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观念的演进和现代人才的培养

2009-06-17马苏江

文教资料 2009年36期
关键词:志向知识经济成才

马苏江

摘要: 在现代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极为重要。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人才培养教育史,其内容极其精深。研究其中关于人才观念的历史演进情况,对当代进行现代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人才观念演进现代人才培养

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们对人才的概念有过种种不同的理解和界定,这些认识反映着人才观念的历史演进。当今时代,把握这一现象,可以触摸到时代和社会前行的脉博;研究这种现象反映出的人才观念的变化规律,对培养适应当今时代需要的现代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人才观念的现代思考

我国传统的人才观念,在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不乏关于人才教育培养、锻炼成长的规律性认识。从现代意义上思考和研究这一传统,对于继往开来,形成有我们民族特色的现代人才培养理念,进而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传统的人才观念给今天的人们以什么样的启示呢?

1.要培养意志坚定、志向远大的人才。历代的教育家无不把有无志向和志向是否正确坚定与远大当作培养人才的基本原则。当年的孔子与学生座谈的核心内容就是志向问题,后来的人们始终坚持这一育人原则。宋代苏轼说:“古之立大志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明代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由此可见,古人所说的志乃是大志向,是经纬天下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在具体过程上,儒家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同层次和阶段,这也为立志成才指出了具体的成长道路。另外,在古代,人们早就把有无志向看成是人才道德品质高下的标准。有大志者必为有大德之人。司马迁立志写一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历史著作,在遭遇人生极大不幸之时,仍矢志不渝,奋斗不止,被人们誉为志大、才高、德厚的伟大的史学家和思想家。孙中山立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当革命屡遭挫折和失败之时,仍不屈不挠,鼎力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前发展,成为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革命家。这些英才的事迹无不告诉我们,人才首先必须是有远大志向的人。唯有那些胸怀大志,并且立志笃实、意志坚定、矢志不渝、坚韧不拔的人,才具备人才的基本条件。

2.要培养好学上进、躬行实践的人才。一是要勤学、好学,努力上进。先贤认为,勤学成才是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在众多教育家、思想家的一再倡导和亲身践行下,“学以成才”的思想早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并且逐渐积淀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认为自己的知识和才能都是通过学习而求得的。荀子说:“知而好问,然后成才。”(《荀子·效儒》)诸葛亮说:“人须学也,非学无以成才。”(《诸葛亮·诫子书》)宋代陆九渊说:“先古圣贤,无不由学。”(《陆九渊集卷一》)明代王守仁说:“人之学为圣也。”(《王文成公全书·卷八》)荀子作《劝学》,韩愈作《师说》,都论述了学习对成才的意义,以及对待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于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成了我们民族家喻户晓的格言,历史留下了悬梁刺股、囊虫映雪、闻鸡起舞、铁杵成针等许多勤苦学习的佳话。二是要躬行实践,化知识为才能。我们的先人早就懂得勤学的同时还必须勇于实践,实践方能使人获得真才实学。况且,有许多知识仅凭学习是很难得到的。他们认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比如做诗,陆游教导说:“如果要学诗,功夫在诗外。”又如,古代军事家孙膑,他在研究前人孙武军事理论的同时,又亲自参加战争,用理论指导战争,创造了马陵之战等辉煌战例。而赵将赵括、蜀将马谡由于轻视实践、不知变通,留下了纸上谈兵的悲剧教训。所以,先人得出结论:“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强调人才的成长必须把求知与实践结合起来,一定要经风雨、见世面,要经受得了艰苦环境的磨炼,唯此,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成长为一代杰出人才。

3.要培养有自强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自强不息和创新求变始终是我们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古时期,我们的先人就意识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尚书》),所以人也应该不断有新的面貌、新的创造。《周易》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讲的也是要求人必须不断奋斗,不断变通,不断创新。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要求后学者必须做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强调的都是对前人的知识既要学习继承,更要有所丰富,有所超越;反对的是不分是非,一味泥古。概括地说,传统的教育创新理论,一是提倡质疑和反思;二是主张探索和求新。如徐霞客那样,通过亲身探索、研究和思考,在此基础上写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回顾历史,正是不断变革和创新,才使我们民族长期地走在世界的前面,才出现了“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五百年”的代代英才。

