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叔平的遗憾?
2009-06-13
“国进民退”的个案,从根本上来说,不会动摇基本改革方向
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出现了。为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与消除过剩产能,国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然而,国家重塑经济格局的意愿却被地方政府充分利用,甚至成为他们盲目追求企业规模竞争力的金牌令箭。“今天评的5D0强(企业),实际上还是500大(企业),企业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一针见血。
根据国资委的规划,国企最终要维持在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基础性行业保持“绝对控制力”;同时对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察设计、科技等支柱产业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保持“较强控制力”。
表面看来,山钢重组日照钢铁契合我国钢铁业重组规划,能够达到提高产业集中度的目标。但是,这种并非市场推动的重组也受到业内人士的质疑,这种行政性重组的效率也令相关人士怀疑:这种重组,能否实现1+1>2,或至少等于2的结局?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钢铁分析师赫荣亮告诉媒体,“重压之下的重组,多重利益团体貌合神离,企业在人事、采购、销售等多方面难理清头绪,容易破坏企业文化,造成产品、销售方式等方面差异大的企业间难以融合的局面,不但难以产生协同作用,企业运作成本反而增加,留下隐患。如始于2D05年的鞍本钢铁重组,至今仍未达到其重组目标。”
随着一批优质的民营企业被国字号企业吞并,作为中国经济生力军的民营生产模式会不会遭遇萎靡、退化,甚至消亡的命运?中国朝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否是在倒退?在刺激民间投资的背景下,是否不利于经济的复苏?
有心人将这些问题,放在“中国民营经济的形象代言人”——经叔平逝世的背景下提出。
联想改制背后
在本刊参与的这次探讨当中,针对部分经济学家担心的上述问题,张金鑫表示,现在还看不到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倒退的迹象。实际上,国家最近也在出台一些政策,鼓励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企业内在发展的驱动力,还会驱动民营企业提升企业竞争力。”张金鑫说,“蒙牛染红就是最好的例证。牛根生之所以愿意与中粮合作,就是基于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的,这反映民营企业在经营观念上的进化。”
“这反映了民营企业的观念已经超越了传统家族企业,已经大大进化了。民营企业家不再是从自己的私利角度去考虑怎么控制企业,而是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去谋求一些出路。中粮与蒙牛合作可能对蒙牛以后壮大是非常有好处的。这个企业可能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他说。
相关人士认为,尽管眼下,国企逞一时之强,民企显一时之弱,但对中国来说,在竞争性领域坚持鼓励民营化,还是大势所趋。虽然在危机时期出现了一些“国进民退”的个案,但从根本上来说,不会动摇这一基本改革方向。“从长远来看,民营经济的发展势头不可阻挡。”
实际上,不论国企、民企,提升竞争力才是发展之道。然而,国企竞争力的提升早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甚至对国企的机制丧失了信心:“我认为,国有企业这个产物有时已失去控制。”他在克里姆林宫召开的俄罗斯商界领袖会议上表示,国有企业应该要么“就这样消失”,要么转型为股份公司,剥离它们在国有体制下享受的许多特权。
在“国进民退”愈演愈烈,“国退民进”渐行渐冷的状况下,联想控股扛起了“国退民进”的改制大旗。张金鑫告诉记者,联想一直在探索机制的变革,在产权变革方面,联想也一直走在中国企业的前列,起先锋模范的作用。从最初的管理层激励,引入期权的方式到接班人的安排,从神州数码分拆上市,到最近联想控股股权结构的调整。
张金鑫表示,“柳传志一直都是把机制问题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来考虑,他的一个主导思想就是:要转大弯,不要转急弯。提前充分准备,慢慢清除束缚企业发展的一些关键性的障碍。联想主动在寻找产权变革的时机,在做一些准备。”
在联想改制中,中科院有主动出售股权的意愿。作为联想控股的大股东,中科院也有自己的战略调整。“中科院实际上有个职能,就是孵化科技型的企业,把企业扶持大,中科院的原则是,每家企业都采取参股的方式。按照中科院未来的投资规划,是要逐步从已成熟企业中退出来的,同时,收获型退出可以有更多的资金、精力来扶持更多新创企业的发展。”张金鑫说。
联想与中科院的战略调整实际上是相合拍的。张金鑫表示,联想改制并不是柳传志的个人意愿,并不是说柳传志遇到什么问题,非要通过民营化的方式去解决,而是他迎合了中科院退出的这种节奏,柳传志把节奏把握得比较好。新“郎顾之争"
产权变革背后要解决管理层的激励问题。国资委去年、前年都出台过关于HBO的相关法规,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妥善处理管理层激励问题(包括管理层年薪制、管理层期权、管理层收购、管理层参股等)。在国企发展中,国家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解决管理层激励的问题,也在想一些办法。但是,联想改制的个案,对于很多国企并不适应。据此,相关人士认为,国企改制长路漫漫:“仅一个联想不够,仅中科院开明也不够。”
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便是最头痛的问题之一。这不禁又让我们想起2D04年的那场“郎顾之争”。2004年8月9日,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为中美财经媒体高级研修班做了一次演讲——《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演讲中,郎成平直指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使用多种伎俩,侵吞国有资产,席卷国家财富。
对于郎成平的炮轰,顾雏军并不示弱。在郎成平发表演讲的第四天,顾向其发出律师函称演讲构成诽谤,要求郎成平发表更正并道歉。然而,三天过后,郎咸平在北京长江商学院的办公室里召开媒体见面会,公布了顾雏军的律师函,声明“决不会更改或道歉”,并控诉“强权不能践踏学术”。8月17日,顾雏军正式向香港高等法院递交了起诉状,以涉嫌诽谤罪起诉郎咸平。“郎顾之争”正式展开。
此后,不断有经济学家卷入这场争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便是其中之一。他认为,“我与郎教授的根本区别在于他主张停止产权改革,而我主张规范产权改革。”而郎成平认为,“我不反对国企改革,但是目前有些国企通过‘国退民进,将国有资产以贱卖的方式(包括MB0)转成私人资产以提高效率的做法是我所反对的。”
分析两派观点,本质上并无矛盾之处。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国企产权改革中的规范问题。张金鑫说,“值得欣慰的是,国资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与企业有关的监管机构,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等来规范产权转让中的灰色地带,让其更透明和市场化。比如规定,国有产权的转让,必须在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使交易比以前更加透明,一定程度上起了监督产权交易的不规范操作。”
“经过多年的国有产权变革实践,地方政府已经越来越聪明。他们往往要求民营企业在收购国企的时候,要妥善地处理新增投资、员工安置、环境污染等问题,还有一系列配套的都要跟上,使民营企业在收购过程中还要付出很多交易之外的隐形成本,补偿了国有企业改制中的看上去价格比较低的问题。”张金鑫补充说。
张文魁
我与郎教授的根本区别在于他主张停止产权改革,而我主张规范产权改革。
郎咸平
我不反对国企改革,但是目前有些国企通过“国退民进”,将国有资产以贱卖的方式(包括MBO)转成私人资产以提高效率的做法是我所反对的。