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抉择中成长的新女性

2009-06-15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5期
关键词:嘉莉赫斯特伍德

邱 岳

西奥多·德莱赛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一位杰出代表,《嘉莉妹妹》是他的处女作。20世纪初,美国正经历着一场急剧的社会变革,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而整个美国文学仍沉湎于理想主义。与同时代许多热衷于描写人生的乐观方面的作家不同,德莱赛在这部小说中如实揭示了美国社会生活的阴暗面,《嘉莉妹妹》在美国文坛上一出现,就产生强烈反响,结果作者不断受迫害,小说竟被列为“禁书”,嘉莉妹妹的形象也备受争议。然而笔者认为,从乡村姑娘到百老汇名角,农村姑娘嘉莉从闭塞的村庄到城市来寻求新生活,成为一名喜剧演员的经历,也是女性从蒙昧服从逐步走向自我认识的过程,作者通过嘉莉的四次选择使她“新女性”形象跃然纸上。

嘉莉妹妹的第一次人生抉择发生在小说开头,当时她正离开农村的故乡到芝加哥去追求自己理想中的幸福。她第一次的幸福观非常单纯,只不过“过过比往日好些的生活——她将是幸福的了”。吻别了母亲,18岁的嘉莉早就满怀对城市生活的梦想,毅然只身去城市试一试自己新的命运。从熟悉的农村转换到陌生的城市中去,对一个涉世未深、人生经验贫乏而又天真无邪的花季少女而言,可谓危机四伏。可是,随着火车车窗外匆匆消逝的熟悉景色,嘉莉的思路却很快转移到“空洞地猜想着芝加哥是个怎样的城市”这个问题上去,暗示出嘉莉妹妹很强的适应能力,为她以后的性格发展埋下了伏笔。

初到芝加哥,嘉莉借住在姐姐家里,然而一切都与她想象中的完全不同,嘉莉看到德姐姐敏妮是:“现在才27岁,虽然还硬健,但已经是个形容消瘦的妇人,她对生活的看法受着她丈夫的影响,对幸福和责任的见解越来越狭隘。”姐姐为了丈夫、家庭终日忙碌而牺牲了自我,她任劳任怨慢慢地积累财富,而这种贤妻良母型的生活方式对嘉莉来说却是极其乏味的,而且正是她所摒弃的。嘉莉几经周折找来的工作远远无法满足嘉莉对“各种欢乐和各种华丽的玩意儿”的渴望,她因病被解雇后更是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困境—一不愿回乡过和敏妮相同的生活,却因找不到工作无法付房租,姐姐不愿收留她而无法留在芝加哥。

正在这时,杜洛埃出现了,尽管只是一个推销员,但比起嘉莉来他却有大城市的生活经验,他把嘉莉带到了一个她从未走进过的世界:奢华的晚宴,梦寐以求的衣物……他用他的温情,用嘉莉所向往的华美的服饰和精致的生活不动声色地引诱了她。嘉莉作出了她的第二个抉择:离开代表当时传统道德观的姐姐家后搬到了推销员杜洛埃为她包租的公寓里与他同居。

在这段关系中,最初嘉莉追求的是正常的感情,她希望与杜洛埃结婚,而他总是推搪;也是在这段关系中,嘉莉的生活发生了质变,她很快地溶入城市中,变成了一个“衣着得体、漂亮、文雅、有风度的姑娘了”,与此同时,她对杜洛埃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将他视为了不起的“大人物”,渴望和他结婚,变为认为“他不是可以获得或保持她的爱情的男人。她觉得,有些方面他不像是个真正的男人”,她变得不想与他结婚了。嘉莉的第三个人生抉择,是在被赫斯特伍德欺骗之后作出的。赫斯特伍德原是汉南—霍格酒店的经理,杜洛埃的朋友。

“他是个非常成功的社交界著名人物。”

“他有一匹马和美妙的双轮轻便马车。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安居在靠近林肯公园的一幢精致的宅子里。从各方面看来,他是我们美国上层社会的一个受欢迎的人物——仅次于豪门大族的第一等人物。”

遇见嘉莉时他正值事业的巅峰。他的绅士风度,得体的言谈举止,在意识到金钱重要性的嘉莉眼中无疑意味着安稳的生活,况且与杜洛埃相处,嘉莉虽然一时得到了生活的满足,但是深藏在她内心的长期对“爱”的渴望促使她更愿意与赫斯特伍德这样有地位又有钱的人来往,赫斯特伍德也对她有过对婚姻的许诺。然而出乎嘉莉的意料之外,如此的一位大人物其实却是位“惺惺作态的正人君子”,他费尽心思去勾引和自己儿女年龄相当的嘉莉,不顾自己朋友的情面和已有家室,最终他以欺骗的手段得到了幼稚无知的嘉莉。作为天真单纯的当事人,嘉莉妹妹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根本没有考虑到世事的险恶,只凭借自己幼稚的知识和天真的理想去行事,结果终于不可避免地上当受骗。不过,嘉莉的适应能力又一次发挥了作用,在已经受骗的情况下,她很快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当她受骗登上去加拿大的火车时,小说是这样描写的:

