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一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2009-06-15温天澜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物理思维教学

温天澜

新课程改革和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中考有了新的特点:语文、数学、英语科目实行的是原始分制,物理虽是中考科目,但是实行的是A、B、C、D等级制,师生就放松了物理的教与学。本来初、高中的物理的台阶就高,学生能否很好的跨越?这对于高一的物理教学带就来了很大的挑战。

一、九年级、高一物理教学现状及其分析

现在的中考,要上重点高中是语、数、英考高分再加其他科目有6个A就行了,对于能上重点学校的学生来说取得6个A是容易的事;上普通高中的主要是看语、数、英的总分。因此在初中阶段物理教学是有所放松的,有不少的学生或是老师能够保证取得A的情况下就不再深入了,甚至有部分的学生能取得B就满足了;更有极端做法的是,认为只要读好语数英就行了,把语数英读好就能上三级达标校。因此这一、二年升入我们学校的学生其物理、化学基础薄弱,虽然学校每年都利用高一入学军训期间进行补习一下初中的物理、化学知识。但所起的作用不大,因为学生的物理基础实在是太薄弱了,所以要搞好高一物理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而抽象,多数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高一物理的运算又迅速地从单纯的算术、代数运算过度到函数、图像、向量、极值等运算。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概括、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应用数学能力以及与之对应的优化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质量;而初中物理重在表浅的定性研究,所研究的现象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多数是单一的、静态的、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这对于刚上高中的只有形象思维或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尚处于经验型阶段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思维方式中质量上的飞跃。

高中物理难学是确实存在的现象,大部分的学生觉得成绩比初中退步了,在初中时物理常常可以考80多分、90多分、甚至是满分,而高中呢?常常不及格、甚至从未及格过,对现在的成绩感到不满意,而且对学习高中物理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众所周知,在高考各科成绩中,物理学科的平均分历来都是较低的;而高中学生当中长期有“物理难、化学繁、数学作业做不完”的说法,更是抹不去的阴影,过大心理压力的长期作用会使青少年的心理

承受力不胜负荷,从而产生学习障碍,结果“台阶”的跨越更显艰难。

二、加强物理兴趣教学,注意前概念的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好的方法是从兴趣出发。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从而加深对概念、定理和重要定律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辨别,引导学生慢慢的上路、喜欢上物理,有较高的学习热情,成绩自然会逐渐地提高。

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到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担心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准备。

前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知识前,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而由于中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辩证思维还不发达,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考虑问题容易产生表面性,且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质.所以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前概念.这些错误概念对物理概念的正确形成极为不利,它排斥了科学概念的建立,是物理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在牛顿第三定律教学中,学生认为马拉车前进是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从而对牛顿第三定律产生怀疑.所以教学中针对这种问题设计一个实验:2个滑块,2个轻质弹簧秤,使一个弹簧秤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滑块上,用另一弹簧秤拉动连在一起的滑块,使二个滑块同时前进,通过弹簧秤显示两滑块之间相互作用力,这样就可以排除学生形成的错误认识,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又如在“自由落体”一节教学中,学生对任何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同一高度竖直落下时,不同的物体将同时落地很难想象.因此教学中应强调“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竖直下落运动,但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气等阻力影响,结果当然不会完美.当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实验也就是要重复“伽利略斜塔实验”,使学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从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几乎一样的事实,然后对自由落体运动加以

分析、研究。

三、重视物理教学的基本训练,努力跨过高台阶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基本训练包括两个方面:(1)运用已掌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物理实验技能的训练。通过基本训练可以深化、活化学生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成败的关键在于精选好例题和练习题。精选的例题和练习题,应该有代表性,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有针对性,能针对知识的重点、关键和学生的水平;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思维。对学生分清正确与错误并灵活运用知识有较大补益。 单元教学后,可安排一、二课时的定时练习,题目是精选了的,题型较活,有浅有深。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教师及时进行批改评分,根据反馈信息,上好讲评课。对难度大的题目一般不在课堂评讲,原因是评讲这类题花时较多,针对性不强,可先做好答案,让有能力的学生自己去钻研,评讲的重点是那些错误较多,难度不太大的典型题目。评讲侧重分析物理模型,因为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模型错了,结果肯定不对。对于多数学生已掌握,少数差生未掌握的题目,则只进行个别辅导,根据题目的重要程度与考试情况,把答案分别做成“详解”、“略解”和“一题多解”,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依据,让他们自己去对照、思考。

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的判别;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运算、简单的极值运算等。然而,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似是而非,这里既有学生本身的数学知识差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差,这一特点普通中学普通班的学生更为突出。妥善过渡,降低台阶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阶段,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开始时,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新课的引入,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这要求高一物理教师必须熟悉初中物理教材)。另外,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要作必要的复习与讲解。在进行例题分析时,不仅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也要对数学运算作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演析,还可适当复习或补充三角知识(如反三角的表示、倍角公式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例题、作业和试题一开始不宜太难,期中和期末的测试题应根据学生实际,尽量控制在50分以上和85分以下,以免学生盲目乐观或丧失信心。其次,对书本上精练的概念、定律、定理的叙述,要作适当的语法上的分析,用浅显的语言剖析含义,从多角度去阐述它们(文字、公式、图像等)。最后,对学生中想当然的经验错误,一定要及时针对学生情况,帮助他们找出错的原因,并及时纠正(同时还要注意有的错误还可能重犯)。我们只要充分认识高中新生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和现实困难,尊重学生的这个基本实际,多想办法,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跨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学习台阶。

四、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

从心理上看,初二年级就开始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在高二年级将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思维趋向成熟,可塑性将变小。因此,在高一年级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以顺利地完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是必需的。从生理上看,学生在16岁时已能完成人脑总重量的96%的发育过程,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在语言、文字、数学物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为在高中着重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

就思维发展来说,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这是思维活动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思维发展的动力”。环境和教育只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外因。作为中学生,其主导活动是学习。而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从某种意义来说,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它对学生思维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思维发展的影响上,即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动机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增进,直接推动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包含着“量变”和“质变”两个方面。学生知识的领会和积累,技能的掌握是思维发展的“量变”过程;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的智力或思维的比较明显的、稳定的发展,则是心理发展的“质变”。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学习的难度为依据,安排适当教材,选好教法,以适合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并能引起他们的学习需要,成为积极思考和促使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创造条件促进思维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过程。应该看到,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的。教育并不能立刻直接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发展,它必须以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掌握技能为中间环节。而智力、思维的发展又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才能完成的。没有这个“中介”,智力、思维是无法得到发展的。因为教师教学的着重点应是通过运用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同时给予他们方法,引导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适当的练习,促进他们的思维或智力尽快地提高和发展,不断地发生“质”的变化。这也就是学生思维结构的“质变”过程或称“内化”过程。

猜你喜欢

物理思维教学
只因是物理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我不是教物理的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