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婶为什么不认同柳妈的学说?
2009-06-16赵文汉
赵文汉
鲁迅先生的作品博大精深,让人百读不厌。每教读一次总会有一些新的收获。
一、四婶为什么不认同柳妈的学说?
本已精神恍惚的祥林嫂又听信了柳妈的“地狱之说”,第二天,“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了。于是她按照柳妈指出的一条“光明之路”,向庙里花了十二千大钱,捐了门槛,回来时,“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她不曾想,鲁家祭祀时,她仍然遭到了四婶“你放着罢,祥林嫂”的断喝。
那么,柳妈的学说,到了四婶那里怎么就不管用了呢?为什么会得不到四婶的认同呢?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祥林嫂犯了逻辑上的“扩大化”错误。在“捐门槛”的问题上,柳妈说得是很清楚的,捐了门槛,“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生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很显然,柳妈说的“捐门槛”只能“免得死了去受苦”,言外之意,在其他方面是不起作用的。祥林嫂却偏偏理解为:“捐门槛”可以“赎了这一世的罪名”,从此她便可以像以前一样做一个“无罪”的正常人,获取摆放祭品的资格。自己犯了“扩大化”的错误,怎么能指望四婶也犯这样的错误呢?
遭到四婶的拒绝后,祥林嫂再一次犯了“扩大化”的错误,四婶否定的是她“做一个正常人”、有摆放祭品的资格,却并没否定“捐门槛”可以起到“死后免得去受苦”的作用。然而,祥林嫂却把四婶的“拒绝”扩大化了,以为四婶这一拒绝说明“捐门槛”什么作用也没有,“死后”也无法“免得去受苦”,因此直到死前她还沉浸在“地狱的有无、灵魂的有无”这类巨大矛盾纠缠的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最终在灵魂毫无安宁的精神痛苦中死去。
第二,柳妈是一个“吃素,不杀生”的“善女人”,所持“地狱之说”当属佛教理论,此说儒教是不认同的。四婶所信何教,文中并没有明说,但鲁四是个老监生,信奉儒教是无疑的,根据“夫为妻纲”“嫁从夫”等礼教原则,四婶也当信奉儒教。因此柳妈佛教之说,拿到四婶那里是不可能得到认同的。别说柳妈早已向祥林嫂说明白了“捐门槛”只能“死后免得去受苦”,即使就像祥林嫂“扩大化”了认为的那样:捐了门槛可以“赎了一世的罪名”,而到了四婶那里也不会得到认同的。所以祥林嫂是没有出路的,是非死不可的。在人教社的新课程教材必修3课本中,《祝福》一文有一幅范曾先生的插图,标题是“你放着罢,祥林嫂!”,图中的四婶手持一挂佛珠,这是不妥的,至少是没有依据的,是范先生妄加的。
二、鲁四老爷“可恶!然而”的是什么?
鲁迅先生的笔墨是以凝炼含蓄而著称的,这一笔法在鲁四这一人物的塑造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鲁四是《祝福》中的主要人物之一,然而整个小说中鲁四只说了六句话,五十七个字,可见鲁迅先生的笔法凝炼至极。而其中的三句却只说了四个字:“可恶!然而……”“可恶!”“然而……”这真是一处凝炼中之凝炼者的绝妙之笔,非鲁迅先生这样的大家所不能为也。
这三句四字的语言很耐人寻味。“可恶!然而……”一句中的“可恶”,骂的是祥林嫂婆家一家人的行为,意思是她们不该将祥林嫂捆绑而去。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句骂的出发点并非是为了祥林嫂不该受到如此的侮辱而喊冤,而是从他自家的利益出发,担心的是“大家看了成什么样子”,气愤的是祥林嫂婆家这样做不给他家面子,“打狗”没有“看主人”。
这一句中的“然而……”应该理解为:然而她的婆家是有权力这样做的,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按照封建礼教的纲常规定,婆家对儿媳是有处置权的,别人无权干涉。鲁迅先生在这里仅用四个字就把鲁四的自私、卫道士的嘴脸刻画得跃然纸上。
“可恶!”一句是骂卫老婆子的。其隐去的含义在接下来四婶的话语中得到了全面的诠释,卫老婆子“可恶”在:“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吗?”可见此“可恶”的出发点也完全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完全是为了自家的面子,于此鲁四的自私性格再次得到强化。
“然而……”一句是紧接着卫老婆子的“这回我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一句而说的,其含义是:你难以荐一个比祥林嫂更好的人来。祥林嫂在鲁四家的表现证明,她既勤快又不“馋”,实在是一个顶好不过的好佣人,所以鲁四认为想找一个比她好的佣人是很困难的,然而,当初鲁四对祥林嫂是“皱了眉”的,“讨厌她是一个寡妇”,可是现在却用“然而……”来表达对祥林嫂的赞许,由此可见鲁四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实用主义”者,对封建礼教的维护完全是虚伪的,在自己的利益与封建礼教发生冲突时,即祥林嫂的“勤快且不馋”的性格特点与她的寡妇身份发生冲突时,鲁四是完全倒向自己的利益一边的,为了“利”,鲁四是可以置“礼教”于不顾的。由此可见,鲁四平日里那副封建卫道士的嘴脸,完全是虚伪的。其虚伪的性格在这里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三句话,四个字,就把一个人刻画得如此的深刻、如此的栩栩如生,非鲁迅先生这样的大家所不能为也。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3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