渲染、抒发和深化
2009-06-15崔亨玉
崔亨玉
[摘要]电影的诞生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的阶段。音乐从电影的无声阶段就开始渗入电影。默片电影中,电影音乐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影片通过音乐表达喜怒哀乐的各种复杂感情,推动音乐剧情的发展。在有声电影里,电影音乐可以渲染环境气氛、民族和地域特点和时代气氛,抒发内心世界的情感,深化主题思想。
[关键词]电影;音乐;作用
一、电影的产生
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是艺术实践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艺术。电影的诞生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19世纪30年代,人类发明了摄影技术,从摄影到电影只有一步之遥,但迈出这一步却十分艰难。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加入电影的创造行业,卓有成效地利用柯达胶片发明了“爱迪生型”的影片,也叫“电影视镜”。后来传入法国,引起卢米埃尔兄弟的极大兴趣,他们发明了“活动电影机”;法国电影大师梅里埃使电影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美国早期电影艺术家格里菲斯,开创了“电影语言”,同时创造了蒙太奇电影语言。
在美国,电影事业成为一种大规模的工业,取得了世界电影的主要地位。好莱坞是美国电影出品的主要基地,好莱坞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基督山伯爵》,影片获得巨大成功。电影事业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黄金时代,推出了不少优秀的电影作品,如《乱世佳人》《蝴蝶梦》《魂断蓝桥》,以及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杰作《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这些都成为世界的经典影片。电影事业发展到今天,奥斯卡奖评选成为世界瞩目的一件大事。电影不再是单纯的娱乐,而是传播文化知识的媒体,而且是对社会有影响的综合艺术门类。中国电影是由西方电影传人到我国而发展起来的。1905年到1931年是中国电影拓荒时期,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这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开始。从1932年到1949年是中国民族电影事业的探索阶段,主要电影有《三个摩登女性》《春蚕》《大路》《神女》《渔光曲》《新女性》《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优秀的影片。1949年到1966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电影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也是电影事业的繁荣阶段。过去只有上海电影制片厂,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7个电影制片厂,又成立了新闻纪录片厂、科教片厂和美术片厂。新中国成立后有了用我们自己制造的电影胶片和电影机械拍摄制作的影片,如《桥》《钢铁战士》《中华儿女》《白毛女》《翠岗红旗》《渡江侦察记》《祝福》《李时珍》《青春之歌》《上甘岭》《林则徐》《老兵新传》《林家铺子》《早春二月》《舞台姐妹》《农奴》《红色娘子军》等。这些电影,不仅题材、内容和形式有开拓性的进展,整体艺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影片质量和艺术水平明显地超过以前“十年”文革“时期,国内外电影几乎全部被封、被禁,许多影片当作毒草遭到全国性批判,除了新闻纪录片厂外,电影厂停产数年,电影队伍流失严重,只生产了极少量的故事片和所谓的“革命样板戏”影片,使中国影坛万马齐喑,一片荒凉。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国电影得到恢复,广大电影工作者重返影坛,积极解放思想,不断突破禁区,努力开拓视野,吸收世界电影艺术,重新恢复了中国电影,使中国影坛出现了崭新风貌。改革开放以后,创作出一批思想内容深刻、艺术上有所创新的电影作品。如影片《小花》《归心似箭》《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西安事变》《人到中年》《沙鸥》《野山》《黑炮事件》《原野》《芙蓉镇》《黄土地》《老井》《红高梁》《血战台儿庄》《孙中山》等。特别是近年来,相当一批中青年电影工作者在实践中成长起来,脱颖而出,振兴中国民族电影事业,展现出中国电影发展的未来前景。
二、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的发展
早期电影只有画面活动,影片不发出声音,剧中人物的说白通过动作、姿态以及插入字幕间接表达。早期电影有《火车到站》《膝行的人》《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大火》《拯救遭难者》等。法国卢米埃尔创造了最早的新闻片、旅游片、纪录片和喜剧片。在无声电影时期,电影发展为视觉艺术,影片《战舰波将金号》和《淘金记》是这个时期的经典作品。格里菲斯在1915年创作的无声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被称为世界电影史的经典,也是美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著名喜剧电影大师查尔斯·卓别林,是无声电影杰出的艺术家。1914年,编导了第一部影片《二十分钟的爱情》,接着是《阵雨之间》。
