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苏轼婉约词的抒情与表现手法

2009-06-16周盛春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定风波表现手法抒情

周盛春

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宋词在他手中达到了高峰。他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进而成为北宋词坛的革新家。他开创了豪放词风,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打破艳词独霸词坛的局面,确定了豪放词在词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但纵观《东坡乐府》中编存的三百首词,我们发现,严格意义上的豪放之作仅占极少数,东坡词绝大多数仍是明丽清新的婉约词。当然,他的婉约词已迥然异于传统的艳科词。这是因为苏轼对传统婉约词进行了大胆革新,从而开创出风貌崭新、别具一格的“婉约苏体”,为传统婉约词注入清新的活力,大大发展了婉约词。那么苏轼对婉约词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本文从抒情与表现手法上作一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一、抒情上,由“类型化”向“个性化”转变

首先,苏词中抒情主人公与创作主体由分离走向统一。苏轼以前的婉约词多是“男子作闺音”,表现悲欢离合之情,创作主体不以自我的身份向人们讲述、吐露心迹,倾诉衷肠,而常常依托他人之声言志抒情,所以抒情主人公与创作主体是分离的。而苏词中的主人公就是创作主体自我。因而词中主人公常有男子,即使主人公是女子,那也摆脱了女性的温柔香软与婉转缠绵之态,而表现出一种男性特有的深沉蕴藉、含蓄沉着。他词中所写的女子一般没有传统婉约词中的女子的那种脂粉之气、卑顺之态和婉转之辞。如《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中的女主人公就是一个天真烂漫、纯洁健康、活泼有朝气的少女。《洞仙歌》中的花蕊夫人也是一位美丽多情而又高贵优雅的女子。

苏轼在词中注重传达自我独特的感受和人生体验,表达自我人生追求、理想愿望及人生失落的抑郁和苦闷,表现自己人格精神,词中常以自我身份、自我口吻倾诉衷情,坦露自我心灵,剖白自己整个精神世界。所以他的词中常常出现“我”的字眼。如,“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等。即使不以自我口吻抒发感情,那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则是词人感情的代言体。另外,东坡词常常感事而发,词中所表现的情感是词人为现实生活所激荡,心灵受到撞击,郁结于心中的不得不发的情感,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苏词的抒情也是个性化的。这类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满庭芳》(归去来兮)等。

其次,苏轼词中表现了其独特个性气质,自适的人生观态度。苏轼以前的传统婉约词人表现离情别恨,叹老嗟卑,常常沉溺于一己的痛苦无法自拔,词中浸染着浓厚的哀伤。可是在苏轼的词中我们找不到一丝浓得化不开的愁情和哀伤。即使是表现极度的理想失落、人生失意的苦闷之情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并没有沉溺于一己的痛苦而不可自拔,并没有从精神上倾颓下来。相反,我们总能寻觅到他蔑视丑恶、消解痛苦后的超尘拔俗,潇洒飘逸,能寻觅到他通脱豁达、积极进取、直面人生的乐观向上的情怀。在词中他展现了自己独特而完整的士大夫精神世界。如《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写词人与友人持竹杖登草鞋漫步林中,天色突变,急雨穿林打叶而来,友人惊慌避雨,而词人却安然前行,阵雨很快就过去,夕阳又放出光辉。词人告诉我们:不要被春天常有的阵雨吓到,只管笑吟慢步前行,人的一生本来就是出没于风雨之中。瞬间雨过,回头看那刚才急雨萧瑟的来路,再看此时晚霞明媚的前程,也不必忧也不必喜,且安然走自己人生旅途之归程。翻阅苏轼的生平经历知他一生沉浮不定,历程坎坷。但是,他为人豁达,心胸开阔。遭贬、入狱等的苦难和不幸他都能直面正视,这首《定风波》就是有力的证明。全词旨在表达“也无风雨也无晴”这种不介意外在环境的变化无常而一意前行的开朗豁达的心胸、乐观坦荡的襟怀、旷达通脱的情怀。这里的风雨显然有两层含义,它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人生中的风雨。不论是何种风雨,身处风雨中能如此潇洒、飘逸,恐怕只有在苏轼的笔下才有如此个性化的表达。

苏轼在词中将“缘情”与“言志”二者结合起来。将其士大夫的人格修养融入词中,“改变词人戴着面具做人、填词的尴尬局面,让词人昂首立于诗人行列,堂堂正正做人、填词,人品与词品得到高度的统一和融合。”传统的“缘情绮靡”的艳词,到了苏轼手里,竟将它作为一方展示自我身份,呈现自我内心世界,抒发自我性情襟怀,张扬个性的舞台,真可谓是前无古人。

二、将诗歌的表现手法引入词中,丰富拓展了词的表现手法

苏轼以其多方面的才能来创作词,因而表现手法相对于传统婉约词而言有了较大发展。他以诗为词,将诗歌的表现手法引入词中,使词的表现手法趋于完美,富于变化。

使用诗题和小序。苏轼把词变为缘事而发、因情而作之体,为对词所抒之情、因何而生发,作一必要交代和说明,苏轼在词中像诗一样大量采用标题和小序。而且词的题序与词本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的整体。苏轼词中的题序有的交代了词的创作动机和缘起,以指出词中情感的指向。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小序就交代了词人在中秋月夜怀子由。有的词题和词序用来纪实,词本则重抒发由其事而引发的情感,题序与词本二者相互补充。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的词序。

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于苏轼。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又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法。如,《西江月》中的“障泥未解玉骢骄”这一句就是用了晋人王济善解马性的典故,《少年游》中的“恰似恒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这一句中的“画梁”“双燕”也是诗家常用的熟典。类似的例子在苏词中还可以找出很多,这里不一一细数。

借鉴诗歌的寄托手法,词中多有兴寄。如,《贺新郎》中以美人、榴花作象喻,寄托怀才不遇、韶光易逝、美人迟暮之悲。《卜算子》中借孤鸿寄寓自己虽处困厄但不屈身随人的孤高自洁。《水龙吟》中借杨花的“抛家傍路”寄寓自己贬谪黄州时的孤独、寂寞、漂泊之感。另外苏轼也将自己的感情寄予大自然的山水景物中。

以诗为词,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苏轼以诗为词,突破词必合乐的传统观念,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所以在创作过程中,常打破词律的束缚,写出内容健康、形式清新、自然流畅的作品,为宋代词坛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苏轼词中还使用多种修辞,如比喻、拟人、烘托等,而且常常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表现手法多样,刷新了传统婉约词较单一的表现手法。

苏轼完全改变了传统婉约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状况,为传统婉约词开辟了新的方向和道路。他对婉约词的革新和发展同他所开创的豪放词一样,对词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湖南省新邵县职业中专(422900 )

猜你喜欢

定风波表现手法抒情
定风波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春 日
厚重感
会抒情的灰绿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
简论抒情体
《苏东坡·定风波》
《定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