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规范性探讨
2009-06-17张金帅
摘要: 网络语言自在网络上出现,至今被广大网民所接受并不断地使用、传播,不少专家学者都对其规范性进行了大量研究。文章从语言发展规律、语域、修辞和网络文明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确立网络语言的规范标准。
关键词: 网络语言语言发展规律语域修辞规范标准
网络语言自在网络上出现,至今一直备受关注,其研究也成为了近十年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不少专家学者对其出现的原因、性质、特点、类型等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就其使用的规范方面,争议颇多,态度褒贬不一,没有形成定论。
目前从众多专家学者的观点来看,对网络语言的态度不外乎两种观点:一种是抵制网络语言,视网络语言为语言垃圾、语言污染。洪治纲先生在《寻找当代汉语污染源》一文中将网络语言列为“游离于汉语规范之外”,是影响汉语发展的污染源。闪雄的《网络语言破坏语言的纯洁》一文也对网络提出尖锐批评,完全持否定态度。以语言风格富于民族特色而知名的作家冯骥才认为:“网络语言给我们的民族带来了冲击,甚至造成了一定的‘烧伤度。”他担心道:“网络语言的美国化倾向,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严谨和精致。”
另外一种观点就是认为网络语言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合理的。在这个前提下有人完全肯定网络语言,如邝霞在《网络语言——一种新的社会方言》中认为,网络语言是“新新人类”的“新新话语”,是网络时代寓言发展的标志之一。有的人认为网络语言存在合理性,主张对网络语言采取规范措施加以约束。“2005年的网络语言的新闻报道中,有关一些省市语言文字工作和立法中涉及网络语言内容的共有42篇,占全年检索结果的15.6%”①。其中,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官方网站“上海市语言文字网”发布了提交审议的《上海市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草案)》②,共23条。这是国内首次将规范和限制网络语言语汇行为写入地方性法规。
对网络语言这一新的语言现象,我们应该运用动态的观念考察,而不是用静态的规则绝对地对其进行简单处置。网络语言,作为传统语言在网络上的变异应用,是在动态的语用过程中出现的,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不仅要看它是否符合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而且要看它是否适合当时的主题情境。在符合当时语域的前提下,突破语音、词汇、语法规则进行的创新,还要考虑是否符合语用规则。
一、语言发展规律
语言的发展通常是向日益满足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的,即语言的发展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交际需要的。语言体系中,词汇最能及时反映社会变化,例如“红卫兵、牛鬼蛇神、造反派、走资派”等词语就反映了“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样,网络语言是为了满足网民们在网上交流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出来的。网民经常使用的网络语言分为两种:第一类是为了与互联网这一新事物出现的一系列现象相适应而制造的新词,如“主页、下载、服务器、浏览器、客户端、版主”;第二类是为网民们所常用的随意的网上聊天语言,如“白骨精、蛋白质、恐龙、青蛙、童鞋、偶像、天才”等。
第一类网络语言现在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渐入人心,为大众所接受使用。引起众人争议的网络词语集中体现在第二类,即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狭义网络语言。这部分网络语言的表现形式有为“汉字新词”(如白骨精指白领骨干精英的缩略)、“表意数字”(7456表示气死我了)、“谐音替代组合”(斑竹指的是版主,大虾指大侠高手)、“字母缩写”(IC是“I see”的缩略)、“情意符号”(:-D大笑)、方言词语(童鞋指同学)及“童言赘语”(片片即照片)这几类。
这部分网络语言与以往新词语产生的机制不同。从语言自身功能发展的需要来看,这又是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交际需求的必然产物。在网络时代,交际的领域从现实的面对面实时交际扩大到了网络领域的跨时空交际,为了满足这种交际需求,网民们创造出新潮的网络语言,使得语言的交际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延伸。
二、语域
语域是语言使用的场合或领域的总称。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M.A.K.Halliday)将语域定义为,语言变体可以按照使用的情况划分为语域。语言使用的领域的种类很多,例如:新闻广播、演说语言、广告语言、课堂用语、办公用语、家常谈话、与幼童谈话、与外国人谈话、口头自述等。在不同的领域使用的语言会有不同的语体。
