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与辅导员工作
2009-06-15包启然
包启然
大学新生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段心理问题高发期称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由于大学与中学各方面的差异,使学生出现种种不良心态并带来不适应,从而造成心理问题。及时解决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防微杜渐,使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恢复心理平衡,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挫折的承受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高校尤其是辅导员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环境和地位的变化引起失落感。许多大学新生在中学时期是学习尖子、优秀学生、班级干部,各方面受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和照顾。而进入大学后,他们发现身边都是跟自己一样优秀或是比自己成绩更好的同学。自己中学时考试名列前茅,现在只能排在中等;原来是鹤立鸡群,现在是平凡无奇。这种环境的变化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心理落差,过去的优越感一扫而光,失落感油然而生,于是开始怀疑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在大学新生中,来自综合能力方面的差异也引发出许多心理变化。进入大学后,衡量个体价值和能力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才华、兴趣、风度、交往能力等也是引起人们关注的重要品质。于是,一部分大学新生对比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这种地位的变化会导致学生自我评价失调,从而带来自我意识的矛盾和混乱。
2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导致苦闷。进入大学前,许多学生迫于学业负担太重而对大学生活及现实社会了解甚少,只是通过家长和老师的渲染,对大学过于理想化或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并以考上心目中的高校作为终极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阶段埋头苦读。但是当他们跨人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于是心理产生失落感。另外,还有部分新生对于所上的大学及专业感觉与自己的期望反差较大,心理感到苦闷。
3大学学习的不适应导致压力增大。在大学里,无论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都与中学差别很大。中学时,教师不厌其烦地“传道、授业、解惑”,那种“抱着走”的态度一点也不亚于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在大学,教学实行学分制,学习完全靠自觉。简而言之,前者是有人监督,靠的是他律;后者是没有监督,主要靠自律。许多大学新生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失去他律后又缺乏自律,放松学习导致出现心理上的“无目标状态”;也有些大学新生入学后对所学专业或课程不感兴趣,常常被气馁、自卑、抱怨、后悔等消极情绪所干扰,学习十分被动,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还有部分大学新生受社会上知识贬值论和“60分万岁”等不良风气影响,学习动力明显不足。所有这些情况都导致大学新生学习压力增大,有的甚至带来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4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导致孤独压抑。大学新生来到新的环境,他们无不迫切希望了解他人并被他人了解和接纳,因此都渴望人际交往。但是,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都是他们未曾经历过的,而现有的交往能力又不能满足自身交往的需要。于是,有的新生认为自己的交往能力欠缺而害怕社交或挑擗社交,显得压抑;有的新生以自我为中心,自恃甚高,独来独往,显得孤独;有的新生爱好猜疑、富于幻想,或清高自负,喜欢嘲弄讥讽他人。
5生活方式的不适应带来不安全感。大多数大学新生读中学时是走读的,而大学住校过的是集体生活。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过去他们是整个家庭的中心,集体生活观念淡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不太懂得社会公德,只希望别人来照顾却很少懂得照顾别人,普遍缺乏相互谦让的理念。现在处于集体生活之中,由于个人生活习惯的不同,容易与同学闹矛盾,产生心理冲突、困惑和烦恼,由此也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6经济负担的沉重压力带来失衡感。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学生每年的学费在3600~6000元左右,民办高校甚至是上万元,加上平时必要的生活费用,每年开支在1.5万元左右,这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不是一笔小数目。少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较好,个别人花钱大手大脚。部分学生受攀比心态的影响,在承受繁重学习压力的同时还承受着生活上的压力,无法安心学习,经济负担是困扰一部分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二、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
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不同的个体会有所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原因。家庭环境和教育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认为学习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于是把学习成绩看成是衡量一个学生能力的主要依据。但是进入大学后考试少了,学习成绩已不再是衡量一个学生能力大小的主要依据。由于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多才多艺的学生常在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同学中的焦点。而在中学阶段由于学业负担过重,许多没有得到全面发展的学生,与那些多才多艺的学生相比,势必感到自己—无是处,甚至处在自卑的阴影之中。还有一些家长强迫自己的孩子考进他所不喜欢的学校或专业,上大学后他们对大学没感情,对专业没兴趣,甚至萌生退学的念头。此外,个别过于优越的家庭、个别过于严厉的家长或个别家庭成员关系不和谐的情况,也都会对新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2个性原因。个性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显得偏执、自负、多疑、内向等性格的大学新生,都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90后的独生子女已成为大学新生的主体,他们的个性和优越感普遍较强,但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精神脆弱,受不了委屈与挫折,缺乏容忍其他人和事的能力;他们唯我独尊、清高自负,缺乏善待他人和帮助他人的精神。这些都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进而引发心理问题。