世界第一个有声电影《爵士歌王》在1927年诞生。有声电影的产生,在电影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电影史上的一次革命,为电影艺术开拓了新的天地。但是,一批有名的电影艺术家,留恋无声电影时期的美学原则,过多挑剔有声电影的一些弱点。随着电影艺术家对声音控制运用能力的增强,以及录音设备、技术条件的改善,有声电影得到逐步的发展。有声电影取代无声电影,是符合电影发展的客观规律的。1935年马摩里安摄制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浮华世界》,彩色胶片的发明,声音和色彩促使电影更趋近于自然。有的电影创作家在一部影片中交替使用彩色片和黑白片,因而收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从此,电影艺术有了新的发展。
三、音乐融入电影
1电影音乐的产生
从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创作第一部电影《工厂的大门》的1895年到1927年,被称为无声电影时代,也叫“默片”时代。正式把音乐引入电影之中是电影之父葛里菲斯,他在1915年的影片《国家的诞生》中,首次与音乐家布瑞尔创作出美国民俗歌谣,并完整地插入电影中,这是电影音乐的一大转折。
2音乐对电影的影响
默片时期的音乐特点,是用音乐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影片通过音乐表达喜怒哀乐的各种复杂感情。著名的默片大师卓别林的影片中,背景音乐很有表现力,有小提琴演奏细腻的旋律,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大型的室内管弦乐团演奏的流动的音乐渲染着气氛,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卓别林的电影音乐特点是,音乐和动作融为一体完成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带着浓郁的卓别林风格。
1927年,世界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诞生,标志着电影由单纯的视觉艺术,发展成电影与音乐相结合的银幕艺术。它极大地发展了电影音乐的本性。从无声电影发展到有声电影,为电影音乐的艺术开拓了新的天地。
我们现在欣赏每一部电影,影片中都少不了音乐,近几年高水平的电影音乐,如影片《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是1997年全球最热的影片。这部电影的音乐有两个主旋律,一个是“爱情主题”,另一个是“露丝主题”。电影的成功与出色的电影音乐是分不开的,作曲家詹姆斯·霍纳也凭借此片夺得奥斯卡最佳原著配乐奖与最佳原著歌曲奖两项大奖。由著名歌唱家席琳·迪翁演唱了影片主题歌,这首歌曲调优美,情感真挚,是对影片中男女主人公杰克和露丝之间爱情的完美体现。这首歌曲的旋律作为全片的核心音乐贯穿影片始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主题音乐是《序曲》,有12首歌曲和《序曲》共同构成了该电视剧音乐的主旋律。它是“红楼梦音乐”的《序曲》,也是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开篇。这个开篇的画面处理非常简单,几秒钟扫过一片青山之后,就一直定格在山巅的巨石上,将注意力全部引到音乐上,由音乐去营造这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气氛。《序曲》音乐所创造的这种艺术境界,也是《红楼梦》全剧音乐的凝练,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3音乐对电影的作用
许多成功的电影如果离开音乐都会大为逊色,甚至有些人说不清他们是因为电影而喜欢音乐还是因为音乐而喜欢电影。电影音乐的作用可概括为如下几点:一是渲染环境气氛。音乐从听觉角度参与到视觉内容的表达,能使环境气氛得到深层次的渲染,恰到好处地烘托与电影内容相关的环境气氛。而且使得电影在刻画人物、描写人物心理、制造戏剧冲突、渲染特定气氛上的张力更加扩张;二是渲染地域和民族特点。电影音乐根据影片故事发生的地点,选用当地特色的民间乐曲或戏曲音乐编曲,根据地方民族特点,用地方民族舞蹈、民族歌曲作为影片音乐,以渲染地域和民族特点,为影片营造出浓郁的地方民族色彩;三是渲染时代气氛。电影中常常根据影片的时代背景,经常编写与社会和时代背景相吻合的歌曲,以达到渲染影片时代气氛的作用;四是抒发内心世界的情感。影片中常常用歌曲来加强和烘托剧中人物的爱情、思想和心理活动等,使人物的情感塑造更立体化和鲜明动人;五是深化主题思想。在一部影片里,往往在关键的时刻出现音乐和插曲,对剧情和主要人物进行烘托、渲染,从而达到深化影片主题思想的作用。电影音乐的插曲把影片的主题描绘准确,把人物刻画得更加细腻完整。
我们不敢说音乐是一部电影的灵魂,但音乐的好坏对于电影的成功与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电影被人们淡忘之时,它的音乐却依然回响在人们耳畔,当那段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我们的记忆就会被带回很久以前看过的某个情节,某个我们曾经为之哭泣过、欢笑过的情节;甚至情节也不复记得,但是感动依旧,还记得那优美动听的电影音乐。电影音乐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电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