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2009-06-15黄会进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小学语文

黄会进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语文教师去探索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年轻一代的全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进行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学会协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目前在校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为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自私,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目标分享,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这样既学会了与人合作,又学会了关心、鼓励他人,为他们今后在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激发较高的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说“我能行,我能克服困难”,并创造机会,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高尚的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社会劳动和公共事务的义务感,对社会集体的荣誉感,对同学的友谊感及国际主义情感等,而这正是道德感的主要内容。如教材中《别了,我爱的中国》,表现了作者离别祖国时依依惜别之情和报国之志。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这些爱国者的行动中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以他们为榜样,培养自己的热爱祖国的感情。《赵州桥》,《卢沟桥的狮子》,这几篇课文介绍的都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赵州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卢沟桥的狮子令人叹为观止,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让学生为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而骄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审美感是一种与人的审美需要相联系的一种高级社会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的课文举不胜举。有的课文表现自然环境的美,如《五彩池》,描写了五彩池的美丽景色,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好。有的课文表现人格美,如《信任》一文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应该诚实、真诚相待。

四、以榜样为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良好性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教育的过程,教材中《守信》一文中宋庆龄严格遵守自己的诺言,《不瞒真情》一文中老舍诚实,不隐瞒真情,《微笑着面对一切》一文中桑兰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一次著名的冲刺》一文中派特利不屈不挠地坚持跑完全程……这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如《微笑着面对一切》一文记叙了体操选手桑兰在比赛时发生意外后,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拼搏,顽强的毅力,微笑着面对伤痛,学了课文后,可让学生写篇读后感,感受桑兰微笑面对人生,与病魔顽强搏斗的人生态度。同时写作教学是渗透个性教育的最佳机会,在写作教学中及时发现、恰当肯定、正确鼓励与引导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渗透。

总之,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语文、对语文学习以及语文文化有积极的感情,才能保持语文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学生正处于似懂非懂的特殊时期,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应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个性品质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语文教师去探索创新。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作出判断和决择,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小学语文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