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国际形象为何强于中国
2009-06-14王大卫
王大卫
2009年的“世界和平指数”6月出炉,中国名列第74位,而日本却赫然名列第7,在亚洲国家里高居榜首。此消息在网站公布后,大陆网民回帖如云,其中大都是批驳。有人称这次评比纯粹是胡说八道,还有人坚信这又是西方人的一次阴谋。其实,不仅这次日本国际形象亚洲领先,过去几年不同机构推出的国家形象调查,日本都处于前列。究竟是我们被历史积怨蒙蔽双眼认不清日本,还是调查本身有值得商榷之处,值得深思。
日本“和平指数”亚洲第一
“世界和平指数”始于2007年,由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经济与和平研究所主持,汇集全球专家、智库人士,由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调查部门负责收集和分析数据。研究以144个国家为对象,对其国内外争端。犯罪和恐怖袭击的危险性、政治稳定性等项目进行量化排序。今年,新西兰荣膺“全球最和平国家”美誉,伊拉克则连续3年列倒数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前10位国家中北欧国家占到半数,亚洲国家仅含日本。其他亚洲国家中,新加坡位列第23位、韩国第33位、朝鲜第131位……
为何日本排名如此靠前?经济与和平研究所发布的报告如此评价日本:首先,该国内政稳定,诸如暴力犯罪、有暴力倾向的示威、杀人率等指标均为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因而得分较少(这项评比和中国的高考相反,得分越少越好)j其次,日本尊重人权,法律严格禁止携带枪支,二战后政局相对稳定;第三,日本军费占GDP的比例较低。
对前两点评价争议不大,而军费问题却引发外界广泛批评和质疑。报告承认,日本每年国防费用相当大,达到480亿美元;日本装备优良的自卫队走出国门,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和维和行动,包括颇具争议的赴伊拉克维和:始于1946年的禁止武器出口的规定2004年被推翻。但报告同时解释,日本武器出口数额不大,多年的军事化也一直没有进展。
与“原谅”甚至“漠视”日本的军事化野心相反,研究人员对中(74)、美(83)、俄(136)三国的军事能力却高度重视。《经济学人》杂志也承认,指数肯定会遭受质疑,尤其是军费支出,“有的国家揩油,躲在其他国家(美国)的保护伞下享受和平”。显然,日本就是美国军事保护伞下的国家之一。
中国落后差距来自国内
作为亚洲两大强国,日本1.272分,列第7位,中国1,921分,列第74位,这里面究竟有何玄机?从各单项得分看,引人关注的与邻国关系一项,两国均为3分:发生对外冲突的可能性一项,两国各得1分。这说明,对外关系上中日两国旗鼓相当。
在军费开支占GDP比重方面,两国均为1分;每10万人中的武装人员数量,常规武器进出口数量、重武器总量等方面,两国也各得1分。这说明“中国军事威胁论”在这项研究中并没有影响中国得分,中日两国打成平手。
中国和平指数之所以落后于日本,差距主要来自国内。所有影响得分的国内因素中,只有流离失所人员比率,自杀率和国内有组织冲突致死这几项,两国得分相当,其他各项国内指标日本均强于中国。其中,人权一项日本得1分,中国得3,5分,说明中国的人权状况在西方眼中依旧不佳;政治不稳定性一项,日本1分,而中国2,875分,说明西方对中国政局缺乏足够的信心。另外,在暴力犯罪、警察比例、潜在示威、潜在恐怖行为等各项,中国也全面落后于日本。
客观看,这些数据基本上是科学、可信的,日本的社会诚信。环境保护、贫富差距、教育程度、科技力量均强于中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和谐,从而“和平指数”也高。
当然,数据是会变化的,除两国横向对比,还可以把本国的排名变化加以纵比。对“世界和平指数”的功效,研究人员如此描述:其真正的作用不是某个国家排名如何,而是排名如何变化,因此,跟踪国家和平指数的变化颇具意义。如果在中日之间作比较,两国都呈下降态势,日本较去年、前年下滑两位,名列第7,中国则比2007年的第60位、2008年的第67位均有下滑,且下滑幅度不小。
无独有偶,今年2月一项民意调查也显示,中国的国际形象下滑。这次调查由GIobeScan公司代表BBC国际台进行,调查对21个国家的1.3万人进行访问后发现,认为中国是积极影响的人占39%,比去年少6%。认为中国是负面影响的人的比例则上升到40%,比去年增加7%。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印象在2008年有转为负面化倾向,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和英国,日本、菲律宾、土耳其、埃及对中国的看法都有大幅恶化趋势。
此前的各项调查也都显示,日本的国际形象好于中国。如2007年4月,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一项调查,由27个国家不到3万民众评估12个主要国家,其中中国国家形象名列第5,继续以适度的正面形象出现,而日本国家形象却位居第一,高出中国12个百分点。
來自日本的警示
就在国内各界热议中国的GDP即将赶上日本之际,曾经侵略中国、给我们带来巨大民族灾难的日本却拥有比中国强得多的世界和平形象,这无疑给我们以深刻的警示和思考。但首先不应是指责别人调查和研究的不科学,而是如何寻找,认识差距,然后迎头赶上。
经济与和平研究所掌握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GDP达41927.9亿美元,日本为49113.613亿美元,两国相差不大,而人均GDP方面,中国3160美元,日本则为38580美元,日本是中国的10倍。而常识也告诉我们,GDP不是经济的全部,中国在能源利用率、科技成果转化力、环境保护、教育等各方面都和日本有不小的差距。
在大多数情况下,上述这些差距未必转化为国家形象。国家形象是“软实力”的体现,有时候可以通过采取战略方式逐步地、有目地地提高,如通过媒体对外传播自己的积极正面形象,通过官方或非官方援助树立良好形象,在其他国家遭遇自然灾害时伸出援助之手。
二战后,日本积极塑造良好形象,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大对外经济援助国,打造廉洁高效政府,以此途径在全球获得良好的口碑。日本国民良好的礼仪和公德也受到各国欢迎,跟着导游小旗子规规矩矩旅游的,十有八九是日本人:反观中国却是另外的一番场景,笔者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第一次听到的汉语广播竟然是“请大家要排队,不要大声喧哗,不要乱丢垃圾”。
不过,和良好的国际形象相悖,日本的一些倾向却让人担忧。以朝鲜进行核试验为借口,日本右翼势力抬头,日本媒体及部分政治人物提出“以核制核”,右翼更是致力于修改和平宪法,希望成为“正常国家”的努力从未间断。5月,为迎合日本民族主义,日首相麻生在捷克举行的日本-欧盟首脑会议上大谈“中国核威胁论”。在当前日本备受金融危机困扰之际,民族主义进一步抬头,主张推行强势外交的政客在日本政坛走红,值得警惕。
对历史问题,日本也没有像德国一样真正地忏悔。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坚持一再参拜靖国神社,所代表的是一股不肯认真对待历史的力量,尽管后来者迫于邻国压力有所收敛,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可能会有所反弹。电影《南京!南京!》无法在日本公映,也说明日本对待历史的心态和它的国际形象之间有着莫大的差距。
此外不可否认的是,日本在某种程度上不是亚洲的东方国家,而是“西方国家”,因此更容易在西方标准的评价体系中得到高分,而中国和西方体制、意识形态的不同使得中国时常处于被怀疑的状态。
虽然不可过分迷信这些数据和指标,但作为一个爱好和平、倡导和谐世界的国家,中国的“和平指数”排名落后于日本,却不能只埋怨西方不了解日本侵华期间所犯的罪行。今天的中国,和今天的日本,的确尚有差距待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