二、现代人才观念和现代人才培养

当今时代,全世界的有识之士都把人才培养问题放在关乎一切问题的首位。这是因为,一方面,世界格局出现了新的调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全方位展开,国际竞争十分激烈,而竞争的焦点很快集中到国民素质和人才素质方面。另一方面,在新的时代面前,传统的或欠发达的社会迅速地向发达社会转变。在这一转换过程中,人们的人才观念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众多新鲜的人才教育观念、理念和主张层出不穷。仅以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观而言,就有创新学习主流化、目标指归人本化、终身学习社会化等,集中反映了时代对现代人才培养的挑战和要求。那么,什么是现代人才观?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看,历史首先是人民群众的历史,但同时也必须承认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因为,人才的本质是创造性、进步性、社会性和时代性的统一,他们的创造性劳动,他们的知识常常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重要因素。不同时代人才的标准和特点不同,现代人才的标准和特征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即人才必须现代化。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一是在思维方式上,现代人才应具有开放性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思维特征;二是在知识结构上,现代人才应具有广博完善、兼收并蓄的特点,以及活化知识的能力;三是在价值尺度上,现代人才必须摆正个人与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应具有高科技社会的责任感,具有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奋斗意识,具有现代民主法律意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不断变革图强的使命感;四是现代人才在情感意志、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应既有适应时代要求的共性,又有突出的鲜明个性。因此,所谓现代人才观,就是对上述现代人才标准和特征的认识,要实现人才观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人才标准和特征的这些极其重要的转换和变化。

如何在现代人才观的指导下进行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呢?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现代化事业飞速发展,实践早已告诉我们,现代化事业急需造就大批优秀的现代化人才。文化是哺育人才的直接的重要的因素,所以,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对高等教育来说,必须切实做好以下几点:

1.继承传统,不割断历史。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才辈出,各领风骚,正是他们让我们民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文明和进步领先于世界。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继承许多东西,可以吸收丰富的民族文化营养。当然,在继承传统的问题上,我们绝不能拘泥于传统,不能囿于传统而不能自拔,正确的态度应是依托传统而又超越传统,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能用古人而不为古人所惑,能役古人而不为古人所奴。”从而做到“传统的”与“现代的”在新层面上的不断统一。

2.把培养经济人才、科技人才作为现代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在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性的两大潮流。在这种大气候下,综合国力竞争被公认为今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为此,全世界都把提高综合国力当作竞争本世纪战略优势的制高点。也正因为如此,未来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崛起,理所当然地要把振兴经济、发展科技当作基本的国策。在这一国策下,我们现代人才培养的重点也理所当然是培养高素质的经济与科技人才。如前所述,现在全球性的知识经济时代业已到来,知识经济是直接依赖于知识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的经济,它在21世纪的世界经济中必然占主导地位。专家估计,信息高速公路全面建成后,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由20世纪初的5%—20%上升到90%。由此可见,现代的经济人才、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造就是何等的迫切与重要。

3.重视人才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速度极其迅猛,技术革命向产业转化的周期,技术及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经济增长可持续性更加依赖于知识和技术进步的持续推动。所以,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如何,已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国际竞争中和世界格局中处于何等地位的基本的和重要的因素;现代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和整体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可以断言,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现代人才资源的国家一定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否则,它必将失去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失去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种种机遇和挑战。在这一重大问题上,邓小平同志以伟大战略家的眼光,在上个世纪就及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同时发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伟大号召,既指出了知识经济必将对人类文明带来的影响,又指明了我们为适应这一影响而应当采取的对策。江泽民同志更明确了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回顾我们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创新始终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前人在教育后人时,强调的都是既要学习前者,又必须努力开拓后者,一定要在学习中加强思考与研究,一定要有勇气、有能力超越前人,超越自我,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与进步。因此,我们在现代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创新精神和创新传统,大力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这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

猜你喜欢

志向知识经济成才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有志向就一定就能成功吗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会计改革的策略
脑洞超市 志向高远的猕猴桃归来
知识经济供给侧改革五大着力点论析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大学体育无形资产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独立学院软实力建设研究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