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管理中的“人”何以困顿

2009-06-17巩曰光

文教资料 2009年36期
关键词:权威异化校园文化

巩曰光

摘要: 目前基于人们对教育本质理解的褊狭、对校园文化认识的不足等原因,校园文化处于被异化的困境。这将直接制约教育管理的效用,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 校园文化异化学生教师管理者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演进,校园文化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本真教育目的实现的必备条件。学校一旦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将会促进教育的进行和学校发展。萨乔万尼就曾经指出:“最成功的学校领导会告诉你,形成正确的文化以及关注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所共同认同的意义,是人们普遍认为创造成功学校的两条基本规律。”所以,学校一旦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这种文化将会统率和规范学校每一位成员行事的态度与方式,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全体师生的方方面面。

一、被异化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教育实现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我国校园文化的发展进入到“单向度”的误区和泥淖,使得校园文化背离了其原初的样态和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一)重物质建设,轻精神引领与教化功能。

物质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近些年来物质建设在校园文化中的比重不断加大,甚至有主宰校园文化之势。这在高校发展中尤为明显。在巨资投入下,学校面积快速扩大,校内高楼林立,极尽豪华。人们慢慢忽视了学校更为重要的在精神引领和灵魂教化等方面的功能。物质建设固然重要,但它们只是学校和教育发展的工具性、附属性的条件,不是学校和教育的灵魂性、主体性的条件。校园文化的建设更重要地在于通过学校精神的营造,实现校园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领。

(二)重制度建设与科层管理,轻文化氛围营建。

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成长。校园文化在这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有时甚至超过对学生知识传授的影响。但是,在近些年的校园文化发展中,更多地关注把学校作为一个管理机构而进行的行政管理和制度建设,科层制的模式体现明显,而学校文化环境的创建却被当作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这使得学校在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系统的同时,背离了学校的文化和教育本性,导致了学校功能的异化。

(三)重自上而下的权威推进,轻多方参与、共同建构。

皮特逊(KentD.Peterson)教授曾指出:“学校文化是一组规范、价值和信念、典礼和仪式,象征和事迹,这些因素构成了一所学校不同于其他学校的个性。”[1]在目前的校园文化的营建中,更多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的推进。权威文化强劲,构建主体单一化,非权威文化被排挤,非权威文化只是作为客体被物化的存在。这样的校园文化呈现为权威文化的单质性。因为真正的校园文化只有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下,多主体各尽其力,才能营造饱满、充盈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校园文化何以被异化

(一)对教育本质、学校本质理解的褊狭。

正确理解教育本质与学校本质是营建校园文化的重要前提。雅斯贝尔斯曾言,教育是促进人的“整全发展”的活动,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2]而学校正是这样一个有组织、有计划地以促进人的“整全发展”为目的的重要场所。相应地,校园文化的建设必然是围绕着人的发展而展开的。校园文化的重要意义就在于通过其独特的、潜移默化的渗透性引领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对校园文化认识的不足。

近几年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呼声愈加高涨。更有甚者,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的规章制度规定下来以彰显重视。但事实上,很多学校所谓的校园文化更多地只是停留在口号层面和装饰层面上。而对到底什么是校园文化,其作用究竟何在,一知半解,其结果便是校园文化成了追求分数和管理绩效的外包装。当真正遭遇与分数、管理绩效的冲突时,所谓校园文化往往无条件让步。

(三)权威文化的强势。

从外部来看,在我国目前的学校建设模式中更多地是自上而下地以行政命令为表现的权威文化的推进,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校园文化更好地与主流文化同轨前进,有利于学校发展方向、教育发展目标在国家的统筹安排下有序发展。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校自身文化个性的培养。从学校内部来看,诸如校长负责制等单线管理模式,使得行政力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主宰地位,直接决定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和目的定位。

三、被异化的校园文化中“人”的困顿

(一)在“麻木”中走向“畸形”的学生。

校园文化渗透在学校的各个方面。“单向度”的校园文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虽然在理念定位上“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依然是牢固的应试教育模式。对升学率与及格率的盲目追求、对知识学习的单一强调、对素质教育的虚假应付、对“应试精神”的暗度陈仓地执着等,都使得学生被胁迫在单向度的教育模式中。

(二)尴尬而又无奈的教师。

教师在校园文化营建中是一个既复杂又尴尬的角色。一般看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是一个自主性较高的角色。也正是基于此种认识,很多的教育问题最终被追溯在教师身上。但其实,在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教师更多的是作为权威文化的传递者、行政命令的实现工具而存在。因此,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不仅学生是被规训与控制的客体,教师也是被控制与规训的对象。因此,面对单向度发展的校园文化,教师更多的是无奈地执行,自身的创造性和自主性被压制,成为单向度的群体之一。

(三)“高处不胜寒”的管理者。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管理者是外界权威文化的代表,同时又是学校内部权威文化的主体。校园文化的建设更多由管理者主导。但是,因为长期以来学校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制度模式,管理者更多地被限制在科层的顶端。一般人看来,这是一种“最大的自由”。但实际上,往往因为科层制的严谨和等级的明确,使得管理者与非管理者之间存在着一种距离感与隔阂感。而这恰恰是校园文化营建中的一个较大的制度性、构成性障碍。因为校园文化是在多方参与,在共契、磨合与博弈的过程中不断营建而成的。而上述的管理模式恰恰是割裂了这样的一种有机的模式与过程。

综上所述,目前的校园文化发展由于人们对教育管理本质、教育本质与学校本质的理解褊狭、对校园文化认识的扭曲、权威文化的强劲和受功利主义的影响,陷入了被异化的泥沼。而这也直接导致校园文化中的人的困顿。因此,了解校园文化发展的现状和困境,分析背后的原因及其导致的后果,是校园文化实现改观和新发展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KentD.Peterson.PositiveorNegative[J].JournalofStaff Development,vol.23no3summer,2002:5-15.

[2]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4.

猜你喜欢

权威异化校园文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