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提问技巧
2009-06-17陈晶
陈 晶
摘要: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促使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得当的课堂提问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为此,教师应从问题设计目标,提问表述,学生已有认知、心理水平和思维过程等方面分析、对比多种提问方式,从而进行有效提问。
关键词: 课堂提问误区提问技巧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
课堂提问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相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每一堂课中,教师都会或多或少地穿插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但真正善于提问的教师又有多少呢?目前许多教师对于课堂提问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
1.提问过于频繁,问题数量过多。
我通过调查发现,一堂40分钟的课,平均每分钟就问一个问题,学生被诸多问题牵着鼻子走,很少有时间进行思考,往往是在一个接着一个问题的“轰炸”下,“不假思索”地急于回答和应付。
2.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
教师常犯的错误是习惯性地重复问题和问题的回答。这种不良习惯把学生训练为只会抓住“重复”的问题而不认真地或直观地注意问题的初次出现。这种习惯会导致大量有意义时间的丢失,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但这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能重复问题。如在一个很大的没有扩音设备或扩音设备不好的教室,或是问题本身较复杂,有多个层面,就有必要重复问题。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要避免这种无意义的重复。
3.总是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
走进学校,经常听见学生的抱怨:“我的老师从来不点我。”“老师总是喜欢点那几个学生。”从这些抱怨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不满和挫折感。仅向几个(通常是能力强和学业成绩突出)学生提问的教师给了大多数学生一个消极的强化:“反正我的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也不会关注我,尽管玩吧。”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对学业越来越没兴趣,在课堂上开小差,从而导致集体斗志的丧失。
4.控制问题的答案。
你见过这样的课堂没有,就是教师很认真地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是让学生回答后又打断学生的回答,自己完成回答;或者是在学生答错之后没有试图启发学生思考就加入了个人的评价。结果,整个课堂上只能听见教师的观点,而没有学生的观点,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对还是错。这些都是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行为。当学生发现老师不让他们完整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时,他们如何学会思考、形成逻辑思维呢?教师的这些行为往往使学生感到万分沮丧,学生难以形成自己回答问题的逻辑系统,从而使学生消极地对待学习。如果确实是问题太难,教师应该充分地启发学生或留给学生课后思考。
5.给予学生消极的反馈。
当学生回答只是部分正确或不完整甚至完全错误时,很多教师仅仅只是简单地说:“你离题了”,“不对”,“不正确”。有些时候,教师故意出些刁钻古怪的题目让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回答,当学生答不上来时加以冷嘲热讽,以示惩罚。实际上,这都是消极的反馈方式,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愿望。此时,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性策略。如用:“你再仔细想想,看还有没有要补充的?”“不,并不全对。”或“你能告诉我是怎样得到这个答案的吗?”这些不带任何消极感情色彩的中性语句。
二、课堂提问组织教学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以上这些做法,严重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限制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势得不到体现,导致的后果令人担忧。有鉴于上述种种后果,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来组织教学活动,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课堂,抓住每个提问点。
(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教师要精心设计一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参与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教育实践证明,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问题情境的创设手段很多,如故事、对话、投影、音乐、电脑显示等,这要根据当时授课的时间和情境而定。比如,导入新课就可以采用故事引入法、悬念法、单刀直入法、出示实物法等,当然,这还要根据课文内容而定。
(2)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巧妙的提问,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要善导善控,必须致力于提高“问”的艺术。当学生真正有了阅读障碍,需要帮助时,教师的点拨式提问方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美国心理学家古德曼认为,阅读仍是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他将阅读看成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期间包括了感知和理解两个部分的相互作用。
在阅读上,学生因为知识水平、生活经历、文字理解等方面的因素,对文章某些内容或词句难以感知和理解,因此,了解学生根据其认知水平巧妙设题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向课外知识迁移、拓展,而太难或太易的问题都起不到如此效果。
2.抓住提问时机。
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师生情感交流和精神对话的过程。这就是要用教师灵感的火焰去照亮每一个渴求知识的心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常常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并珍惜灵感出现的良辰美景。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努力追求的境界。
当然,教师的教学灵感必须产生于博学多闻的基础之上,即所谓“厚积而薄发”,同时还随时让自己处于一种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的“临战状态”,这样才能使教学灵感发挥到一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境界。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更具有特殊的任务。
3.巧设提问内容。
问题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目的和重点进行整体考虑,主要是有难度的综合性问题与细节性的局部问题相结合,使课堂提问主次分明,先后有序,提出的一些问题前后贯通,相互配合,以利于促进思考问题,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一个坡度或者梯度,这样才能由浅入深。
最后,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和引导。语文新课标指出,评价要根据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在保证达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促进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
4.精心研究学生,做到因材施问。
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竞争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
5.精心引导学生,学会提出疑问。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问”“会问”,善于“发问”。学生自己经过深思后,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才是最有思考价值的。教师更要科学地运用“无错原则”来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比如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以树立起他们的自尊、自信,帮助他们驱逐心灵上的阴云,使整个教学过程沉浸于一种和谐、纯洁、疏朗的氛围中,从而展开思与想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帮助学生产生一种质疑、批判的勇气,富于想象力的创意,新颖的观点。
总之,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加强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十分重要。一堂课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能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现教师的教学魅力,奏出最美妙的乐章。
参考资料:
[1]孟献华.促进课堂有效提问的视角分析.中小学教育,2005,7.
[2]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