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纵论和谐文化
2009-06-13赵晶华
赵晶华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顺应这一历史趋势,创建和谐文化、构建和谐企业已成为一种发展战略。
那么,究竟什么是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要遵循哪些规律和特点?建设和谐文化有什么特别意义呢?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的看法——
王大明:和谐文化的境界是“身心俱谐”
我感觉当前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社会上包括企业里都比较普遍地存在着或轻视、或忽视、或淡化精神的行为,我把它叫做淡化精神作用倾向。
现在,有人主要追求的是物质享受,有人叫物欲横流,好像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思想觉悟、政治觉悟等不怎么重要、不怎么关心、不怎么在乎了。比如,企业里过去来一个新人,同事会问他以前是干什么的,表现怎样?现在要是再问这些问题就会让人觉得可笑。现在一般会问,是谁介绍来的,是什么关系和背景?我感觉时下有些人的觉悟、思想、风气不太好,他们比较关心的只是一个月能挣多少钱。我们搞企业文化建设的,应当承认,企业是一个物质生产源,必须创造物质财富,追求产出和利润,要抓产出,要抓质量,这无疑都是正确的。但是,一个企业不能一味地只顾追求物质效益而忽略精神方面的建设。因为企业是由人组成的,而人是有精神的,其精神的好坏必然影响着绩效的好坏,一支队伍的精神是振奋还是萎靡,心情是舒畅还是苦闷,人们之间是和谐还是矛盾,直接决定着他们创造物质财富时的程度、好坏和质量。
虽然现在一些企业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了企业文化建设中,但有的企业文化是搁在桌面上的,只是一种企业规划,有的甚至是作公关或对外宣传用的,并没有真正转化为行动,也没有发挥作用,这各市场经济的客观要要求、和十七大的要求是不符合的。我认为,作为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一个企业,要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带出一支有战斗力、竞争力的队伍,要培养出一批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优秀干部和人才,这是企业竞争的需要,也是国家长远建设的需要。我们要通过精神层面的追求,立足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文化的力量,使我们队伍的思想素质真正得以提高。比如说,企、业要有责任感、使命感和良好的道德,职工要有理想、有信念、有贡献精神、有较高的情操、有文明的行为等等,这些不是仅靠技术的发展就能做到的,而是要通过精神的、文化的熏陶、激励、渗透才能实现。凡是好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文化建设方面比较突出。
有本书叫《精神工程师》,书中阐述了在企业里,领导者要发挥精神领袖的作用。其中有篇文章叫《以人为本,以文化人》,我的理解就是要通过做人的工作,以人化文,通过政治和文化的力量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精神素质,进而推动企业发展,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承担起国家赋予的责任。
胡平:建设和谐文化意义重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企业和谐文化。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企业和谐文化,符合和印证了全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潮流。当前,“世界是平的”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经济全球化使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可能脱离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系之外,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世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站在这样的历史时点上,中国企业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将和谐文化理念主动融入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体系之中,坚持开放而不是封闭,坚持融合而不是中突,坚持积极竞合而不是恶性竞争,对于人类有益的文明成果,坚持分享而不是排斥,在全球化大格局中追求和谐发展与持续进步。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企业和谐文化,深刻体现了企业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向。百年管理思想的演进,经历了从重物到重人、从制度到文化的过程。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文化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至高境界,已成为今天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发展的最新趋向。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企业和谐文化,以人为本,充分发掘人的主观能动性,构建企业内外和谐的人文环境,适应了企业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发展趋向的深层次要求。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企业和谐文化,高度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中国传统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管子·幼官》明确提出“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谐”。传统的和谐理念告诉我们,今天我们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企业,不仅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要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这对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把握好当前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和谐企业、社会和谐的深^发展。因此我们要:
——在战略思维上树立“人重于物”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建设“人本管理型”企业;
——在价值取向上树立“以义取利”的思想,坚持义利并举的经营理念,建设“诚信经营型”企业;
——在产业关系上树立“价值共享”的思想,坚持竞合共赢的合作理念,建设“友善协作型”企业:
——在社会责任上树立“节能环保”的思想,坚持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
——在安全生产上树立“珍视生命”的思想;坚持防患于未然的安全理念,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
——在服务社会上树立“感恩回报”的思想,坚持奉献社会的公益理念,建设“热心公益型”企业。
徐惟诚:企业和谐文化重点是“人企合一”