不同的语言风格适用于不同的语域。网络语言是现代汉语在网络空间的变异,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变体。它以网络为载体,是网民之间交流信息和情感时所使用的语言。在互联网上聊天时,双方是不见面的,网民现实的身份(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信息)完全处于隐藏状态,他们必须借助于网络语言来表现自己的身份特征。同时他们所借助的工具是键盘和屏幕,交际靠文本模式进行,交流时的面部表情、语调、姿势、语气等这些辅助表达手段统统都被省略了。网络交际的这种特殊性使网络交际者既无法真切感受到交际双方所处话语情景的气息,又无法借助具体的情景、社会、文化语境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去补充、完善语言所传递的信息量的不足。因此若想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标点符号、特殊符号、数字和字母等组合在一起,模拟现实交际中的面部形态,不断创造出一些生动活泼、充满怪异情趣的表情符号,以期望获得接近现实交际的丰富生动的效果。如:(^o^)/表示举手欢呼;<<<<(:-)表示戴着高帽子;@_@高度近视;:-D表示大笑;>^-^<表示猫。
网络语言的使用环境主要是网络,如QQ聊天、BBS、论坛、博客空间等。网络语言具有创新性、直观形象性、简洁高效性、风格幽默等特点。从语言的社会功能来看,这些网络语言的产生满足了交际的经济、简便的要求,满足了青少年网民活泼个性化的心理要求,因此在网络上大为流行,尤其受大多青少年的青睐。根据调查显示:网络语言在上网聊天时的使用率是最高的,达到76.96%;在日常会话中达2.45%;在书面写作中占5.88%(写作内容为日记或者随笔);在游戏中占2.45%③。网络交际的语域催生了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发展,同时网络语言的使用场合也大致在互联网上。
三、修辞
网络语言为了表达诙谐幽默、轻松自由的效果,需要运用多种修辞格式。其中,双关、比喻、借代、飞白、仿词等是最常见的修辞格。网络语言经常使用双关、比喻等来表达轻松幽默的气氛,数字双关如“5201314”表达的是“我爱你一生一世”,语义双关如“潜水”表示“只看帖子不发言回复”。比喻在网络语言中的使用也比较频繁,增加了语言的深刻性和表现效果,如用“青蛙”来表示“长相比较丑的男性”,“恐龙”表示“长相比较丑的女性”。借代如“美眉”,用女孩子漂亮的眉毛来指代漂亮的女孩子,既形象又活泼。飞白是一种明知其错、故意效仿的修辞文本模式,这种修辞文本的建构,是表达者为了形象、生动地再现所叙写的人物形象而故意记录其说写的错误。这种修辞文本的建构,在表达上有形象、生动的效果,在接受上使人有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网络语言使用飞白主要采用语音飞白和文字飞白。如“偶、童鞋、银”,是根据方言读音产生的。网民看到这些词汇的时候,就可以比较生动地感受到各个地方的乡音,感觉比较亲切。
网络语言在多种修辞格式的使用中产生发展,同时,多种修辞格的运用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得网民在网络环境中交际更加轻松自如,摆脱了地域和实践的限制,扩大了交际空间。
四、衡量语言规范的标准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能否满足交际需要是衡量语言是否规范的唯一标准。运用动态的观念看待网络语言,对其规范性也应该运用动态的语用标准来检验。随着交际类型的变化、交际语域的不同等这些语用因素的发展变化,语言也会发生变化。网络交际的语域、网络交际类型的出现,使得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也应运而生。而且,从网络语言的火爆使用来看,它的产生发展和短时间内急速传播,足以看出其旺盛的生命力,也为传统语言的发展繁荣注入了活力。因此,从语言交际功能角度来看,网络语言的存在是合理的。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一些不符合文明道德的网络语言存在。这些网络语言有的存在人身攻击性,有的含欺骗性,有的趣味低级,有的损毁文明道德,对这些网络语言,我们应该提高自身“免疫力”,抵制这些“有毒”的网络语言的影响。这些“有毒”的网络语言需要网络技术进行信息过滤,需要文明道德甚至是法律来规范,不单单是靠语言制度本身来进行约束和规范。对中小学生而言,他们对语言的辨识能力还比较低,对语言的使用还比较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防范,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健康文明的语言和文明上网,抵制“有害”语言的不良影响。
注释:
①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上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22-223.
②上海市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草案).http://www.shyywz.com/page/jsp/showdetail.jsp?con=dzzw&
id=2076.
③杨彦宝,张金帅,牛慧芳.大学生网络语言现状分析.文教资料,2009.9:33.
参考文献:
[1]朱竞.汉语的危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8.
[2]于根元.中国现代应用语言学史纲[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
[3]“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M].商务印书馆,2006.
[4]肖汉明.网络语言: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6.
[5]杨延宝.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现状分析[J].文教资料,2009.9:33.
[6]赵华伦.论网络语言的修辞现象[J].语言文字应用,2005.9:13-125.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