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09-06-15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5期
关键词:心理大学生教育

李 威

21世纪是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也是人才激烈竞争和人才素质全面发展的时代,心理健康已成为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网络环境下,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利用网络环境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保护当代大学生不受或少受网络环境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特征和成因

大学生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有着鲜明的个性。他们渴望交友,希望被别人理解,同时又不愿主动与同学交往,在这样的矛盾心理状态下,网络的开放性满足了大学生渴望交流的内心需求。但是,网络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等特点。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没有完全形成,缺少足够牢固的精神屏障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其行为易受影响。他们在网络面前有时缺乏足够的理智,有的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后烦躁不安,有些大学生宁可荒废学业也要和电脑网络为伴,还有部分学生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误入歧途,近年来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案件也屡见不鲜。那么,大学生网络依赖有哪些特征?究竟是什么力量驱使大学生产生这样的行为?

1大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寻求自我价值

大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渴望友谊、理解和支持。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空间的扩展和社会阅历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交往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他们需要了解别人,需要通过别人来了解自己,需要爱与被爱,需要有机会来显示自己的优越和展示自己的专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大学生心理的单纯性,常会使部分学生在交往中遭受挫折,并表现出不同的人际交往障碍,如多疑、害羞、自我封闭和社交恐惧,使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得不到满足,而虚拟的网络世界为他们自身价值的满足提供了便利。在网络世界里,人们在一个非以貌取人的环境下相互认识和了解,每一个网民拥有平等的发言权,在网上可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这对现实中觉得处在卑微地位的大学生更有吸引力。在互联网上,他们可以跨越时空彼此相识,形成一种理性而又持久的亲密朋友关系。他们可以建立个人主页,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资料,通过双向或多向交流的网络载体,让网友们认识和了解自已。通过这种交往,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会得到实现,自我评价也会提高。当自我价值实现时,在主观上就会产生自信、自尊和自我稳定的感受,会觉得生活有意义,使人充满热情。反之,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得不到实现时,就会缺少自信、自尊和自我稳定感,这正是一些学生沉湎于网络的内部动机。

2大学生通过上网进行心理宣泄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在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学业负担较重、人际关系紧张、失恋、生活的窘困等等,使他们对社会环境以及校园生活中的诸多不完善的方面大为不满,严重的还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进而影响身心健康。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行为的“心理驱动系统”由两种心理倾向构成:一是寻求满足的心理倾向,二是避免伤害的、防卫的心理倾向。大学生在寻求满足、进取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压力会导致其产生避免伤害和自我防卫的行为,以求获得心理的平衡。网络由于具有隐匿性、开放性、便捷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为大学生适时地转移、倾诉和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提供了机会和场所,通过此种方式,他们宣泄被压抑的不良情绪,并获得一定的心理自疗效果。因此,网络极易成为许多大学生躲避孤独和排解心理压力的场所,上网成了他们释放心理压力、松弛身心的一种方式。他们或到QQ聊天室向网友倾诉自己的不快,或到对抗游戏里冲杀一番,就如同人们喜欢唱卡拉OK、听摇滚乐、喜爱足球一样,通过尽情的呼喊、喧闹来发泄心中的郁闷。

3大学生在网络中追求娱乐的l心理

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捷、无地域限制、拉近传播者之间的距离等优势,它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目前的文化和娱乐形态,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网络媒体可以汇集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形式,在技术上实现了多媒体传播,达到时空交融、视听兼备的综合性艺术效果,营造出特定的情感氛围。这就打破了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打破了现实生活中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广播三足鼎立的势力划分。传统媒体提供的新闻和信息都是封闭的,观众只能随着传播者的意图被动地接受媒体的信息。而在网络传播中,网络观众可以主动接受所需要的信息,随心所欲地点击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可以参与媒体的传播活动,成为媒体的一部分,或与媒体传播者交流沟通。网上游戏、聊天、听音乐、看在线电影和读娱乐性文章是大学生网上娱乐的重要形式。网络媒体把文字阅览、画面浏览和声音聆听融为一体,将欣赏者的感觉全方位打开,使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味觉和嗅觉协同活动,获得多感官刺激,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网络传媒具有的这些特征和功能,正好同大学生追求新奇、浪漫、惊险、刺激的求知探索心理特征相匹配,所以上网冲浪成为他们业余休闲的重要方式。