3学校原因。这里主要指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对心理问题造成的不良影响。由于高考竞争激烈,导致各中学不断攀比升学率,使得学校不得不把分数和排名放在学校工作的第一位,忽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而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因为学习上的相对自由轻松,原本隐藏的心理问题便暴露出来。
4社会原因。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困难。随着全球金融风暴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全国的整体就业形势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这无形之中给大学新生带来一些心理负担和压力。此外,我国目前的用人用工制度尚不完善,招聘、就业中的人为因素干扰较多,使大学生心理受到某些困扰。当那些学习努力、成绩较好而家庭背景一般的学生,看到那些父母有钱有势的学生整天逃课、上网、睡觉等无所事事的样子,常会感到社会的不公和前途的渺茫,从而引发某些不安与恐惧的心理。
三、辅导员与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辅导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高校辅导员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位老师和引路者。因此,高校辅导员自身的心理素质,对大学新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的影响和示范作用。辅导员与广大新生的交往过程,是师生之间思想、品质、意志、情感和人格等方面进行复杂作用和影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所具备的心理缝康知识,对大学新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起着示范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在大学新生出现心理危机时,起着帮助、引导和解难的作用。实践证明,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知识越丰富,他的人际交往关系就越好,心理承受能力就越强,情绪、性格就越乐观、开朗,他对大学新生的良性影响力也就越大。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处处把握自己的态度、情绪和言行,以平和谦逊的态度、稳定平静的情绪、恰当稳妥的言行,影响学生、激励学生。这样学生也会从内心景仰辅导员的魅力与风度,把辅导员视为学习的榜样、效仿的楷模,进而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辅导员还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学会必要的心理调控方法,通过适当的方式,放松紧张的情绪,形成良好的心理反应能力,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每一个学生。
2多渠道了解新生的心理情况。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高校辅导员是最接近新生的心理辅导教师。了解新生的情况包括心理状态,可以通过表面观察、直接接触、问卷调查和与家长沟通等多种渠道进行。及时尽早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有益于对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早期评定和早期干预。另外,对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问卷调查,可以初探新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建立起他们的心理健康档案。对发现有心理危机或有家庭病史的学生,要注意跟踪了解、交谈,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特别是要与家庭配合,共同做好这些新生的思想工作。我们还要通过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新生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3做好入学初的前期引导工作。新生入学初的前期引导工作包括:举办心理讲座,请老生交流学习和生活经验。设立班级心理宣传员,协助心理咨询机构进行活动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新生尽快顺利地适应大学新的环境,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集体生活之中;另一方面可以从中释放新生种种不适应的情绪,一定程度上分解新生迷茫、浮躁、焦虑的情绪,在心理上给新生打好预防针,从而使新生早日进入良好状态,并减少造成心理问题的隐患。
4善于在集体活动中进行引导。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集体活动,为新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既可以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校园生活,又可以使他们在活动中丰富知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实践证明,举办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并在活动中善于引导,也是调节心理失衡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5动之以情,赢得新生的信任。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最容易得到新生的信任。新生有什么事情首先找自己的辅导员,辅导员对学生的真切关心,很自然成为新生遇到困难时第一个倾诉的对象,对思想有波动的学生辅导员也就能及时对症下药。辅导员要处处关心新生的日常生活,经常去宿舍与他们谈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向院系领导反馈情况,让新生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对他们的失误或过失,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其感到辅导员是在真正帮助他们。
6构建大学生的成才服务体系。大学生的成才服务体系,就新生这一部分而言,可以为大学新生心理减负减压,可以为新生的学习进行辅导,可以帮助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也可以为处于困境中的新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帮助其顺利度过难关。所有这些,高校辅导员都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协调与辅助作用。
总之,辅导员在大学新生入学后,需及早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使新生在智力上、情感上得到全面发展,为学生认识自我、完善个性、开发潜能,避免心理障碍和心理危机提供最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