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独立综合性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2009-06-15林启慧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5期
关键词:辅修资格证书专业知识

林启慧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迅速地成长起来,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促使社会资本投向了教育事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具备资质的大学先后成立了一些二级学院,这些二级学院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长为独立学院,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从专业型教育向复合型教育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正导引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迈进。时代呼唤着高素质人才的出现,而我国人才如何接受国际竞争环境的挑战,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我国现有的351所独立学院面临的一项迫切的任务。当今社会新技术、新工种、新行业不断涌现,岗位职业越来越不稳定,学科相互交叉与渗透,不断向综合化、整体化方向发展。因此,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愈来愈不适应市场需求,社会迫切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一、独立综合性院校所培养的复合型人才的特征

独立综合性院校所培养的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一是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以及多种专业的复合;二是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复合。正如专家指出的:由通才转向专才,再由专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化,具有更广泛、更丰富的内涵。复合型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基础知识面要宽。复合型人才要基本通晓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实现由专业教育向通识教育的转变,要具备较宽的知识面,才能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也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专业知识的综合。复合型人才具有多学科的知识,但这些专业知识不是松散没有联系的,而是相互交叉、融合,能形成新的知识、新的思维方法和综合能力,不仅有助于解决本学科、本专业的问题,而且更容易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学科知识能否融合并综合地发挥作用,是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标志。

3具有创新能力。复合型人才可以通过不同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融合而达到对原来的知识、能力的超越,即能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来思考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4操作能力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主要特征,就在于具有多专业的操作能力,也就是常说的“能文能武”。多专业的动手操作能力体现了复合型人才能力的综合性。

二、独立综合性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

人才的培养主要有通才培养和专才培养。通才培养是指在学生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给予其必要的专业知识,但其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关系比较松散,主要着重于基本素质的培养。专才培养是指给予学生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为了其专业需要而设置,基本能力也主要是为专业服务,其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专业知识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

独立综合性院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既不同于通才培养,也不同于专才培养,它是根据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而出现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是指通过修读第二学历(学位)或辅修跨学科的其他专业等途径,使本科生获得本专业以外第二(甚至第三)个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能适应跨专业、跨学科工作和研究的复合型人才。作为独立学院,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就是将学生就业压力解决在就学期间,使学生能持“双证书”(本专业毕业证书和二学历或辅修或职业资格证书)走出校门,成为应用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根据我院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在独立学院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二学历(位)制。即在本科学习期间参加第二专业(跨学科专业)的学习,获得两个专业的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这种学习方式需要学生参加自考系列的考试,以单科结业的方式累计学分,修满学分和通过学位外语考试,获得由省自考委员会和主考院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如我院学生可选修工商管理专业、法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对外汉语专业、韩国语和日语等二学历(位)专业学习。

2辅修专业制。即学生在学习主修专业(本、专科)的同时,辅修另一学科专业,修满规定学分,获辅修证书。这是以培养专业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相应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修满辅修专业学分,而获得本校颁发的辅修专业证书。这是一种实用、高效的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模式。如我院学生可以选修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财务会计等辅修专业。

3选修课制。通过跨专业、跨分院选修课和全院性选修课,建立学科或专业选课模块,让学生自由选修。学生修满某一模块的规定学分,给予选修课学分。模块式选课有利于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某一学科或专业的知识,加深对该学科或专业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选修课制是一种最灵活、最广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生也可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参加对应国家职业资格的考试来取得证书。如各专业学生可选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通过系统地学习,学生可参加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4职业资格证书制。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的鉴定机构,对从业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并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制订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大力开发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认真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使城乡新增劳动力上岗前都能受到必须的职业训练,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持有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是持有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员工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三、独立综合性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定位

独立综合性院校所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就是具有多种专业能力和岗位操作能力的人才。因此,摒弃过时的、僵化的、保守的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教育适应科技进步的现实性选择。我们要围绕着“基础性、适应性、创造性”等培养定位,构建起独立学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1基础知识扎实。基础知识是相对稳

定的,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基础性课程及基础理论,只有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素质,才能使学生适应知识更新和淘汰的挑战。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基础知识上下功夫,使学生通过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掌握运用综合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同时,增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专业的基本实验和研究技能、计算机能力、中外文能力等,不断增加学生在未来社会竞争中的可持续力,以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

2专业知识面广。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显著特点,一是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和知识、技术的迅速更新;另一个突出特点是高度综合性。这两个特点使得社会上专业的概念淡化,人们在从事一项工作或转移到另一个新的工作领域时,除了基础知识之外,广博的知识面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独立学院在教育内容上要紧跟上新技术革命的形势,要更新技术,要注重课程配套、知识结构和层次结构的完整性,以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面,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的训练,以后就能够适应不同专业、跨学科领域的工作。

3操作能力强。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是以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主。市场上缺少的就是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的人才。理论课教学与实验课、实习课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方法。我院完善的实验设备、齐全的实习工厂为学生进行操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要创造新的知识,发现新的规律,丰富科学知识的新体系,形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知识经济在要求人才拥有知识的同时,特别强调人才的科学创新精神,谁掌握了更多的创造性知识,谁就更有竞争力。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面广、综合素质全面、操作能力较强、具有创新精神,所有这些构成了面向21世纪独立学院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5综合素质全面。既要使学生具备把自己的事业与人类文明、社会进步融为一体的品格和社会责任感,又要具有勇于坚持真理、热爱祖国的思想道德;要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底蕴深厚的人文修养,要自信、乐观、豁达、合群,要有不怕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我院为把独立综合性院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成立了培训中心,配备了专职的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第二学历、辅修专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的组织与管理。我们所提出的“双证书”培养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成为独立综合性院校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参加“双证书”的学习,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就具有多岗位就业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走向社会、走向成功的过程中,需要付出更艰辛的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是独立综合性院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必将给独立学院的发展和壮大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猜你喜欢

辅修资格证书专业知识
辅修:不一定是最优解,但何妨一试
高校辅修专业教学现状与思考
——以天津理工大学英语辅修专业为例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京津冀地区外语辅修专业及辅修二学位现状研究和发展建议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应用研究——以安防技术应用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例
论高职院校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
对艺术院校辅修专业教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注销《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