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009-06-17王根军

文教资料 2009年36期
关键词:自学课外阅读习惯

王根军

摘要: 语文是当前教学改革最为活跃的一门学科。历次教改大讨论,语文总是走在最前面。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从未间断过教改探索,从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进行着深入的研究。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教育研究已进入到更深层的空间,但是,语文教育为什么还是受到最多的责难和非议,本文作者针对这些现象,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健词: 教育改革语文教学学习方法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卓越的语文教育家。叶老有一句非常精辟的话:“教是为了不教。”结合不少实践经验,我就“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好语文”这一话题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

一、抓好开端,培养学生喜爱语文的心理优势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生入学后的50天特别重要。因为此时学生的新鲜感和上进心最强,是实行“先入为主”的最佳时机,这时使学生形成喜爱语文的优势最佳,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机。此时要让学生做主人、乐于学、得方法、入轨道。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上好准备课

初次和学生见面,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师的“亲”和“诚”,用生动事例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然后提出近期的、切实的目标,学生便易于接受了。

2.争取学生喜爱老师和老师所教的科目

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个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最重要的是在工作、学问和成绩上表现得都非常出色。此外,民主、和谐的教风,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是争取学生喜爱教师并产生持久、稳定的积极性的重要条件。笔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当问及“我希望语文怎样上?”时,学生提出了三个“讨厌”、三个“要求”。

(1)讨厌“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的教学方法,要求给学生发言、讨论、质疑的锻炼机会。

(2)讨厌那种为了分数而考前死背、考后忘光的考试,要求改革方法,化苦学为乐学。

(3)讨厌大量过重的作业,要求少留作业或留一些有趣味的作业。

这种民主的教学方法和态度,能很快获得学生认可,也是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宝贵时机。

3.抓好若干个“第一次”

比如,学生第一次在老师引导下分析课文;第一次写好一篇习作;第一次从老师手中接过自读自学的“钥匙”;第一次听老师示范朗读;第一次听老师示范朗读;第一次看老师写板书……

这些都将在学生心目中留下终生的记忆,教师要力争使每一个“第一次”都引人入胜,学生就会满怀探求新知的渴望,不甘落后地跟着教师去追求新的成功了。

二、培养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

任何语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良好习惯,包括阅读的习惯,积累、练口、练笔的习惯。这里,笔者谈谈习惯的培养。

1.课内阅读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症结之一,是教师对课文的讲授冲淡了各层次的语文训练,剥夺了学生自己阅读、感知、理解、消化课文的主动权,名为阅读教学,其实根本没有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

阅读习惯的培养关键是要有方法可以遵循,有系统的训练步骤,逐步培养两种习惯:一是认真阅读的习惯;二是在自读自学的基础上深思熟虑,完整答题的习惯。

2.课外阅读

现在,课外阅读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被繁重的作业负担占据;二是放任自流,无章可循。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要想解决这两个矛盾不是没有办法,只要肯坐下来,这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教师的正确引导很重要。

课外阅读应该有基本的规则和要求、范围和深度的指引。如笔者为学生所定的课外阅读的规划有:

(1)每天读一篇佳作。①课内必读课文;②《散文选刊》;③自读课文;④内容健康的报刊。

(2)每天做阅读记录。每个学生每天都要把所读佳作的篇名、作者、出处记录在“阅读总表”中,留作资料,兼作监督。

(3)摘抄“四例”,积累“珍宝”。指导学生把佳作或报刊上“闪光的珍宝”挖掘出来,并分门别类地把它们收集在自己的“仓库”(课外阅读笔记)里,养成广泛涉猎课外读物、注重积累的阅读习惯。

针对什么是“闪光的珍宝”,怎样鉴别又如何分类等问题,笔者提出了易选、易学、易记的“四例”,如下:

①“事例”:对人对己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迹。

②“史例”: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有意义的事例。

③“语例”:名人、伟人的话,以及警句、箴言,等等。

④“段例”:对自己的思想和写作有启迪帮助的片段。

这样通过课内、外阅读材料的量的积累,如果学生能够持之以恒,就会达到质的变化,写作文时也不会因为头脑空空而无从下手。

三、改革教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自学课

以培养自读、自学能力为目的,以培养独立分析能力为主要内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的不同特点和规律,自读自学课文,写出“自学笔记”。学生写自学笔记的过程,也是他们通过自身努力,不断认识新知,掌握新知,不断解决认知矛盾、争取成功的过程。这时,学生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认真而热烈,会使大脑兴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都有所提高。

2.讨论课

此课以培养评析、概括、辩论、质疑、创新能力为目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根据自身实际,对不同文体的重点段落、重点问句、写作特色等进行分析、讨论、讲评。师生可各抒己见、展开争论、取长补短。

3.欣赏课

以培养评析、鉴赏能力,激发阅读兴趣,促使课内课外阅读活动的密切结合为目的,或者由教师示范讲评好书、好文,或者由学生登台评析教材中的自读课文,或者介绍自读体会感想。这些活动可使学生的各种情感体验均得到满足。

4.练习课

以归纳、复习、巩固各项基础知识,进行各项语文基本技能训练为目的。在教师指引下,以教材中的单元作为材料进行听、读、写等多种形式的综合练习,侧重动笔写。

四、激励向上,让学生不断体会成功的快乐

语文教师应时刻不忘通过有的放矢的、巧妙的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在探求新知、增长才干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学好语文的自信心,不断体会成功的乐趣——这是不断深化语文改革的重要保证。

1.激励向上

激励向上,就是通过对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与培养,调动学生学好语文的积极性。心理学家发现,人的非常才能往往埋得很深。诚如中国古语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学生正处在个性成熟的重要时期。语文教师有责任努力探索如何通过教学活动激励学生不断向上的愤悱精神,进而培养学生宝贵的心理素质——自信心。

每天学生都会在语文教学所涉及的不同方面和不同活动中,表现出自己的才能,有的学生喜欢朗诵,有的学生擅长作文,有的钢笔字写得漂亮,有的分析文章有独到长处,有的爱讲故事,也有的读起书来爱不释手……语文教师应善于抓住“教育机会”,制造“教育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是甜蜜的,并且通过一次成功引导学生追求更多的、更大的成功。

2.因势利导

现代中专生对于始终禁锢在教科书、课堂、作业、考试的小天地里的封闭性生活都有厌倦之感,他们渴望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得到施展各自才能的机会。他们希望阅读课外书,希望有充实的主体生活,希望有时间看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

语文教师有责任结合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有责任感在理解学生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发挥、发展语文才能,在心情愉快之中不断增长语文才能。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教师勤于思考,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心理氛围,才能引导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走近语文、热爱语文、学好语文。

参考文献:

[1]丁志光.教师要正确面对新教材.河北教育,2005,(3).

[2]潘永庆.课程——学校教育的直接产品.人民教育,2007,(12).

[3]何迪远.开发课程资源的有益尝试.语文建设,2004,(12).

猜你喜欢

自学课外阅读习惯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