“当嘉莉眺望着窗外在飞过的风景时,她几乎忘记了自已是被骗,违反自己的意志作这次长途旅行的……在她看来,这是有趣的世界。她的生活刚开始。她并不觉得自己是打了败仗。也没有心灰意懒……她可以从束缚中解放出来而获得自由——谁知道呢?也许她可以幸福”。

此时的嘉莉仍和所有的其他女性一样,把满足物质生活的愿望寄托在男性身上,把杜洛埃、赫斯特伍德对她的“和善、宠爱”看作“抵御外界威胁”的屏障。但是此时的嘉莉也与初到芝加哥时不同,随着眼界的增长,她的独立意识也已经开始慢慢增强了。相反的,赫斯特伍德在失去了芝加哥的天时、地利和人和后迎来了一连串的厄运,投资失败和工作的无着落也慢慢使他从一个富裕的人变成了一个落魄的守财奴。

嘉莉在作为一个毁坏别人家庭生活,引诱男人走向犯罪的女性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女性”形象的崛起。嘉莉已经开始不完全依赖于男性,在生活出现危机之时,努力摆脱困境。为了生计,她不顾赫斯特伍德的反对,决定去演戏,虽然赫斯特伍德反复强调“倘使我是你,我就不想演戏,这不是女娘儿的适当的职业”。但是对于嘉莉,“现在,像在芝加哥一般,舞台就成了她困难中的最后希望。倘使他不能立即找到工作,必须采取一些办法。也许她不得不出去,再去独自奋斗”,因为她“不愿意被拖入贫困之中,或者跟他饿死。她是有演戏的才能的。她能够先闯进去,然后成名起来。那时,他有什么话可说呢?”在嘉莉的心中,“成名”就是幸福。此时赫斯特伍德的颓废沮丧、不思上进迫使嘉莉重新面临生存的窘境,她作出了她第四个重要的抉择:独自离开。

第一次登台,嘉莉就表现出对艺术的极大热忱,从中得到极大的乐趣。由于她的努力,导演渐渐让她演一些稍微重要些的角色。而嘉莉则更加投入,当别人休息时,她仍然在揣摩、练习,考虑如何才能更好地表现角色的心理,力求精益求精。嘉莉则日渐走红,现在的嘉莉终于可以不再依靠男人的帮助,她每天乘坐华丽的马车,住进华丽的宾馆,崇拜者前呼后拥。名誉、金钱、地位纷纷涌来,她终于成为了红极一时的大明星。

作者通过对这四次抉择的详细描述,使嘉莉妹妹这个“新女性”形象逐步成熟、丰满起来。从最初懵懂的乡村少女到掌握着自己生活的名角,从被动地受骗顺从到主动地离开,嘉莉妹妹背离了以姐姐、姐夫为代表的传统道德观,凭借着她的美貌与不懈的努力追求着自己的梦想。然而,已经物质化与欲望化了的城市生活却注定了一种主体结局:即使人们获得成功,他们也不可能获得幸福。

与她在舞台上演绎的美丽的爱情故事相反,现实中嘉莉的爱情一次次地被欺骗。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嘉莉先是被杜洛埃欺骗,接着又被赫斯特伍德欺骗,最终得不到真正的爱情。事实和她台上的演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华丽的演出更衬托出嘉莉空虚落寞的精神世界。

在小说的结尾,当赫斯特伍德在廉价的小旅馆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的时候,我们看见了嘉莉仍然坐在摇椅里摇荡着、思索着:“你独自坐在窗前的摇椅里,必然会梦想着,渴望着。你坐在窗前的摇椅里,必然会梦想着你永远也触摸不到的幸福。”与最开始“过好日子”和“成名”的幸福不同,嘉莉在一次次的追逐和得到中,渐渐离幸福越来越远。

德莱赛笔下的嘉莉妹妹,不再是受了委屈只会哭泣的格蕾卿,不再是为曾经的错误而充满负罪感的苔丝,不再是明白了卑微的地位却拥有不定未来的娜拉,她是拥有了强烈独立意识勇于追求梦想的新女性。她果敢、坚强,为了生存和欲望苦苦挣扎,然而在内心的深处却空虚、迷惘。德莱赛用犀利的笔触完全颠覆了美国文学作品中乐观主义的基调,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写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和问题,而不局限于一时一地的状况,对于今天的我们仍富有启迪作用,这就是世界文学经典的魅力之所在。

猜你喜欢

嘉莉赫斯特伍德
有艺思:支持NFT,你会烧掉一张赫斯特吗?
打瞌睡的房子
打瞌睡的房子
澡缸里的国王
伍德时
中国风格和欧洲传统的相遇十八世纪赫斯特瓷器
嘉莉与珍妮
Adobe助力赫斯特中国公司打造数字出版生态体系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的欲望叙事——论《嘉莉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