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2009-06-15冉秀
冉 秀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知识的主渠道。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工具性,在小学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及其教学规律,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切实改变旧观念,一切以学生为主体,把应试教育改变为素质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人们往往忽视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忽略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一味地追求“及格率”和“优分率”,这是传统的旧观念。我想,如果要改变这一传统的旧观念,就必须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突出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1.1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的目的是为让学生“懂”。“懂”则体现学它的素质。从学习的角度上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与传授只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只有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重要表现。
1.2 深入了解学生,注重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由于受智能或后天条件的影响,他们的差别很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深入学生,作调查了解,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生的个人爱好、特长等。教学时,要给予他们切合实际的指导,帮助他们达到共同的目标。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人爱好、兴趣,使他们充分发展。
2 抓住语文学科的重点,突出训练学生的语文素质
小学语文的素质究竟在哪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教育,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充分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运用。理解程度的深浅,说明学生素质的优劣。要理论联系实际,抓住“训练”两个字,突出语文教学的训练性。
2.1 改变教学方法,切实加强训练。
“教学”指的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训练是教学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训练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教师注重这样的训练,改变教学观点,增强训练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切实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2 抓住语言文字,把握训练重点。
学生一旦有了训练意识,那就必须注意引导学生训练什么?怎样训练?要让学生从训练中获取知识的精华,积累并灵活应用语言文字,懂得分析理解与组织概括语言文字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转变学法,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转变学生学法,古人有“举一反三”之说。教学时,我们必须注重对立正确的“例题”指导,弄清教材编写的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会语言文字,理解语言文字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敢想、敢做,放开思路,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发展。
3.2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自学方法,顾名思义是学生自我学习的各种有用办法,是学生自身养成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把预习引进课堂,把学生的自学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通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将会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