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说略

2009-06-13吴建勇

现代语文 2009年10期

摘 要:动词重叠现象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比如动词重叠的结构类型,哪些动词可以重叠,重叠后具有怎样的语法意义等。本文将从动词重叠的构成形式、构成状况以及构成后所具有的语法意义来探讨动词重叠的问题。

关键词:动词 重叠 语法意义

重叠是现代汉语的一个重要语法现象。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都可以重叠使用。动词重叠现象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比如动词重叠的结构类型,哪些动词可以重叠,重叠后具有怎样的语法意义等。本文将从动词重叠的构成形式、构成状况以及构成后所具有的语法意义探讨动词重叠的问题。

关于动词重叠的构成形式及构成状况,朱德熙先生认为,动词重叠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单音节动词重叠的AA式,另一种是双音节动词重叠的ABAB式。”[1]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很多学者认为确定动词重叠式的标准应该严格,中间不能有语音停顿,不能插入任何成分。李人鉴(1964)指出,“只有单音节的动词A重叠为AA,双音节的动词AB重叠为ABAB,才是动词重叠,像下面所列举的种种结构,都不是动词重叠。如A一A、A着A着、A来A去、A不A等等。”[2]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除了朱先生所说的两种形式外,动词重叠的形式还应有其它形式。邢红兵(2000)以600万字的标注词性的语料库和《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修订本)所收录的全部重叠结构为基础,分析了动词重叠结构的形式以及AAB式、ABB式、AABB式。其中“AABB式也是动词中除了AA式和ABAB式两种常见的重叠形式以外的一种很重要的重叠方式。”[3]这一结论是可信的。由此我们认为,动词重叠的构成形式主要有五种类型:

①AA式:听听 说说 读读 写写

②ABAB式:休息休息 打扮打扮 活动活动 推广推广

③AABB式:迟迟疑疑 叨叨咕咕 磕磕碰碰 唠唠叨叨

④AAB式:散散步 钓钓鱼 下下棋 聊聊天

⑤ABB式:挠痒痒 笑嘻嘻 扑拉拉 噗啦啦

至于其它构成形式,像“A一A”式,究竟是词还是短语,从形态上很难判断。当“一A”重读时,“A一A”就是动量短语,“一”是数词。这时的“A一A”可以说成“A两A”“A三A”,如:看一看两毛,看两看四毛。可是当“一A”读轻声时“A一A”就属于动词重叠式。如:你有空去看一看小张。

“A着A着”式不能成为独立的语义片断,它必须与另外一个动词结合起来才能够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如:小赵看着看着就入迷了。这里“看着看着”如果不和“入迷”连用,就很难表达出完整的意义。

“A来A去”式也不能构成独立的语义片断,其大部分用法是在语流中充当小句,它们在用法上的特点是,前面通常要有语义上的铺垫成分,后面必有后续成分。如:水生在厂里当销售员,人长得帅,歌唱得好,唱来唱去唱了一个媳妇儿。

“A不A”式虽然能成为独立的语义片断,但它却是两个动核结构的联合体。所以“A着A着式”“A来A去式”“A不A式”均不属于我们所讨论的动词重叠结构形式的范围。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动词重叠式应该与原动词在句法、语义等方面有较大的一致性。

要进一步考察这些能够构成重叠的动词内部构造关系的基本状况则需先考察其构成语素的结构关系和搭配模式与其内部构造之间的关系。华玉明(2002)认为“从语素和音节数目上看,单音节单纯动词的重叠性强于双音节合成动词的重叠性。”[4]究其原因,在于“双音节合成动词的重叠性之所以低于单音节单纯词语重叠,是因为其重叠性还受到语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搭配模式的影响。”双音节合成动词构成重叠的情况表现为联合式占优势,依次为偏正式、补充式、动宾式。附加式很少重叠,只有“绿化、美化”之类后缀为“化”的和“走着、笑着”之类后缀为“着”的可以有ABAB式重叠外,其它都不能重叠。

