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09-06-17谢正国

文教资料 2009年36期
关键词:李时珍爱迪生板凳

谢正国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2课。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水滴及文中人物坚韧不拔的韧性、持之以恒的毅力。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学习“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3.学习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以文化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课文中有许多的成语和滴水穿石意思相近,你能快速地写一些吗?

2.屏幕出示:日雕月琢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孜孜不倦锲而不舍

3.师:“滴水穿石”也可以说成“水滴石穿”。看样子,同学们都对此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带给我们“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板书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品读课文

1.导读一、二节。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了滴水穿石这一自然景观,还记得这一奇观是怎么形成的吗?指名说。结合理解“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等词语的意思。

(2)师:是啊,不管岁月如何沧桑变化,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滴啊,滴啊,永不停止,永不放弃,这多么令人敬佩啊!

(3)屏幕出示: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能把这段文字读好吗?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敬佩)指名读、齐读。

(4)师:水滴的力量大吗?(不大)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就是因为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板书: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5)师:作者在看到这一奇观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屏幕出示:如果我们也能像滴水穿石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这句话你能换一种句式说吗?两种说法有区别吗?你觉得哪一种句式更能表达作者的意思?(认识反问句)我们来读一读,应读出怎样的语气、语调?指名读。学生练习说一个反问句。

(6)师:滴水穿石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在作者眼里它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不,它还是一种精神,是人生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那就是只要做到目标专一,就能做成所有的事情。

2.细读第三节。

(1)师:作者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之后,他又是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呢?(作者列举了三个事例)哪三个事例?指名说。这三个事例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用一个词就叫——(古今中外)。

(2)打开书,自读第三节,完成练习。屏幕出示:

(3)我们先来看李时珍的事例。

讨论交流:

①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随机指导学生理解“翻山越岭”(说明困难之多),哪个词最能体现“不懈努力”(二十几年)

②他二十几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结果是什么?(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点击屏幕。

③你认为该怎样读好这段话?提示:读好刚才找到的能体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语,带着敬仰的心情读。

④指名练读,师生评议。

⑤自由练读,齐读。

⑥你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说出你此时的感受吗?(功夫不负有心人……)

师:从李时珍的事例中,我们感受到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想要做的事情。那么爱迪生和齐白石又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请大家用刚才学习李时珍事例的方法来学习爱迪生和齐白石的事例。

(4)自由轻声朗读两个事例,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爱迪生和齐白石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精神的词语,再试着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准备读给大家听。

①指名读、说,你强调了哪些词?为什么强调这些词?

抓住“迷恋”、“毕生”、“孜孜不倦” 想象并描述爱迪生做电学实验研究时的样子,由“自谋生计” 引出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感受他发明成果的非凡。

师:爱迪生在挫折面前仍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②自由练读、齐读爱迪生的事例。

③一个词说出自己的感受。(苦尽甘来……)

(5)自由读齐白石的事例,事例中的哪一个词或哪一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请把给你印象最深的这句话读给大家听。(“数十年的艺术生涯,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炉火纯青”。)

①这句话或词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勤奋是取得成功的基石,认定的目标就要一直走下去才能有辉煌的成就。)

师:齐白石在成就面前仍能继续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真是难能可贵呀!

②指名朗读齐白石的事例。

③一句话说出自己的感受。(梅花香自苦寒来……)

(6)用敬仰的心情齐读三个事例。

(7)引出省略号。能说明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成功的事例还有吗?从哪里看出来的?(省略号)

师:作者在看到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情景,于是联想到了这三位名人,其实,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还有很多,老师也搜集了几个事例和大家分享,好不好?

①出示张海迪的事例,女生齐读。

张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东半岛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5岁时因患脊血管瘤,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但是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没有放弃生命,更没有放弃生活,她一面以坚强的毅力与决心同病魔作斗争,一面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延续生命。 她不仅自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而且自学了大学英语专业。后来又坚持学习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她刻苦学习潜心钻研了《人体解剖学》、《内科学》、《针灸学》等十几种医学书籍。她用学到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周围群众治病达一万多人次。她还学过无线电技术、音乐、绘画和书法等多门类知识与学科,以此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②出示爱因斯坦的事例,男生齐读。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聪明,所以常常被同学们嘲讽。有一次,手工课老师要求同学们交一份手工制作品。爱因斯坦听了之后,认认真真思考了一番,决定做小板凳。他找来木板、斧头、钉子等东西,开始制作。他先量好宽度,开始锯木板了。年幼的他,卖力地锯着木板,汗水滴在地上,渐渐的,成了一小滩水。要钉钉子的时候,他使尽全身力气,把吃奶的劲都使上了,终于举起了斧头,就算实在没力气了,也会倔强地不叫爸妈来帮忙,因为他认为这是自己的事。终于完成了一只小板凳,可他还是不够满意,又做了一只、两只。等二天,他拿着自己越做越好的第三只小板凳交上去,他才发现别人的手工作品是多么的好。所以,他的小板凳遭受到同学的讥讽,老师的批评。可当老师与同学们知道,爱因斯坦是自己靠不懈的努力做的三只板凳,他们就不再用讥讽的眼光看爱因斯坦,而是敬佩的目光。

(8)你还能举出一些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吗?学生举例。

(9)屏幕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就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古、今、中、外”这四个字分别对应文中的哪一个事例?他们遇到的“顽石”分别是什么?这句话和刚才学的哪句话相似?这样说有什么好处?

(10)齐读第三自然段,抓住关键的词、句,读出感情。

3.引读第四节。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节,思考这节写什么?为什么写?(从反面说明道理,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讨论交流

师:雨水的速度快而且力量大,可是它不能滴穿石块,这是为什么呢?

屏幕出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学生读后,教师指出:这种作者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的句子,叫设问句。这种句子往往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和思考,加深读者的印象。

4.诵读第五节。

(1)屏幕出示: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学到这里,你知道作者的写作意图了吧!找出这句话中的两组反义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目标专一——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半途而废。这样写,一正一反,对比分明。)

(2)理解“铭记”,背诵第五节。

师:让我们牢记这段话,从现在起立下志向,持之以恒,在若干年以后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板书:实现理想。

三、领悟写法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作者在写作上有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讨论交流:

1.从正反两方面说理。

先从正面写岩缝中的滴水能够穿石,再从反面写雨水速度快、力量大却无法滴穿石块,让人对滴水穿石的原因有清晰的认识。

2.通过举名人事例来说理。

古今中外的伟人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让滴水穿石的精神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四、拓展延伸

师:为什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事情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见解。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课后写一篇读后感。

猜你喜欢

李时珍爱迪生板凳
送你一张小板凳
解码李时珍
爱板凳腿儿的老韩
人人认识的爱迪生
秒变戏精
小板凳
发明大王爱迪生
发明大王爱迪生
板凳板凳摇呀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