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素质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2009-06-17孙川莲
孙川莲
摘要: 素质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与理念,而且是一种全新的科学教育方式。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顺应信息社会创新发展要求,全面改变人类教育根本面貌的新的教育形态。本文在对目前高校在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育人质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校素质教育问题成因对策
所谓“素质教育”,即:(1)立足于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各类人才的个性化教育;(2)是在培养学习成就需要,使学生以学习为乐事的轻松教育;(3)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教育;(4)面向全体学生的合格教育;(5)充满创造性的开放式教育;(6)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主导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是倡导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一、目前高校素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思想政治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理想淡化、信念动摇、道德失范,与学生接触时不注意教师身份,过分渲染社会的阴暗面,表现出消极心态和实用主义价值观,未能做到严于律己,人格魅力不强。
2.教师责任心不强,缺乏创新精神。
一些教师不注重教学质量,备课不认真,在教学内容、手段、方式方法上比较守旧,没有什么新的内容;有的教师甚至上课迟到,提前下课,上课接手机;有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管教书,不顾育人,对学生逃课不管不问,课后不辅导、不答疑,与学生较少联系。
3.大学生思想素质欠缺。
具体表现为视野狭窄,认识偏颇,思想认识不高,存在知行不一现象,崇尚及时行乐,理想信念淡漠,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认识模糊,缺乏奉献精神;部分学生价值观趋向于功利化,有的学生在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下,三番五次跟任课老师求情,要求给予其及格,以便其入党;有的学生对待考试缺少应有的严肃性,夹带小抄或相互间抄袭等。
4.大学生道德修养欠缺。
良心约束无力,社会公德不足,法制观念淡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在少数学生中有所表现。个别学生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认为这是一种时尚、流行,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5.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压力下,一些大学生弄虚作假,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不惜制造假证书、假文凭等;部分学生学风不正,迟到早退,无故旷课,在作业、论文中存在抄袭现象,考试中存在作弊现象;在一些评奖评优、入党、竞选干部等问题上,一些学生不是凭借实力去争取,而是想方设法请客送礼,投机取巧拉关系,追逐名利;有些大学生信用意识缺乏,出具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助学贷款,拖欠学费,等等。
6.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健全。
高校学生普遍存在心理素质较差,自我控制能力、心理调节能力、承受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较弱,情绪低沉,感情脆弱,自卑感强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有面对社会产生的迷惘,也有人际关系不良引起的苦恼和忧虑,还有生活消费引起的心理失衡,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恋爱产生的心理困扰等。
7.网络对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快,善于尝试新事物,网络虚幻的世界给他们心理上带来极大的满足和快乐,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甚至逃课、通宵上网,严重影响了学习和身心健康。
8.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部分同学对学习抱有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忽视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有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精力分散、不能严于律己;有的学生学习很茫然,找不到方向,对于角色的转变一时难以适应,患得患失,对于学习只能机械地应付以图“过关”。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由于社会改革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在竞争激烈、就业难等情况下,部分师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倾向,这种不良倾向在一定时期对人的影响,特别是对年轻人的影响是强烈的,导致部分师生在一些大事大非问题上产生错误的认识,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更加注重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
2.高校规模化发展造成的影响。
一是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的迅速扩大,造成教学资源、师资队伍与扩招后学生规模不相适应的状况,个别教师教学任务急剧增加,每天疲于上课,没有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和提高业务水平,甚至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备课,更谈不上为学生辅导答疑。
二是随着大众化教育时代的到来,入学分数的降低造成了高校生源整体素质显著下降,学生道德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抱着“混文凭”的思想,不思进取,作风散漫,对身边其他同学造成了较坏的影响。
3.教育机制、管理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影响。
中国式的应试教育制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高校教学改革虽然深入,但管理制度的改革还不能与之相适应,教学过程中多侧重于课堂授课质量,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思想教育功能的体现,教师一味地传递知识,忽视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思想的培养,使教师专于教书而疏于育人。
三、几点对策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素质教育顺利开展的根本,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素质有赖于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等教职员工。高校应建设一支品德高尚、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不断加强教师队伍预期培养,不断提高上岗师资质量,广泛吸引高素质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合理使用、鼓励支持在职提高。还要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有责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和陶冶学生。
2.打造素质精良的素质教育队伍。
素质教育的开展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教师对素质教育本质的理解、把握,以及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等等。一是要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中心,把校园建设与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校纪校规;二是要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大师德教育力度和深度,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三是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加强对学生工作人员的能力培养。
3.推进“以学生为本”的“体验式”素质教育。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高雅、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促进学生素质提升的土壤,提高学生的社会认可度和社会影响力。一是要积极发展学生社团组织,举办各类讲座,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二是要进一步开展普及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问题预警机制和危机干预机制,让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学生之中,引导学生构建阳光向上的心理特质;三是要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引导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意识和能力。
4.加强心理及文化和人文素质的教育。
强化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设置心理咨询机构、解答学生的困惑,使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同时,心理素质教育还要渗透到教学中,心理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应当把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具体教学活动中,使其能够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开成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
5.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
学生辅导员及所在院系的教师应加强与学生家庭沟通,使学生父母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在校的表现,共同承担起教育的任务。
6.经常开展事政教育。
让学生了解国家大正方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对待社会上出现的不良现象,积极面对人生。
7.学会思考,感悟责任。
引导学生在对人对己的理解过程中学会思考、体验成长,鼓励学生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体验生存、感悟责任。
总之,素质教育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探析。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整体上说依然步履艰难、任道重远。
参考文献:
[1]毛宗山.素质教育学导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2]周克庸.素质教育的内涵.山西省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2).
[3]庞文渌.高职生职业素质现状及培养模式的研究.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