除了从动词内部构造关系的基本状况考察其构成重叠外,我们还可以从能够构成重叠的动词的词义角度来研究。这方面很多学者对此已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刘月华主张“一个动词可否重叠,主要取决于动词本身的性质。而且语言环境不同,表达功能不同,可重叠的动词也不同”。“总的来说,只有动作动词可以重叠”,并进一步指出动作动词重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表示的动作必须是可持续或可反复进行的;第二,表示的动作必须是主观上可以控制的。李人鉴指出“动作行为的可持续重复性质决定了动词的重叠”,“单音节动词能重叠的较多,多音节动词能重叠的较少;常见于口语的动词能重叠的较多,常见于书面的动词能重叠的较少;动作动词能重叠的较多,非动作动词能重叠的较少”,并列举出了几种不能重叠的动词:有结果意义的动词、表示定量的动词、表示因客观情况而自然地产生出来的心理活动的动词(感动、害羞)等。范方莲指出,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判断词不能重叠,并列举出了一些不能重叠的动词,同时也指出单音动词比双音动词重叠的多。何融认为,非动作动词、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有使令意义的动词、表被动意义的动词(受、挨)、表给与意义的动词、表过失的动词(犯、杀)、不能加“着”的动词,都不能重叠。[5]李敬国(1996)通过对1300多个动词进行考察后发现,动词重叠受一定因素的制约,同时他认为“语义是最基本的因素,一般动词只要具备了语义上的特点,就可以确定它重叠与不重叠。”[6]文中他提出了八类动词不能重叠。

动词的词义就是动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词义内容包括三个部分: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是互相联系、互为一体的。它们共同充当词义的内容。”“词汇意义指词语表示的客观世界中的事物、现象和关系的意义。语法意义指词所表示语法作用的意义。色彩意义指词所表示的某种倾向或情感意义。这种意义也是社会约定俗成的。”[7]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认为能够构成重叠的动词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该动词的词汇意义必须具备可操控性、可持续性。如:讨论、商量、解释、反映等;②该动词的语法意义表现为可以用在祈使句和肯定句中。如:快去准备准备!请把这个问题给大家解释解释! 我们经常上街走走。你应该把衣服洗洗。③该动词的色彩意义表现为积极性和口语性。词语的色彩意义可以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角度来看,能够重叠的动词一般具有积极意义。如:高兴、关心、喜欢、努力等。从语体色彩角度来看,能够重叠的动词一般具有口语色彩。如:参观、爱护、奖励、启发等。

以上三方面既可以以一方面为标准,有时又必须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综合考虑,但也有例外。如条件②认为动词重叠出现在肯定句中,不过,否定句中有时也会出现动词重叠。朱德熙(1982)认为,动词重叠式(主要指AA和ABAB 式)的否定形式只出现于以下两种场合:一是“不……不……”的前一个“不”字后头,一是反问句里。如:“不学习学习不容易跟上形势。”“你怎么不向老师问问?”有时动词的AABB重叠式可以出现于否定句中,如:“何主任做事从不张张扬扬。”总体而言,动词重叠式在否定句中出现的频率要大大低于肯定句。

