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房市调控为何难逃怪圈

2009-06-13

新经济导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中央政府供应财政

冯 科

只要当前金融体制和财政体制不作深刻变革,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模式不改变,政府与民争利的格局就不太可能改变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有政府参与争利的产品,容易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般商品如钢材、水泥、家用电器、汽车等紧俏商品,只要是凭证购买或者进口需要批文,就一定存在黑市,在“倒爷”参与炒作的情况下,此类商品的价格就可以被绝对地扭曲;而在1992年以后,当金融、土地等要素产品市场逐步开放,同时又存在审批制度时,也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矛盾而导致价格扭曲的现象。早期股票市场火爆,就与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供给量过少有关;当前土地和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价格扭曲现象,也与地方政府与民争利不无关系。

在分税制下,地方政府的财源主要依赖土地,如果土地市场不活跃,地方财政就必定吃紧。而与土地密切相关的房地产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因为土地供应事实上是垄断的,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推动,地价和房价可以持续上涨下去。所以,资金成为一切资产涨价的必要条件。但这两种资源分别控制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手上,中央政府管钱,地方政府管地,利益差异导致两者的政策步伐难以一致。

但地方政府的土地供应又受到三种因素影响,一是中央政府管死18亿亩耕地,管住地方政府的大幅土地拍卖(单个项目超过1000亩需要中央政府审批),因此,土地供应总量目前处于一个相对偏紧的状态。其二,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和对农民维权的加强,地方政府在征用土地时越来越少使用强制措施。农民对土地补偿的预期提高,农民的谈判能力也在提升,地方政府在征用土地时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金钱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征用土地的成本在提高、征用土地时间延长、征用土地的难度加大,因此,土地供应在房地产市场出现反弹时明显地滞后于市场需求。换言之,房地产市场需求是即时的,而土地供应则是滞后的。其三,银行作为中央政府货币政策的贯彻机构,对地方政府只提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而很少提供土地储备贷款;对房地产企业却降低了项目资本金的比例,对居民降低首付比例以及贷款利率,即对土地的需求者提供融资优惠,而对土地供应者实行资金限制,使得资金在房地产市场出现错配。

在以上三大因素的推动下,2009年第二季度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钱多地少”的局面,房价屡创新高、地王不断出现就不足为奇了。最近两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管制房价和管制地价都没有用,只有管住贷款才起作用。所以,在房地产短期过热的当下,中央政府首先想到的是规范二套房贷政策,收紧对购房者的贷款,另一方面,早先出台的降低开发商资本金水平的政策继续生效。其结果,可能在两到三年后重新形成房地产市场短期的供过于求,房地产市场回复到滞销的局面中去。此即所谓的“一管就死”。而一旦放松对购房者的贷款,即刻可以让房地产重新恢复火爆,此即“一放就乱”。

只要当前金融体制和财政体制不作深刻变革,只要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模式不改变,政府与民争利的格局就不太可能改变,对房地产宏观调控仍不可避免地陷入“收放循环”的怪圈。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出口持续下滑的情况下,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目标是让房价不要上涨过快,而不是希望房地产市场立刻萧条。但温和的调控未必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泡沫继续吹大的结果是引爆下一阶段的严厉调控。从这个意义上看,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变化风险正逐步加大。

猜你喜欢

中央政府供应财政
氮肥供应充足 春耕生产有保障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中央政府将首次在澳门发行人民币国债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元明中央政府治藏宗教政策不同特点成因分析
清朝中央政府的筹藏方略与西藏宗教事务管理基本经验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