4大学生在网络中的情感表达心理

大学生通过网络实现情感表达的需要,这是在大学生内心深处潜藏的极为深刻的上网动机。他们在网络中结识朋友,获得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情感交流、尊重和满足。网络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满足对爱的需求的场所。在网络里,他们表达情感的方面主要有聊天、建立个人网页、网恋和在BBS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大学生的聊天中,聊得最多的话题是爱情和友谊,因为爱好兴趣不同,他们在“虚拟世界”里相互交谈、互相倾吐着秘密。在网络上,他们展示的自我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经过粉饰的或者是理想中的自我,他们在那里可以寻找理想中的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可以找到没有缺点的恋人,这种现代的、纯真的、柏拉图式的爱情童话,能够满足他们内心深处对浪漫爱情和真诚友情的渴求,也可以慰藉深藏于孤寂的心灵。他们中的大多数虽然幻想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经历它,但现实不会有这样的机会。

5大学生在网络中探索和尝试新生活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每天“三点一线”,难免感觉到单调乏味。心理学家弗洛姆指出:“一个人生理上和生物上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但是他们仍然不满意,仍然不安宁”,因为缺少了“一种能够使他变得主动的蓬勃生机”。因此,追求新鲜感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人的本性就是要不断地寻找和开辟更加广阔的天地。大学生上网正是为了寻求这种不断扩展的、不断更新的、能够给人以新鲜感的生活,这种新鲜感包括惊奇、喜悦、清新和振奋。上网可以使大学生走出自我狭小生活的空间,认识和了解更广大的世界。

二、消除大学生网络依赖负面影响

的措施

面对网络依赖的负面作用,笔者认为防范措施不应是阻止学生上网,而是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通过科学的网络管理和教育,达到消除网络依赖的负面作用这一目标,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1应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能力

当前,大学生上网最大的问题是网络成瘾。实践证明,比较有效的办法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等主渠道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对信息的判断处理能力。学校可以多组织学生参与网络话题的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加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影响的能力。对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教育要纳入平时的管理,而不能放任自流。同时,要对沉溺于网络的学生进行定期观察,并及时和家长联系,注重其在学校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并及时备档,建立心理档案。

2妥大力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质

在大学生成长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提高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质是当务之急。学校及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硬件配备和对有关人员的网络技术培训,建立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懂网络技术知识的师资队伍。

3要抓好校园网的建设和相关论坛的管理

根据教育部有关学校信息教育发展目标要求,学校应成为学生上网的主渠道。建立校园网络,学生既可以便利地在本校的局域网浏览资料,也可以通过外联网站接人因特网,搜索更加丰富的信息。校园网的最大优势是进行交互式教学,满足学生参与讨论需求。为了满足学生交流和宣泄的心理需求,还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聊天室,由相关教师轮流操作和做版主。这样,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了解其真实心态,掌握宏观导向的主动权,坚持主流价值观,因势利导地给予学生教育和帮助,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更加强学生网络行为的监控和管理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特点,某些人肆意在网上传播反动、低俗、淫秽等非法信息,制造网上信息污染。高科技的网络在这些问题面前还显得很脆弱。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尽快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网络把关工作,把负面的网络信息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学校应加强校园网络的服务功能,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进行规划部署。学生的网络思想教育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管理和引导,我们要让正面的网络资源占据学生的网络生活。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网络的育人优势,采取有效的手段,尽可能地减少负面效应,为大学生创造清洁、良好的网络环境,让他们在网络时代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心理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题解教育『三问』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