关于重叠后的动词具有的语法意义和动词原型的语法意义是相一致的还是产生了新的意义,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重叠后的动词具有的语法意义和动词原型的语法意义不一致。至于新的意义如何理解,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①表示“时间短、次数少、动作轻”。这是关于动词重叠式最常见的解释。邢福义(2000),认为“任何动作都跟时间过程相联系,都有一种时量。从这一角度看,VV表示V动作的短摆,即短暂性摆动。以‘笑来说,从理论上讲,它代表这一动作的全程,而一旦说成‘笑笑,便被短摆化了,便从形式上标示出和认定了是‘笑的短暂性摆动。任何动作的施行,都有一定的分量,从这一角度看,VV表示V动作的轻化。以‘笑来说,它代表这一动作的全量,而一旦说成‘笑笑,便被轻化了,便从形式上标示出和认定了对‘笑的全量的减轻。”[8]②表示“尝试”。吕叔湘(1944)指出:动词重叠“有时又可有尝试之意,可称为‘尝试相”[9]。赵元任(1979)把动词重叠称为“动词的尝试态”[10]。范方莲认为动词重叠可以用于表示尝试的句子;黎锦熙、刘世儒也认为动词重叠从动作上看,表示行动的尝试性。③表示“反复”。钱乃荣(2000)提出“现代汉语的动词重叠式表示句子动作行为的反复体”[11]。④表示“过程的延续”。朱景松(1998)提出“确认动词重叠式表示过程延续这一语法意义,可给重叠用例提供较合理的解释”[12]。⑤ 表示某种“量”。持有这种观点的人相对集中。俞敏(1954)认为,“动词的重叠形态表达什么附加意义呢?谁都知道下面这三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给我看看。‘给我看一看。‘给我看一下。所以说,重叠是表达‘一下的意思的。这个语法范畴叫‘量。”[13]“量”范畴的提出对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更具解释力。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1982)一书中说:“概括地说,动词重叠式表示动作的量。所谓动作的量可以从动作延续的时间长短来看,也可以从动词反复次数的多少来看,前者叫做时量,后者叫做动量。”

上述观点中第①种观点和第③④种观点对立。对于第②种观点很多人认为,有些句子表现出尝试意义,不是因为重叠式本身就有此意义,而是整个句子或是跟动词重叠式同现的动词表现出来的。而且动词重叠式不是要求尝试着进行某种动作、行为,而是把动作、行为作为一种手段,从而使动作者获得某种体验。由此可知,认为动词重叠式本身有尝试意义是不太合适的。如:

a.你吃吃看,甜不甜?

b.不相信你就穿穿试试?

这两句的确有尝试的意义,但这种尝试义仅用动词重叠来解释恐怕是难以解释清楚的。事实上,有些用了“吃吃、穿穿”的句子丝毫没有尝试意义。如:

c.有些东西原来吃不惯,吃吃就习惯了。

d.新鞋穿穿就会大。

这两句“吃吃、穿穿”中只表示了动作的反复多次但次数不定的不定量意义。

对于第⑤种观点,我们认为将动词重叠看作是“表示动作行为的不定量”较为准确。具体地说,就是动作行为延续一段时间或反复出现多次,但延续时间或反复次数不定。我们可以看两个例句:

e.你等等,汤烧好了就开饭。

f.你等一会儿,汤烧好了就开饭。

“等等”表示等的时间不定,即表示不定的数量。这两句的意思是一样的,也就是说e句通过重叠动词“等等”,f句是通过“一会儿”来表示不定量的。除此之外,动词重叠还可以表示动作行为持续时间的不定量。如:“你和他商量商量,看能不能商量出个结果来。”“商量”的时间有可能长也有可能短,显示出时间的不确定性。

动词重叠所表现出的“表示动作行为的不定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跟动作本身的不确定性有关。如:“老章摇摇头,苦笑了一声。”二是跟动作对象的不确定性有关。如:“他下班买买菜。”有时这两种情况常常结合在一起。如:“退休后他就唱唱戏,不干别的。”“唱”这个动作反复多次不确定,而且“戏”是哪出也不确定。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李人鉴.关于动词重叠[J].中国语文,1964,(4).

[3]邢红兵.汉语词语重叠结构统计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

(1).

[4]华玉明.汉语重叠理据[J].邵阳师专学报,2002,(3).

[5]刘月华.动词重叠的表达功能及可重叠动词的范围[J].中国语

文,1983,(1).

[6]李敬国.现代汉语不能重叠的动词的考察[J].兰州学刊,1996,(5).

[7]葛本仪.汉语词汇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8]邢福义.说“V一V”[J].中国语文,2000,(5).

[9]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4.

[10]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1]钱乃荣.现代汉语的反复体[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4).

[12]朱景松.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J].中国语文,1998,(7).

[13]俞敏.汉语动词的形态[J].语文学习,1954,(4).

(吴建勇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1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