,1995;Gallagher,Sher,Stepien&Workman;,1995;West&Watson;,1996.

[3]Katz&Chard.http;://www.fed.cuhk.edu.hk/~asp/Essay/

ProjectLearn/,1985.

[4]刘景福.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2.5.

[5]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

[6]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学习者案例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