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角色”浅析
2009-06-15夏静娴
夏静娴
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是对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中坚力量,只有对自身角色正确定位后,才能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以满足社会对其角色的期待,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在深入领悟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完成角色扮演过程,这一过程中包含着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三个要素。
一、角色期待
2006年9月,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定位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领导者。根据要求主体的不同,辅导员角色可概括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学德育工作者和辅导咨询服务工作者,其主要工作职责包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热点问题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就业指导和学生团学骨干培养等八个方面。这充分体现了社会对辅导员角色提出的要求与期待,只有通过政治思想素质、道德情操、文化素养、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操守的全方位培养锻炼,才能胜任高校辅导员这一重要角色。
二、角色领悟
面对集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为一体的辅导员工作,笔者认为辅导员角色是教师、领导、家长和朋友的混合体。
1作为教师,要表现责任心
辅导员首先是人民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应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增强荣誉感与使命感,正确认识“无处不教育”。通过对学生工作的全身心投入、坚定的意志品质、耐心的引导帮扶来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坚定自己的人生目标。通过党团组织建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通过校风班风监督,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社会公德教育;通过教室宿舍管理,对学生生活习惯态度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公平、公正的奖优助困,引导学生树立正直诚信的良好品质;通过突发事件处理,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等等。在这点滴细微的教育过程中,责任心是工作之魂。作为辅导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主动关心学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解学生之难,助学生之力。
2作为领导,要体现公心
大学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过程,学生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和谐团队建设的参与者。因此,辅导员要转变管理理念,认识到好的领导不是“独行侠”,要充分发扬民主,制订有效目标;积极与上级领导、各职能部门沟通,取得支持;激励学生要从战略意识出发,选择合适的集体成员放在合适的位置,让学生真正成为管理的主体,从而在自我管理中不断成长提高。辅导员在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过程中,要本着公正的态度,用活奖惩“指挥棒”,通过评优乃至于口头表扬的方式鼓励表现出色的学生更加努力提升自我,通过批评让学生理解到不断修正错误就是受教育的过程。公正廉明、知行一致才有助于辅导员威信的树立。
3作为家长,要表现爱心
大学生大多远离父母,没有了家庭的呵护,难免在遇到诸如新生适应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问题、就业问题等一些问题时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继而在行为上表现为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生活懒散、不参加集体活动、情绪低落等等。作为辅导员就要成为学生家长的替代者,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每一个学生成长的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在关注所有学生的基础上,要重点关注问题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性格较孤僻的学生,等等。要用爱心去呵护学生的成长,培育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
4作为朋友。要体现细心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辅导员与之进行思想间的对话和交流,“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是一个灵魂撞击另一个灵魂。我国高校目前的辅导员队伍大多以年轻教师为主,对时代的感悟和思维的活跃性有利于与学生的沟通,要从同龄人的角度关心学生,热心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将教育工作情感化、人性化。如果当学生处境困难时、遭受挫折时、情绪低落时,收获欣喜时、享受成功时等等时刻,都能想到向辅导员倾诉,那么辅导员的角色扮演就取得了质的飞跃。
三、角色实践
在深入理解辅导员工作内涵、明确角色定位的基础上,面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在实践工作中,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专业水平的提升
辅导员应在思想上把辅导员工作当作事业来对待,树立专业信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中心,作为辅导员本身,更应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关注时事政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政治敏感性。同时在实际工作当中主动学习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等的基础知识,对于心理健康咨询、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日常工作中经常运用的知识,除了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外,更可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就业指导师资格等专业培训考证,持证上岗,用专业理论知识与方法技巧推动自身工作开展。除此以外,鉴于辅导员工作是主要以人为对象的工作,对个人素质水平的要求非常广泛,更应采取多种形式提升自我技能,比如通过阅读演讲与口才的相关书籍、观看演讲辩论比赛等方式提高口头表达和宣讲能力;参与团队拓展训练提高组织统筹能力;观看音乐会等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等能力的培养。辅导员只有通过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才能成为教育、管理、服务与辅导学生的专业化人才。
2注重加强人格修养
人格从心理学角度讲,是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心理品质。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沟通最多,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人。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作为学生的榜样,辅导员更应重视个人能力、气质和品格的塑造,要清楚外貌、体态、服饰等个人外在因素在老师与学生情感交流中的作用。学生对老师有一种“向师性”,会时刻注意自己老师的言行举止,只有服饰整洁、仪表从容、举止端庄才能让学生产生敬意。因此辅导员要根据自身形体、气质、爱好、工作性质形成得体的外部风貌。自己文明高雅的外在形象,既体现了个人的良好素养,也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辅导员要重视良好师德的培养,努力追求健康、完善、和谐的人格。“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事事做楷模。”教育是一种信仰和信念的传递,辅导员的热情向上、开朗乐观能影响学生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生活、面对挫折考验;辅导员的真
诚民主、无私关爱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自主、宽容大度的品格;辅导员的镇定从容、勇敢果断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
3注重制度建设
(1)构建先进党团组织
通过学生党团组织的构建和有效管理,可以更全面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重视团干部的遴选与培训,制定团员大会制度、支委工作会议制度、团员考评制度等;在学生中组成党章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由学生党员负责帮带,使团员成为党真正的后备力量;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方针,发展思想成熟综合素质全面的优秀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通过党团组织在学生中发挥喉舌作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进社团、进公寓,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创建和谐班级管理模式
每学年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班干部,充分发挥班委的核心作用。指导班干部自主开展工作,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工作例会制度、班委考评制度、民主监督机制、宿舍管理制度等,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做到每一项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每一位学生有参与、有收获,将“竞争友爱”的意识融入学生心中,形成一套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模式。适时进行学习宣传、文体活动,学风建设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学生干部工作能力,创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
(3)完善奖贷助体系
搭建奖学金、助学会、国家助学借款和特困补助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奖贷助体系。成立以班干部和普通学生组成的评比小组,建立“贫困生档案数据库”“学生贷款管理数据库”“各类奖、助学金获得学生资料数据库”等,使各项助困工作管理数字化、规范化、制度化,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优助困。做好年度的奖学金评比及各项助学金的评比和发放工作,并利用网络进行公示,提高透明度和监督力度。要深入了解困难学生隋况,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和因天灾人祸等陷入困境的学生随时得到资助;加强与各种正规勤工助学机构的联系,创造贫困生参加勤工俭学的机会。
(4)规范心理辅导工作
根据青年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以班级辅导结合个别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国际认可的心理问卷(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为每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与每位学生沟通,采用“包干到户”的方式,依托学生党团组织和学生骨干,每人负责一定数量的学生,对学生的各种心理异静情况争取预防为主,早日发现;重视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力求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通过报刊、广播、宣传栏等形式,结合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健康热点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