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德育与美育结合策略

2009-06-17

文教资料 2009年36期
关键词:蔡元培美育美的

任 动

摘要: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与美育教学资源。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并在教学中付诸实践,将德育与美育结合起来,必然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陶冶大学生的高尚情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德育美育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进行德育与美育的渗透,是很有现实意义的。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随后,素质教育在中国教育界全面展开。推行素质教育,主要是对学生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心理教育等。其中,德育与美育的实施尤为重要。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总任务的核心内容加以强调,并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进行了专门论述。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一生身体力行提倡美育,他说:“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作美育。”[1]因此,美育其实就是培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手段,能够使人更好地建设和享受生活。因为人要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就必须拥有健康而丰富的情感,而美育的实施正能潜移默化地陶冶人的情感。正因为如此,将德育与美育贯穿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始终,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民族的未来,意义十分重大。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与美育教学资源。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并在教学中付诸实践,将德育与美育结合起来,必然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陶冶大学生的高尚情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中国古代的教育就十分注重德育与美育的结合,“以中国古代之教育证之,虞之时,夔典乐而教胄子以九德,德育与美育之教育也”[2]。现代以来,很多教育家更是强调德育与美育结合的重要性。朱光潜说:“美感教育的功用在怡情养性,所以是德育的基础功夫。”[3]可见,德育和美育并不是彼此孤立、毫无关联的,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美育是德育的基础,德育与美育时有交叉,互相影响、渗透。殊途同归,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养人的高尚人格。

但是,尽管高等学校把德育工作列为首位,十分重视德育工作,在德育工作方面投入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德育的实效不尽理想,长期以来,德育的低质、低效一直是困扰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主要问题。同时,当下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中也存在着较为普遍的美育盲点。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中学阶段终日身陷“题海”,忙于应付各种各样的测验与考试,缺乏美的熏陶。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审美能力的缺失就成为了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种现状,高等学校的教师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理念,人人自觉扮演德育与美育教师的角色,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与美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德育与美育教育。

在高等学校诸多课程中,文学课程蕴含的德育与美育资源称得上最为丰富,可以说,文学课程就是德育与美育资源的“富矿”。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勤于思考,努力探索怎样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与美育教育的内容,并选择恰当的策略,将德育教育与美育教育落到实处。

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与美育资源,能够很好地对大学生进行德育与美育教育,但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将德育与美育结合起来,还必须选择恰当而具体的讲授策略。

一方面,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作家的创作思想,实施德育与美育,将德育与美育结合起来。蔡元培毕生主张“以美育代宗教”,提倡以德育为中心,同时又强调了美育对德育的辅助作用,“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4]。并且,在蔡元培看来,美育对于人的成长来说,甚至比智育还重要,他说:“当着重要关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慨;甚且有‘杀身以成仁而不‘求生以害仁的勇敢。这种是完全不由于知识的计较,而由于感情的陶养,就是不源于智育,而源于美育。”[1]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很多优秀的作家在创作中自觉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艾青就曾说:“我们的诗神是驾着纯金的三轮马车,在生活的旷野上驰骋的。那三个轮子,就是真、善、美”,“真、善、美,是统一在人类共同意志里的三种表现,诗必须是它们之间最好的联系”。他在自己毕生的诗歌创作中,一直实践着自己的诗歌理论,一以贯之地追求真、善、美。当代作家朱鸿也说:“实际上作家在本质上是求真,求善,求美的,这已经是常识了,然而知易行难,甚至有的人走着走着便忘记了基本原则。如果作家别无他意,惟为真善美而写作,那么他将进入一种生命写作状态,而这样的写作状态则是一个伟大作家必备的。”[5]执著追求真、善、美,并将三者结合起来,是有良知与责任感的作家的共同理想,而富含真、善、美的文学作品,必然能够给人以德育与美育教育。

另一方面,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的分析,来实施德育与美育,将德育与美育结合起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很多优秀作品,体现了真、善、美的统一,完全可以结合这些作品在教学中进行德育与美育的渗透。如艾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鲜明地体现了诗人对真、善、美的自觉的艺术追求。《大堰河——我的保姆》的“真”,主要从作品的主题表现出来。诗作的“善”,是通过“大堰河”这个艺术形象地成功塑造展现出来的。而诗作的“美”,则体现在形式和语言两个方面,具有形式的散文美和语言的口语美。《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诗人浓郁的感情,既有对劳动人民的爱与赞美,又有对旧社会黑暗现实的恨与诅咒,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同时,自由奔放,不拘格式和韵脚,只追求感情的真实和表现的自然的散文美,质朴而又自然、“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口语美,又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大学生通过认真阅读、仔细体悟,既能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又能获得美的享受与陶冶。在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中,人与人之间是那么的亲善、和谐,互相帮助、互相扶持,教师可以以此教育大学生要做一个正直善良、乐于助人的人。同时,作品中有大量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淳朴的风俗人情的描绘,可以借此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教师通过美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可以在与德育的结合中使他们成为全面、自由发展的人,而且会渗透到他们的情感道德认识和造形活动中,促使他们在道德方面的进步。

德育是理性教育,强调以理服人;美育是情感教育,强调以情感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实践中,将德育与美育结合起来,必将使大学生的思想得到净化、精神得到陶冶,从而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蔡元培.美育与人生[A].蔡元培文选[C].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189,190.

[2]蔡元培.对于新教育之意见[A].蔡元培文选[C].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33.

[3]朱光潜.谈美感教育[A].朱光潜美学文集(第2卷)[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505-506.

[4]蔡元培.美育[A].蔡元培美学文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174.

[5]朱鸿.呼唤生命写作[N].光明日报,2006-07-25.

基金项目:周口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校级立项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德育与美育渗透研究与实践”(编号:J200816)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蔡元培美育美的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蔡元培的气度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