和谐不是整体化一,应该是合而不同。和谐不是僵化,不是凝固不变,要有创造、有新的东西,而目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能够使这些东西产生出来。这就需要构建这样一个企业:要有容纳的精神,让员工愿意为企业多想问题,想出主意来并能被赏识,即使主意不用也会得到称赞,这样企业才能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企业文化的首要意义在于形成企业内外共同认同的价值理念和文化主张,从而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根本性的指导和支持。中外企业发展验证了一个规律:唯有基于文化内核的竞争力才是真正的、可持续的竞争力;唯有当文化真正成为企业可以传承的内在因素时,企业才真正构建起生生不息的持续发展的基石。企业文化与和谐文化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密切。和谐文化包括以倡导、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制度体制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互助、合作、团结、有序的社会准则等,它们都是企业的文化底蕴。
我们要通过十七大的精神,建立和谐社会,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解决收入差距继续拉大的问题。这些问题确实很难解决。比如说提出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都要兼顾效益和工资,提到二次分配要更加注重农民。这种状况可以使企业感受
到,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即工资报酬。怎样才能提高劳动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就是一个企业不管是产品回收还是利润,产品销售出去了就要分配,分配的时候,工人的工资比例要加大,是要提高比重,而不是绝对值。这个要求,我想中国人都会认同。
然而,只强调提高工资的比重,也是不行的。姑且不说企业的投资人不愿意,就从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来说,也是不允许的。如果企业生存不下去,产品销售不出去,那么工人也就没有利益可言,更没有企业的和谐可言。那该怎么做呢?第一,要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增加产品的劳动价值,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我看到过一个日本人开的做钉子的工厂,钉子做得非常精致,而且效率极高,一个工人同时看管三台机器。我非常佩服,于是问老板发给员工的工资是多少?他说我给的工资高,是普通工人的两倍。我又问他,如果在日本怎么样呢?他说效率要比这里高多了,一个工人能同时看管十台机器,而这里的工人只能看三台。我还问他,能不能让中国人也看十台?他说能看五台就不错了,你们的工人素质不高。我想如果我们的素质提高了,也能同时看管十台机器,即使工资再提高一倍,企业的效益也能更好。但是我们的一些企业,一般都不重视培养本企业的员工成长,提高员工的素质,为什么呢?一是在当前的情况下,有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供应,用不着:二是别人都不做,如果我们做了,把员工的素质提高了,他们就会跳槽而去,相当于我们为别人去出培训费,对我们的企业不合算。现在还有一些企业,招进来的工人要留用一年都是很难的。如果我们培训好了,很快就会被别人挖走——这就是文化问题。我们所讲的企业文化,开始是唱歌、玩乐,后来是企业形象设计,再后来是思想,建设企业的灵魂。现在更要加强,讲知识、讲技术、提高思想、提高整个员工的素质,这样才能和谐。员工的利益增加,企业才能更加兴旺,员工对企业才有归属感,因为在这样的企业,他们才觉得有奔头、有前途。员工感觉有奔头就会与企业有共同愿景,会把企业的发展当成与自己相关的事业。
孟凡驰:和谐文化倡导的是协调发展
前三、四年的时候企业讲质量文化,在2000年提倡创新文化,到现在又变了,叫和谐文化,这些都是企业文化。但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呢?是不是搞企业、搞和谐文化就不搞创新文化了?搞创新文化的时候对质量文化就不太重视了,是搞质量文化还是搞创新文化,或者搞现在的和谐文化呢?这似乎让人感觉有一些糊涂,其实我觉得这就牵扯到企业文化和现在所说的和谐文化的关系问题,和谐文化倡导的是协调发展。从总体的框架来说,企业文化属于一个现代的企业管理学的范畴,是运用文化特点和规律与现代经营管理制度相结合,以提高全体干部和员工的人文修养和自我管理素质作为基本途径,以培育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作为基本手段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这种管理理论及管理方式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的管理理念,它在于企业文化就像一根纽带,像一种粘合剂,能够把一个企业的两个文明天然地结合在一起,不留任何痕迹,所以精神文明、物质文明,钢材、人才,经济利益、社会效益,长远利益、近期利益,思想工作、经营工作才能够融为一体。企业文化这种管理方式和管理理论的应用,并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其设立只是一种手段、方式。
企业文化与和谐文化之间应该是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主流文化,和谐文化也好、安全文化也好都属于亚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分支,是主题与分题的关系,是主和亚的关系。因此我们讲企业文化建设,涉及企业文化,培育企业文化,要从企业战略远景出发,从企业的行业特征和产品的结构特征出发,从企业员工的素质和现有情况出发,从企业所处的现实环境和历史结构出发,来设计自己的企业文化内容,而不能凭空设计。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些规定性的内容,换句话说,也就是已知的企业文化的常量,还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次。企业文化还有一些亚文化,这些亚文化是一个变量,是分阶段的有重点内容,亚文化按专业分为质量文化、技术文化、环境文化、设备文化、形象文化、服务文化、经营文化、战略文化、班组文化等等;按个性分,分为安全文化、和谐文化、创新文化、精细文化等等。这两种文化,不管哪种都是主文化的分支。主文化要体系健全,逐渐清晰,持久贯彻,全面实施,着眼战略,不要以亚文化代替主文化的建设,而且不能伤及主文化的延续,比如同仁堂也在建设安全文化、质量文化、和谐文化,但是它的主文化始终没有变,新的文化始终没有冲击到主文化,并没有阻止主文化的延续,同仁堂的“同修任德、养生济世”的主张始终没有变过。
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分为对外和对内两大部分。对外有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建立一种共同繁荣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包括除本身外的其他组织、其他成员,还有政府。关于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我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来阐述的,在我国,从理论上,政府管政策,管法律,管大的方向。目前由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还没有完全完成,政企分开还没做好,西方的一些国家也没搞好。日本索尼公司的总裁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很多企业走入一种误区,总是处理不好与政府的关系,因为他们总是把政府当成对立面来看、来防备的,这样就永远处理不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企业应该把政府当成一种以无形资产入股的股东来看。在我们国家,有些企业说,有事找市场别找市长。而我认为企业明确的做法应该是一手找市场,一手找市长。第二,建立诚信相待的客户关系。在所有的关系当中,政府的诚信是第一位的。第三,建立共合共赢的关系。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第四,建立共生利用的关系,实行环保,实现资源再利用。第五,建立文化相容的联拢关系。
对内有四个方面。第一,一个鲜明主题,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我认为企业搞和谐最重要的是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其他的都是支流。第二,一个理论依据,就是以人为本。第三,一个核心话语,就是公平,但公平不是平均主义。第四,建设两个共同语,一是平等、公正、尊重的精神共同语,要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团队精神,价值观,来团结职工。二是共创共享的物质利益共同语。
责任编辑:狄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