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角色,做新课程理念下合格的化学教师
2009-06-15左敏
左 敏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挑战,促使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并付诸实践,尽快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完成由“主体”到“主导”的角色转换,成为新课程理念下合格的化学教师。
[关键词]新课程 学习 更新 转换
新的高中课程重新界定了高中课程的目标,要求高中课程致力于: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其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其具有初步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要实现新课程改革要的目标,除了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材的编写以外,更关键的是如何让教师接受
新课程理念、理解新课程,从而把新课程推向课堂层面,把理想的课程转变为现实的课程。
一、转变观念,不断进行教师专业发展
1、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现代教学要着眼于未来,既要适应社会需求,又要关注个体成长,要培养综合型人才,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教师首先要学会学习。因此,积极参加新课程理念培训班和创新能力的学习,观摩新教法研讨课。努力学习理解现代教育理论,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围绕培养学生能力、教给学生方法、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等方面进行尝试。
2、学习更新的化学知识,为自己“充电”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的化学知识层出不穷。做为从教多年的老教师,专业知识有明显落伍的痕迹。所以我经常光顾书店,购买专业书刊,订阅教学参考,及时为自己“充电”,补充“营养”,还经常通过网络来关注化学发展的动态,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最新化学知识,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3、学习相关学科知识,成为复合型教师
传统的师范教育培养出来的教师,在素质结构上往往专业化有余,而综合素质不高。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的健康很多都离不开化学。有些知识处于边缘学科,不能人为的将其分割。做为化学教师,除精通化学专业知识外,本人还努力学习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知识,并经常和这些学科的老师探讨相关知识,防止各领域彼此孤立,互相重复或脱节的状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有关知识、技能与方法去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4、学习新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技能
一个化学教师,如果具备了高素质的信息意识和能力,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体现出现代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有利于学生信息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努力从身边寻找老师,学习多媒体技术,与年轻教师一起制做教学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二、转换角色,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和对学生评价方式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育心理学指出,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化学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化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化学的愿望。创设情境时,首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二氧化硫的教学时,学生已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情境1:你知道酸雨的成分是什么?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怎样验证酸雨的酸性?情境2:你知道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吗?由此推出二氧化硫应具有什么性质?你能用实验来验证它吗?此时教师已准备好实验仪器及相关药品,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选用相关仪器药品进行实验验证。实验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用PH试纸检验其酸性。实验2:二氧化硫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其现象。然后学生得出结论,结论1: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相似,都与水反应生成酸,都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结论2: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其褪色。最后教师进一步补充:(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的亚硫酸具有还原性,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生成硫酸,所以酸雨的危害很大。(2)二氧化硫中的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它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如它与硫化氢反应表现出氧化性。
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亲自动手完成实验,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参与学习和实验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2、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实行多元化评价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换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的更新上,还应该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方法的改变上。
(1)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体是教师,学生则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根据新课程理念,我将评价主体增加为自评、他评、师评。自评则是被评价者根据自己的表现通过反思后进行的评价,使其得以进步;他评则是其他学生对学习同伴的评价,通过评价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师评则是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建议性的评价,促使学生快速成长。
(2)评价内容多元化
化学教学的学习途径是多元的,学生学习的关心点不同,探求的角度方式不同因而获得的答案和学习结果也必然不同。例如:在师生共同上实验探究课或者社会调查实践课时,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获得的快乐体验,遇到挫折时表现出来的自信心,查阅、归纳、整理资料的方法等。对这种课型的评价,则采用记录、特征描述、过程分析等模糊性的评价方式。而对于习题课或实验设计课,则采用相对精确的评价方法来评价。评价过程中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三、及时反思,不断提高师生整体素质
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习者要不断监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与目标的差距。教学中要求学生每单元定期写出反思日记,采取各种增进和帮助思考的策略,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同时作为教师自身也对自己的教学作出反思,坚持每节课后写反思日记,反思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方面的不足甚至缺陷。通过课后反思,直接客观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转换角色,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观念。教师不仅要“洗脑”,还要“充电”,不断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要以实践经验为基础,不断提高学习、研究、实践的能力,始终让自己的思想和教学行为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得以提高,真正成为新课程理念下合格的化学教师。
参考文献:
[1]陈宝茹.“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挑战”[J].化学教学,2004(1—2).
[2]江家发阎蒙钢.高中化学课程评价[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