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 Going Home 中 文 化 背 景 知 识 的 导 入

2009-06-17孟燕只

文教资料 2009年36期
关键词:丝带文化背景课文

孟燕只 沈 娜

摘要: 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也密不可分。培养语言习得者的文化素养是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本文以课文Going Home 中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为例,说明了在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关键词: 语言教学文化导入重要性

一、引言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语言是一种特定文化中基本和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对文化有着本质的、不可替代的影响。“语言是一个用于人类交际的、具有任意性的声音符号系统”。迄今为止,人们对文化的定义很多,但总结起来不外乎两种。从广义上讲,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文化即“由人类文化价值观念所构成的知识体系”。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认为:“语言是社会现实的向导。”也就是说,通过语言的特征和使用可以了解一个种族思维、生活的特点。有了语言,人们才能把自己的知识、观念、创造发明方面的行为模式等传达给别人,传播于社会,使之成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并反映了该民族的信仰和情感。因此,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是语言的底座或环境。

本文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为理论基础,以Going Home一文中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为实例,指出对于语言习得者而言,在某些情况下,要想更好地理解语言结构必须有意识地去理解目的语的文化背景。换句话说,能否成功地掌握一种语言和是否理解那种文化关系极为密切。同时指出,在语言教学中必须注重文化知识的渗透。

二、课文Going Home中文化背景知识导入的教学设计

1.Going Home故事内容。

教材《现代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二课Going Home是Pete Hamill写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最早刊登在1971年10月14日的《纽约邮报》上。故事的梗概是:长途车上坐着一位沉默不语的男子,在同车的年轻游客的盘问下终于开了口。原来他刚从监狱出来,释放前曾写信给妻子:如果她已另有归宿,他也不责怪她;如果她还爱着他,愿意他回去,就在镇口的老橡树上系一根黄丝带。如果没有黄丝带,他就会随车而去,永远不会去打扰她。汽车快到目的地了,车上的人们都坐在靠窗户的座位上往外看,只有这位男子不敢张望,他害怕迎面而来的可能是失望。突然间,全车的人都沸腾起来:远远望去,镇口的老橡树上挂了几十上百条黄丝带,这些黄丝带像欢迎的旗帜迎风飘扬……

2.以歌曲开场。

Going Home刊登后不久,这个动人的故事就被写成了歌曲Tie a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Ole Oak Tree(老橡树上的黄丝带),并成为不朽的音乐作品。而后这则故事又被改编成日本电影《幸福的黄手帕》。在教学设计中,我选用了男歌手佩里·康莫演唱的《老橡树上的黄丝带》作为开场。他用优美、浑厚、抒情的声音唱出了主人翁文戈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优美的旋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听歌,学生也了解了故事的大意,为课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 巧借提问讲述故事写作背景。

只有了解故事的写作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故事要传达的思想。在讲述写作背景时,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可以问:“In your opinion,why was this story so popular?”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培养他们发散思维。这个故事发表于1971年。众所周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正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潭。这一时期,诸如同情、理解、信任、互爱这样的传统美德正慢慢流失。而Pete Hamill的这个故事则向人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人们之间依然存在真爱,传统美德没有丧失。人们乐于接受这样的事实,这也是故事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4.利用图片直观讲述“黄丝带”的象征意义。

在Going Home这个故事中,主人公文戈写信给他的妻子:如果她还爱他,就在老橡树上系上黄丝带。当他回到家里,看到上百条黄丝带迎风飘扬。在这个故事里,黄丝带象征着宽容和理解。此后,人们赋予了黄丝带更多的象征意义:责任、感恩、爱情、包容、和平等。在介绍黄丝带内涵时,笔者收集了大量相关图片,并加以分类。通过对图片的介绍,直观讲述黄丝带的象征意义。

5.借用地图介绍文化、历史、地理背景知识。

Going Home的主人公文戈从纽约州出发,要回到位于佐治亚州布伦斯威克的家。这是一次漫长的旅途,要经过几个州。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展示一张美国地图,直观地画出线路图,排列出从纽约到布伦斯威克的旅途线路,增加感性认识。同时展示搜集到的与课文相关的美国风景图片介绍沿途各州的人文景观、豪华的都市、繁忙的小镇、农场和金色的海滩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扩展想象空间,认识文中的文化、历史、地理背景,扩大知识面,理顺思路,分清层次结构,把握总体布局。

三、在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1.语言和文化的密切联系要求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必须兼顾文化教学。

学习语言并不仅仅是模仿发音、学习语法、记忆单词、背诵文章,还要了解该语言所体现的文化,最终达到正确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目的。“语言与文化是紧密联系的,不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即使能说英语,在交流中也难免产生误解和其他困难”。我们在语言课堂上讲授文化至少要达到三个目的:(1)让学生熟悉文化之间的差异;(2)帮助学生跳出自身文化的圈子,从目标文化的角度考虑问题;(3)通过各种课堂练习,强调理解语言和理解文化的不可分离性。

2.文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从而对语言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现代大学英语》选材丰富,内容涉及英语国家历史、地理、社会、人文、价值取向和社会观念等。如果教师在讲解课文的同时,能够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加深印象,使学生能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目的语。

3.在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5月版)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必须“熟悉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发展现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大纲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目标明确、具体,已经把文化教学提到了一个新高度。

四、结语

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又应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手段,把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一部分,从文化的角度来教授语言,使二者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戴炜栋,何兆熊.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Claire Kramsch.Language and Cultur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5]殷霞.注重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J].大学英语,2000,(11).

猜你喜欢

丝带文化背景课文
孩子的智慧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灵动飞舞的“冰丝带”:国家速滑馆
背课文的小偷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白丝带》:纳粹是怎样炼成的?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
“蓝丝带”空气净化产品质量万里行在京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